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手术中对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运用和临床意义

2018-12-13王晓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外科手术运用

王晓蓉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对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运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外科手术患者50例,给予储存式自体输血,观察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采集前后PLT、HB、HCT和红血细胞(RBC)水平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血前后PLT、HB、HCT和红血细胞(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结论:外科手术中大出血患者通过储存式自体输血方式较为安全有效,能明显效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储存式自体输血;外科手术;运用;临床意义

当前血液供应急剧增加,已严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导致较多外科手术不能如期进行,而输血在临床上属于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注异体血易引起患者发生免疫反应或传染性疾病情况,且临床上重大手术患者增多,血液处于供不应求状态[1]。如何有效解决血液紧张和利用有限血液资源成为关键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今可采取储存式自体输血,从而降低同样免疫反应和疾病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对外科手术中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运用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择期外科手术患者50例,进行自体血采集,男32例,女18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5.71±6.42)岁;神经外科手术10例,骨外科手术24例,肿瘤科手术6例,妇科手术6例,产科手术4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输血及实验技术》标准[2];①无感染性疾病或其他并发症;②血红蛋白(HB)>110~120g/L,且血细胞比容(HCT)>0.33,血小板计数(PLT)>100×109g/L;③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弥漫性血管内出血患者;③资料不完整患者;④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功能不全患者。

方法:手术前3d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采集,输血科医师和主治医生根据患者术中情况预计出血量,严格执行三查九对,无菌操作采集血液后患者本人签字且认可保存备用,每次采集200~400mL。

评价标准:观察所有患者采集前后和输血前后PLT、HB、HCT和红血细胞(RBC)水平,输面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采集前后PLT、HB、HCT和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患者输血前后PLT、HB、HCT和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所有患者输血后出血发热2例,恶心1例,总发生率为6.00%。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血液存储技术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供血筛选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异体输血安全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然而异体输血安全性及输血后产生的相关疾病仍无法完全避免。同时,对于有些外科手术而言,操作难度比较大,并且操作时间比较长,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比较大,因而在输血方面对于异体输血量的需求也比较大。因此,自体输血技术开始得以出现,并且在临床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输血问题得到很好解决。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手术出血患者进行自体血液补充方式,能有效减少异体输血对患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和血源紧张等情况,更重视了免疫抑制和血管痉挛等问题[3]。储存式自体输血主要适用于身体功能较好、择期手术或预期术中出血较多的患者;具有严重输血反应史患者;稀有血型或配血较为困难患者,临床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自体输血方式,以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随着自体输血技术不断发展,关于自体输血效果的研究及报道也越来越多。于帅研究指出[4],在临床Rh(D)阴性患者中,如心脏手术和孕妇妊娠患者,通过储存式自体输血方式能有效减少感染,输血后RBC和HB均有效控制,避免其下降引发的术后不良症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血液储存,可减少术后低血容量等情况发生。肿瘤科患者在术后若使用异体输血,会抑制自身免疫功能,增加术后复发或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储存式自体输血能有效激活自身造血系统活跃度,加快骨髓细胞的生长,同时利于术后恢复,补充患者血容量。妇科分娩中出血严重、风险较高的患者,可危及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在分娩前3周对产妇采集自体血液进行储存,术中或术后进行血液回输,对产妇免疫球蛋白影响小,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且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临床上骨髓移植、肝胆胰手术以及小儿手术中均具有良好效果。

自体输血在现代临床上属于一种新型输血技术,这种输血技术的优点是能够使异体输血资源量得以有效节约,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异体出血所产生各种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有效提升输血安全性,因而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明显优势。自体输血是将自己的血液预先进行储存,在自身损伤或急需情况下进行回输,从而减少其他感染疾病的发生,缓解血液紧张。有关研究提出[5],患者通过异体输血会抑制自身免疫细胞或激活免疫细胞,出现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从而增加疾病复发和术后感染率。此外,对于自体输血方式而言,其并不会影响患者机体中已受损细胞免疫功能,并且不会导致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体液免疫能力降低,因而对患者手术后身体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相比于异体输血方式而言,选择自体输血方式能够使患者缺血情况得到较快恢复,这对于贫血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并且对于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较好抵抗力,可使手术抗生素使用量减少,降低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刺激,有利于患者疾病得以尽快恢复,改善预后情况。此外,手术过程中选择自体输血方式还能够使血液黏滞度得以降低,可较好改善患者脏器微循环,从而使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减少,且能够使患者血液流失得以减少。除此之外,通常情况下,自体血液在采集后储存时间通常比较短,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均比较高,因而可避免异体输血方式中存在的长期保存或者保存时间过久而造成血液质量降低的情况,同时也能够使血液受污染情况得以有效减少,这对输血质量及输血效果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并且提升手术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属于比较理想的一种输血方式。

总之,储存式自体输血方式运用在临床外科手术中能有效减少输血反应,减少并发症,并缓解血液紧张情况,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靖辉,祁京,欧阳锡林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33(3):376-377.

[2]康琼英.临床输血及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3]任伟,李春华.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与分析[J].四川医学,2014,35(1):60-61.

[4]吕娜,郭建荣,钱开诚.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5):477-480.

[5]方萌,夏中元,雷少青,等.自体输血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8):738-741.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外科手术运用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