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观厚积 渠成水到

2018-12-14王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厚积事例教材

王佳

实际上,很多高中生不是不阅读,不是不练作文,甚至没有不积累作文素材的学生,但在考试中还是经常出现大量内容空洞、事例陈旧、立意扁平的作文,究其原因还是平时阅读的方法没有将阅读积累较好地储备为写作素材,写作时没有将这些素材很好地调遣出来。因此,笔者认为,平时的阅读既要视野开阔又要重视内化,即“博观厚积”,如此学生在考场上才能随“题”应变、下笔琳琅,此所谓“渠成水到”。

一、博观厚积:作文素材的储备

作家毕飞宇说:写作是阅读的儿子。作文教学,固然需要老师的技法指导,但它们的必由之路还是阅读。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就是这个学生的阅读史。笔者认为,高中生阅读既要“博观”,又要“厚积”。如何做到?笔者将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试谈一二。

(一)抓课内阅读之点

1.分析、研读,抓教材精华之点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名人经典事例,如《烛之武退秦师》《指南录后序》《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等。这些文章,都表现出了先贤們无穷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认真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多角度、深入地解读人物和事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辩证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写作文做好素材储备。下面笔者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谈课堂实践情况。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满腹经纶却一直不被重用,他韬光养晦,坚持隐忍;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尽释前嫌,挺身而出。学生们很容易总结出烛之武的优秀精神品质:爱国精神、社会担当与责任感、勇敢坚毅、不计前嫌等,甚至也有学生领悟到好口才或机智的重要作用等。但是笔者仍然继续启发学生:请你想象一下,烛之武在漫长的岁月里是怎样渴望为国立功,实现自己的抱负的?设置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将事例铺写成有细节有情感的小片段,边读边想、边学边写。另外,这个事件中郑国君主是又一角色,我们还要从他的角度出发,看到知错就改的意义,这种从不同角色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学生进行材料作文审题大有裨益。

2.拓展、补充,抓教材延伸之点

对于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还可以以教材为基础,适当拓展、补充,使素材进一步丰富,也使得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写作更有深度。

例如,学习李清照的诗词时,学生通过阅读梁衡先生的《乱世中的美神》,对李清照的各个人生阶段有了不同的了解,对李清照的“愁”有了全新的认识: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拔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

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内容,都是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的。在学习时,抓住文本细化、精华之点,锻炼学生认真分析、仔细研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入思考和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使学生巧用、化用教材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素材,是既省时省力又简单易行的。

(二)抓课外阅读之面

真正的阅读是要读世界,把世界当教材,可惜我们往往把教材当成世界读,这就好比玻璃杯里栽种树。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目光延伸到教材以外,从各种经典的名著中汲取营养,在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感悟思考。

摘抄是课外阅读常用的素材积累方法,虽然各人的摘抄习惯不同,不论怎样摘抄,有两点是要重视的:一是追求理性与感性兼备;二是实践交流与归纳并行。

1.理性与感性兼备

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是理性与感性兼备的。因此,积累素材时,应该提醒学生:无论摘抄的是何素材,都尽量要从理性、感性两个角度去认识与理解。

想提高感性认识的能力,可以看看相关的纪录片,如广受好评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味道》等,从中借鉴一些叙述描写抒情的好方法。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最好有一定的理论积累,比如研究艺术的同学需要研读一些美学方面的著作;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需要多读有一定深度的史哲类书籍;致力于小人物写作的同学需要有一点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

2.交流与归纳并行

素材积累以后,还要注意加深对素材的理解、加强对素材的有效存储。交流能使思考更深入,归纳能使素材方便记忆与调遣。

组织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交流,我在课堂内外,将主题相近、素材相近的同学,组织建立共同学习小组,他们的交流不仅深化了研究内涵,还扩大了研究外延,碰撞出很多的思维火花:比如喜欢书画的同学在一起讨论,不仅有书法绘画艺术的钻研,还发展出装裱、手抄本古书等更深入的话题,甚至吸收了一名喜欢折扇的同学,带动其研究扇面艺术。

学生除了按照兴趣进行个性化阅读,我还推行共同阅读,这是为了方便做统一检查和方法指导。比如共同积累以“水”“树”“太阳”为对象的素材,一起就某些写作主题做化象为意、化虚为实、化大为小的写作实践与探究,从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架构力等方面进行写作指导和启发。

每一次交流后,要及时归纳与总结,有时是让学生写研究综述,有时是进行二次作文,目的是要让思想的因子在沉淀中逐渐有序起来,让思维的火花在头脑中经常被点亮。

二、渠成水到:作文素材的调遣

虽然我们指导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当面对具体考题时很多学生却会出现思维收窄的情况,苦思冥想的素材有时却不切合题意。另外,还有学生想到一些素材后随手就用,至于如何布局、是否舍弃等问题又无暇多顾,因此我非常重视素材的内化训练。

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联想与发散”的作文活动:素材联想可以从纵、横两个角度入手,从正、逆两个侧面展开;对所有素材进一步比较与剖析,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此外,我经常布置学生扩写名句、缩写名篇,铺写事例、旁述评说,对摘选和积累的素材能进一步阐释和发散,也能退一步概括与评论。

这些做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效,我所任教的班级(文科普通班)在2017届高考中成绩十分喜人,其中解小梦同学语文高考取得了179分的好成绩,前卷143分,她在作文素材储备与运用上做了很多努力,高三的每次作文她都从素材专题——《树的哲学与联想》出发,从对树的描写、联想与解读入手,素材独到而丰富,构思熟稔而精巧、立意新颖而深刻,并进而形成了一些个人的写作风格。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种外化,是思想、思辨与思维的外化,是技法、方法与策略的外化,不写,再多写作理论也是空谈;少写,再多写作方法也无法做到精妙。因此,作文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是对有效储备与调遣素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学。只要平时扎实做好“博观厚积”,学生能写出好作文就是“渠成水到”的一件事。

猜你喜欢

厚积事例教材
教材精读
“厚积”才能“薄发”吗?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厚积
“厚积”才能“薄发”吗
“例”后有“析”方可取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厚积”才能“薄发”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