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增加高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2018-12-15曾春秀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趣味性高中历史

曾春秀

【摘 要】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动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法宝之一。新一轮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已成为共识。为了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趣味性设问的尝试。

【关键词】 高中历史;趣味性;历史生动化;历史形象化

近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在历史教学方法上必须满足学生的趣味和感情的休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填平“代沟”,同时进入历史教学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享受中获得知识,在问答和交谈的欢乐中发展能力。综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点规律与大家交流。

一、巧设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谜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讲到戊戌变法时,我出谜,“公共汽车上的说明”,猜一个近代历史名词。不料学生对谜语比较感兴趣,经过一番思维加工,将知识化难为易,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谜语,让学生对历史感到新奇,激发他的求知欲,教师便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融合多学科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文史哲不分家”,这一句话充分说明历史和其它学科之间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授课时,不能将任何一门学科孤立起来,应该对知识进行相互渗透,做到融会贯通。

例如,在讲述教材中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破坏民主共和政体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幅“对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问题提出后,原本有点吵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集中精神认真思考,思维敏捷的学生发现“袁世凯”是三个字,而“中华民国”是四个字,根本就没有对仗,因此这幅“对联”从文学角度来说它不是对联。而这幅对联的寓意就在于“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通过这种形式,不但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引发了历史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轻松地明白袁世凯的复辟专制不得民心,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既然如此,它必然会失败。

三、渗透时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历史学科是一个时效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时政热点或用时政热点去证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由于教材自身的滞后性,其所提供的素材往往只顾及到理论的证明,缺乏必要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必须关注时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事,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四、激活因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本身是关键性的内因。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为学服务,一句话,就是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增强知识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度”,同时,教师要讲活历史,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云明. 如何增強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8).

猜你喜欢

趣味性高中历史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以画之名
论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的趣味性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趣味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