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对比观察

2018-12-07景元彬张锋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对比

景元彬 张锋

【摘 要】

目的:观察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为股骨头坏死患者,例数9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9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6月10日到2018年6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和CT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出率93.33%(其中阴性患者3例、阳性患者42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I期、Ⅱ期、Ⅲ期、Ⅳ期等方面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进行对比后,核磁共振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CT;核磁共振;股骨头坏死;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206-02

股骨头坏死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体骨细胞死亡而引起的疾病,若未及时治疗易导致患者发生伤残情况,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一般对于股骨头坏死常实施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扫描、核磁共振诊断等,而不同的诊断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1]。因此,我院对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对比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为股骨头坏死患者,例数9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9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6月10日到2018年6月10日。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疾病、(2)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纳入标准-90例患者均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伴有髋关节剧烈疼痛等症状。

观察组45例:年龄在20岁直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1.01±1.15)岁,股骨头坏死患者性别:20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

对照组45例:年龄在21岁直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0.25±1.26)岁,股骨头坏死患者性别:21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

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代表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5例均使用CT诊断。

患者均取仰卧位,使用本院提供的CT扫描仪对相关部位实施平扫检查,最大扫描厚层為20mm,对每位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扫描,5毫米厚度加层扫描,由主治医生对影像图进行分析。

观察组45例均使用核磁共振诊断。

患者均取仰卧位,扫描患者病灶部位,将最低扫描层厚度设置为4mm、扫描层厚度设置为9mm,重点扫描患者病灶部位,既4毫米厚度加层扫描,然后迅速自动旋转回波,主治医生再对患者影像图进行分析[2]。

1.3 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出率、分期情况。

主治医生可根据股骨头坏死患者病情进行分期,一共分为四个等级,I期:经过检查后,患者影像图显示病灶部位异常;Ⅱ期:经过核磁共振、CT检查显示具有异常情况,但是影像学图未出现异常,Ⅲ期:患者骨头具有坍塌情况,Ⅳ期:检查显示患者股骨头塌陷变平整[3]。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处理采取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检出率、分期情况等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检出率

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出率93.33%(其中阴性患者3例、阳性患者42例)高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分期情况 观察组在I期、Ⅱ期、Ⅲ期、Ⅳ期等方面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近年来在临床十分常见,主要是由于人体股骨头损伤、供血不足、引起骨细胞死亡而发生的,以髋关节剧烈疼痛作为早期症状,对该类患者使用影像学检查、能早期确诊、利于患者后期治疗[4]。

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CT诊断后,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检出率不高。而通过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其与CT诊断相比,具有多种优势,能避免CT诊断中的不足,通过对患者病灶部位实施扫描,无需使用造影剂,对患者身体无辐射,核磁共振诊断主要将原子核自旋转运动特性作为基本原理,能促进核磁共振仪发出电磁波,而氢原子核能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受到探测器吸收后,能在电脑屏幕上自动显示三维图像,同时该项诊断方式能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其检查时间较短,检查范围和面积不受限制,能实施深度检测,能判断人体股骨头坏死程度,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现如今,核磁共振诊断已经成为股骨头坏死患者首选诊断方式,受到多数患者青睐,在临床广泛应用[5]。

综上所述,将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进行对比后,核磁共振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补充CT诊断中的不足,能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孙健.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47-48.

[2] 秦波, 张辉, 张兴云,等.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4):1827-1828.

[3] 邵子进.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采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6):253-254.

[4] 张植文. 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0):166-167.

[5] 魏杰辉. 探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 26(3):714-715.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对比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