APP下载

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策略

2018-12-19汤芳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小学语文策略

汤芳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必备的素养之一,作为教师,可以从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等各种培养路径出发,由低及高的不同梯度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提升;策略

什么是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道:“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小学语文素养包含很多个方面,主要是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泛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教材,更要以教材为基础,全面考虑,制定策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能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

一、立足文本,融入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承载着丰富学生文化修养的使命,因此,教师要在课程开发时,不仅教会学生朗读和完成习题,更要教会学生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对话,从文字中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带动学生,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寻找生活的气息和内在的文化底蕴,从而加快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真切理解。

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安塞腰鼓》这篇散文,以饱蘸感情的笔触描写了陕西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震天动地,描绘了安塞腰鼓舞姿劲健、节奏分明,赞美了安塞腰鼓艺术精湛、扣人心弦,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时,教师马上就意识到,班上的孩子来自祖国各地,唯独没有西部地区的,借着这篇优美的朗读范文,给孩子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让大家了解陕西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豪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每个地区又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表达方式,因此课后,我首先推荐了乔原的《高原,我的中国色》,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高原文化,接着,要求孩子回家和父母、祖父母交流,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文字稿,做成简单的PPT,在课上进行交流。于是,交流课上精彩纷呈,有介绍江南温婉的刺绣丝绸文化的,也有讲述东北喜庆的二人转表演的,还有展示闽南茶文化的等等,一时间各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内容展现在大家面前,可谓百花齐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阅读、交流中得到了提升。

二、运用文字,阅读感悟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课文内容不仅是教材,更是很好的阅读范文。因此,语文课上,老师不仅仅教语法知识,更应利用好这些范文,带领学生透过文字,感悟作者的心境。苏教版的课文编排在内容情感上有一定的延续性,比如,一年级的《陈毅探母》,用一个简洁的小故事,写出了陈毅与母亲之间的亲情,也通过让学生感悟,知道了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三年级的《花瓣飘香》用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也写出了小女孩的孝顺懂事。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也能通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理解深沉的父爱,通过《姥姥的剪纸》读懂祖孙间那种距离也割不断的浓浓亲情,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怀念,更会在学习了《月光启蒙》后,感动于母亲对作者的那浓得化不开的爱,也在了解到后来作者母亲患了老年痴呆,失去了记忆,不记得作者是谁,只会对着作者笑时,不由得潸然泪下……阅读就是如此,能震撼人的心灵,能感悟人生种种。所以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应当是一项主动进行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要能够读出自己的个人心得,让阅读的过程变得更有意义。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边阅读边动笔的习惯,随时随地把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让阅读的过程不再那么枯燥。高年级的学生还要学会迁移阅读,板块阅读,把相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读,把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拿来一起读,不断阅读,不断感悟,不断对比,更好地体会文章内涵。

三、关注品德,强化素养

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识字断文,还应当抓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行熏陶,播撒下正确优良的种子,让他们的美好品格能够生根发芽。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收录了很多有意义的课文,能给到学生很好的引导。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主要描写了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来到法国巴黎。他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工作。他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沙皇俄国的愤怒抗争和对祖国的忧虑。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结果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读完后,学生被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由此,也会联想到其他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人物,如钱学森、《半截蜡烛》中的伯诺德一家等等。再比如,学习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学生懂得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感动于萨沙一家自觉保护弱小的行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正确的引导,个人素质进一步提升。

四、积累拓展,涵养文学

一个学生要提高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讲究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语文学习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在《新课标》总目标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泛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有所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推荐,进行自主阅读,我们也会进行整班阅读,从图书馆借来各种题材的经典著作,老师和学生人手一本,约定好阅读周期,然后在阅读课上交流分享读后心得,并完成阅读学习单,使阅读不再浮于表面,而是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也就更上一层楼。同时,教材中也收录了一些名家的作品,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好这个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比如,学习了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教师可以引导學生去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并且寻找季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共同赏析名家名著。再比如,学习了《三打白骨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青少版的《西游记》,辐射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只有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要求了,他们的文学积累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五、提升思维,培养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是推动人们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对学生进行开导,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想象,获取独特的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课文时,当学生了解到第三代气象卫星不怕凶猛的台风,紧紧跟踪监视台风的信息,及时向人们报告台风的行踪,使人类可以防患于未然,对气象卫星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布置学生查找还有各种功能的卫星,并进行交流;在阅读《水上飞机》这篇文章时,学生们认识到海上救护机独特的功能,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水上飞机的基本特点,自己想象还有哪些具有新型功能的水上飞机,画一画,写一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纷纷给水上飞机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功能。或许这些功能的水上飞机目前还没有出现,但是有了这样的研究热情,将来一定能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水上飞机。这样的教学,以语文学科为基础,激发学生对科学、宇宙的关注,多方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新思路。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其工具性,更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对教材的合理处理,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总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爱上表达、敞开心灵,真正形成良好的品格、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能力素养,语文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