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防保健中的精神卫生与身心健康问题

2018-12-07卫明菊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预防保健身心健康精神疾病

卫明菊

【摘 要】 预防保健不仅仅涉及人的生理卫生健康,还涉及人的身心健康,目前许多精神疾病就容易导致人身心健康出现各种常见病,且发病率居高不下,它对人们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甚至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就简单探讨了预防保健中有关人精神疾病的发病趋势与预防对策,希望保持人们身心精神健康,指导正确生活价值观。

【关键词】 精神疾病;预防保健;身心健康;发病趋势;预防保健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241-01

在现代预防保健理念体系中,精神卫生、身心健康背景下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所以预防保健工作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价值观变化展开健康干预,保证人的个性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健全,有效避免其身心疾病与行为不良症状的出现。

1 现代健康医疗中的预防保健基本价值观

在当前的医疗模式中就强调从过往单纯的生物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模式转变。这正如WHO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健康理念,即没有疾病与衰弱现象不代表健康,真正的健康应该是从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性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为此,现代健康医疗领域中有关“健康”的定义就已经明确一点,即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人们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健康观与医疗观也就此出现。当前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重心应该从个人疾病诊疗防治向共调身心转变,实现对群体健康的有效优化[1]。

2 现代社会人群精神疾病的发病基本趋势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量的神经症、急性应激反应、人格障碍人群,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尤其严重,它占到门诊病人比率的25%以上。精神疾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已经令其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五大类疾病和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超过7000万人口患上严重的精神疾患,还有3亿人口患上症状较轻的神经、精神与心理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人群正在以每年0.3%的速度逐渐递增。例如对国内超过50个城市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发现其城市市民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平均超过35.2%,而女性心理问题则普遍高于男性[2]。

3 现代社会人群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保健对策

现代社会人群身心健康需要科学合理调整与呵护,为此在预防保健这一方面需要给出正确的精神卫生与身心健康预防保健对策,为此本文提出以下3点有效的预防保健对策。

3.1 注重家庭护理工作的强化 要首先注重家庭护理工作强化,因为目前城市人群所常患有的精神分裂症其本身存在长病程、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等特征,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修养过程中有90%在家中展开继续维持治疗。但实际上家庭维持治疗的一年内复发率高达40%以上,其中致残率更高达92.1%,这些数据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存在明显的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述、低组织性、高矛盾性与控制性相对偏差等等不良状况。因此还必须针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教育,减少家庭对于患者本身的外部不良刺激以减少病症复发率,这其实就是对家庭护理工作的强化过程。预防保健工作中需要首先为家庭健康教育创造长期有效性空间条件,建立相对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充分合理运用医患互动效果促进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情感沟通与支持作用,进而实现对患者生活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强化其康复活动意愿,这对于提高患者家庭维持治疗疗效、阻止疾病复发非常有帮助[3]。

3.2 注重综合干预的强化 要注重对综合干预的合理强化。举个例子,正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在生理机体、病理与自身社会角色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状态变化会均匀分布于女性孕期的各个阶段,并最终持续到产褥期。此时女性的紧张、焦虑心理会导致其总是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影响女性日常生活情绪,严重时还会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出现。所以在女性孕期前后应该注重对她们的心理状态综合干预调整,利用特别辅导、心理咨询等等手段减少孕妇可能存在的严重焦虑与抑郁情绪,例如比较常见的认知理论干预、行为干预、家庭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等等[4]。

3.3 注重希望干预系统建立 当前社会发展节奏快速,预防保健工作中就不得不提出新的工作体系内容,即希望干预系统。该系统希望基于当前社会上心理疾病患者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立希望、減少抑郁的综合诊疗方法,从整体上希望通过减少抑郁来有效预防干预当前患者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达到65%)。根据国外相关报道统计,有60%左右的心脏病患者是因为抑郁症状而死亡。而与此同时抑郁也是导致人自杀的最危险因素之一,像在发达国家自杀行为已经成为社会上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与精神问题,而预防保健中心需要做的就是基于多个因素分析社会自杀人群心理特征,分析患者从心理抑郁到情绪消极逐渐转化的全过程,并在必要时实施自杀干预,例如建立心理理疗小组、心理健康谈话咨询室、自杀干预康复小组,以住宿封闭式教育引导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建立希望干,有效减少他们产生抑郁心理疾病症状问题的可能性[5]。

总结

总而言之,预防保健工作针对精神卫生与身心健康的治疗与管理工作还是要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减缓患者压力,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调试社会人群的心态与情绪,增强他们的抗挫折受力能力,全面促进精神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燕.浅谈预防保健中的精神卫生与身心健康问题[J].甘肃科技,2010(2):168-169.

[2] 汪洋.健康与社区护理[C].//辽宁省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鞍山二院,2005:618-619.

[3] 杨兴华,关静,梁万年,等.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5):306-308.

[4] 黄佩蓉.浅谈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以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现状为核心的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3):72-73,81.

[5] 黄仁忠,周德生.探讨中医心理卫生保健预防精神障碍的原则与方法[C].//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2004:193-195.

猜你喜欢

预防保健身心健康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艾滋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