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的归隐与积极

2018-12-15唐熙媚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归隐积极陶渊明

唐熙媚

摘要:陶淵明的归隐无疑是积极的。他将朴素的欣悦通过朴素的语言展现地淋漓尽致。他心里想着桃花源,却知足于每一天。他害怕生老病死,却最终旷达淡然。他亦官亦隐,却是源于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意义。

关键词:陶渊明;归隐;积极;人生

关于五柳先生的归隐总能引起众人的争论。有人说,这是他无力改变现实后的逃避。也有人说,这是追求内心渴望的壮举。

与我而言,陶渊明的归隐无疑是他找到人生真谛的积极之举。

心之所向,即为积极。

陶渊明无疑是向往田园的。那么他的归隐也就应解释为冲破重重阻碍追求内心所求的积极之举。现实于他不过是“久在樊笼里”,只有回到田园才“复得返自然”。他是自然的孩子,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回归自然为何?且看《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的喜爱。中国万代辞官者,数以万计,唯有陶渊明将朴素的欣悦,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人的觉醒提高到了一个远远超过同代人的高度,提到寻求一种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的高度,从而,自然景色在他笔下,不再是作为推理思辨或提供观察的对峙物,而成为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

有人认为他消极,是因为他遇到了困难便放弃了本职工作,消极避世。但我认为,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量化每一个官员,不能认为工作到深夜才是好官。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存在,是具有特殊性的,他们对于人生的追求是不同的。既然追求个人自身的梦想是积极的,那么陶渊明为了追求心中的热爱选择归隐就是积极的。

心态积极,纵使幻想。

先让我们来看看“陶氏”乌托邦: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很多人说,《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无力改变现实后,寄情于幻想,是消极避世的态度。但我认为,这是不完善的。首先,当我对现实无能为力时,还不能幻想了吗?在思考,在想象,说明我还在努力,努力尽自己之力做些什么,是积极地找目标,想对策,直面问题。怎么能说是消极呢?其次,我们都知道陶渊明这个人是不喜为官,也不擅长为官的,那么他也真的改变不了什么。但他却拿起了他最擅长的笔,记录下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期待。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争取,这难道不是积极吗?

他的心态积极,积极豁达到给自己写挽诗。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死去的人不能再说话了,他的身体托付山川大地。山岳在,人也在……“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其实陶渊明也和常人一样也是害怕死亡的。但最终达到向死而生的境界,领悟了当下的意义。这是怎样的大彻大悟,平淡豁达。岂是整天对死亡喋喋不休,担惊受怕,消极悲观之人能发出的?

亦官亦隐,陶渊明的积极人生。

我一直认为陶渊明的亦官亦隐正是他的可爱之处。他的家庭责任感,由此可见。他不指望能重现祖先的荣光,却想方设法让家人维持小康生活的局面。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已经辗转乞讨了,一个又羞又怯的中年男人敲开一扇扇朱门,讨回来的粗食分给无双小手。他的五个儿子都活下来了,他做父亲是称职的。他心中想着一个世界,归隐田园。而现实却给了他另一个世界,物质匮乏。在两个世界的矛盾斗争中,他得到了一个更新更好的世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陶渊明隐在乡下,而心系名利场。这是胡说。魏晋隐士,确实不乏借“隐”扬名,从山林跃入官场之辈。正如大师朱熹说:“宋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授权纳货。但问题是:陶渊明根本就不是什么隐士。

他为夫为父,他奔走官场,他躬耕田地,他爱酒爱美女,他体验疾病与死亡,他巴望儿子有出息……世俗的东西他样样不缺,他不炼丹,不辟谷,不学长生术,反对当神仙,凭什么说他是隐士?隐士的帽子发给他,他也接过去,随手一搁,不知放哪去了。

那么,连苏东坡都盛赞的“渊明吾师”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人的一生应当怎样渡过?我,一个即将走出父母荫蔽的高中生,像我的同龄人一样迷茫而热切,兴奋地想要寻找自己的价值。我想,陶渊明带给我的是丰富而简单的四个字:热爱生活。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渡过?当他回首往昔,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爱过,恨过,骄傲过,绝望过。他向往诗和远方,也享受当下的奋斗。当他双鬓斑白时能从容睿智地说:“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所谓陶潜,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所谓英雄,不过是看破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小川.品中国文人.2[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2]刘银昌.退避——作为对存在的守护——谈陶渊明的归隐与人生领悟[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 (03).

猜你喜欢

归隐积极陶渊明
天宫院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