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骶移行椎解剖学测量与临床研究

2018-12-07廖辉鹏向水鑫郭若涵许钢文宇帆伏辉徐四元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解剖学

廖辉鹏 向水鑫 郭若涵 许钢 文宇帆 伏辉 徐四元

【摘 要】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S1椎弓根进钉方法及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测量17例腰骶移行椎标本及30例正常骶骨标本的S1椎椎弓根横径、上下径、椎弓根中心轴线长度及角度,采用特定进钉点治疗15例腰骶移行椎患者。结果: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椎弓根螺钉置钉点。S1椎弓根横径:腰骶移行椎(22.47士4.67 ) mm,正常椎(26.72士3.76) mm (P < 0.05)。上下徑:腰骶移行椎(20.71士2.97) mm,正常椎(25.38士4.62) mm(P<0.05 )。椎弓根中心轴线长度:腰骶移行椎(41.27士5.65)mm,正常椎(49.83士6.72) mm (P<0.05)。移行椎椎弓根A角:腰骶移行椎6.54ɑ士1.98ɑ,正常椎6.31ɑ士1.72ɑ(P> 0.05) ; B角:腰骶移行椎43.55ɑ士11.21ɑ,正常椎35.71ɑ士10.63ɑ (P< 0.05)。腰骶移行椎的上关节突形态与正常者相近,但双侧不对称者多见。腰骶移行椎17例中11例出现不对称,正常椎30例中2例不对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形槽形态在正常骶骨中不易见到,在腰骶移行椎中出现率为100%。结论:腰骶移行椎后部横突变异,上关节突不对称率高,而V形槽出现恒定。以V形槽外缘3 mm处为纵线,以上关节突关节而下缘水平线为横线,其交点作为椎弓根螺钉进钉点。

【关键词】 腰骶移行椎;椎弓根;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001-01

腰骶椎椎弓根技术己广泛开展,但在临床治疗中经常遇到腰骶部出现移行椎的情况,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进钉角度及深度有时难以确定,而正常腰椎和骶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日趋成熟[1]。为此我们进行腰骶移行椎椎弓根解剖测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依据,并于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临床应用15例中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标本 腰骶移行椎骶骨标本17例,正常骶骨标本30例,由我院形态学实验室提供。

1.2 测量指标及方法 应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量角器(精确度1ɑ )等工具,对S1测量以下指标:①上关节突不对称率。② V形槽的出现率:V形槽为腰骶移行椎的上关节突形态,与正常腰椎的形态相近,有完整的关节面,其外上缘处粗大,形成骨性隆起的乳突也与正常腰椎相近。移行椎的横突肥大,均无明显的副突,但横突的外侧端形成骨性隆起,称之为“横突后结节”。横突后结节与上关节突后外缘形成了V形凹槽,称之为V形槽[2]见图1。③椎弓根横径:椎弓根中部横断,量横向直径。④椎弓根上下径:椎弓根中部横断,量上下直径见图2。⑤椎弓根中心轴线长度及角度:将S1椎弓根中部横断,寻其中心点并贯穿轴线,量其在骨质内长度。椎弓根轴线与水平面夹角,即椎体侧位上的椎弓根轴线与椎体上缘切线之间的夹角,简称A角见图3。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后径直线之间的夹角,简称B角见图4。

1.3 移行椎分型 移行椎分型按陈崇文等分型,将本组移行椎32例(标本17例和临床治疗15例)进行分型;其中Ia型4例(占12.50% ),Ib型6例(占18.75 %),II型8例(占25.00%),Ⅲ型12例(占37.50%),Ⅳ型2例(占6.25 % ) [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x±s软件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上关节突不对称及V形槽出现率腰骶移行椎的上关节突形态与正常者相近,但双侧不对称者多见。本组17例移行椎标本中有11例出现不对称(11 /17,64.7 % ),而正常标本仅有2例不对称(2 /30,6.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形槽形态在正常骶骨中不易见到,本组移行椎标本均出现V形槽(17 /17 ,100% ),而正常标本均未出现。

2.2 S1椎弓根横径、上下径及中心轴线长度、角度见表1。从表1可见,正常标本与移行椎标本椎弓根横径及纵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05 ),移行椎组径线较缩短。正常标本与移行椎标本椎弓根中心轴线长度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05 ),移行椎组较短。A角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角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移行椎组角度较大。

3 临床应用

3.1 病例资料 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41~70岁。疾病种类:腰骶部滑脱症8例,椎间盘突出症5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2例。

3.2 手术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钉固定术(见图5),术中辨认V形槽,以其外缘3 mm左右为纵线,以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水平线为横线,二者相交点为进钉点。A角为6ɑ左右,B角为43ɑ左右,螺钉长度选择35 ~ 40 mm见图6。

3. 3 临床应用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S1椎弓根螺钉均准确置入,15例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为(7.6±1.8)分,末次随访时为(3. 1±1. 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JOA评分术前为(17.2±1.4)分,末次随访时为(24.7 ±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无一例出现椎弓根断裂及松动等情况。

4 讨论

4.1 腰骶移行椎与腰部疾病关系探讨 腰骶移行椎是一种常见的变异,正常发生率为8%~15.8%,以往对腰骶移行椎的研究多局限于影像学资料[4]而对移行椎解剖学研究较少。我们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王东来等报道200例腰痛中有82例移行椎,发生率为41%,而腰部手术78例中有腰骶移行椎40例,占51.3% [4];陈勇等在4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发现腰骶部移行椎35例,占8.41%[5] 。

4.2 腰骶移行椎骶椎椎弓根的形态特点、进钉方法及临床意义 对于国人正常腰骶椎弓根的测量,既往研究较多,但仅限于正常标本,而对于腰骶部移行椎椎骨解剖学形态的测量,研究较少。本研究正常骶骨标本的测量结果与上述研究相接近,在移行椎S1椎弓根测量中,横径和上下径均较正常者小,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05 )。该结果与Maha-to测量结果相近,其分析原因S1椎体的大小因为融合了上位的移行椎而产生部分代偿,导致其小于正常。其椎弓根轴线长度较正常者短,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故在应用椎弓根螺钉时应选择相对较短的,这样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杜心如.腰椎脊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7):86-88.

[2] 谭宗明.腰骶移行椎的临床影像研究进展[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11(19):24-26.

[3] 李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病理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5) :359-362.

[4] 王东来.正常成人S1椎弓根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0,9 (7) :390 -393.

[5] 陈勇.合并移行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术定位体会田[J].临床骨科杂志,2005,8 (1) :47-48.

猜你喜欢

解剖学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羌医古老而朴素的验尸习俗与人体解剖学的相关性探讨
PBL和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研究和探索
中医院校教学中解剖学在针刀疗法的运用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