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8-12-07李玉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妇产科

李玉梅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可采取的有效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本研究的探讨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观察小组,即34例系统护理组和34例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在此基础上为系统护理组开展系统性的临床干预护理,从而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临床护理后,两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均痊愈,且陆续出院,但经具体统计及对比分析显示,系统护理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均为P<0.05,证实两组研究结果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被抢救成功且尽早康复与临床医护质量及护患间的配合度密切相关,系统性临床护理模式更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严謹、优质的护理方案,利于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止血、抗休克护理,具有极为重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118-01

在妇产科中失血性休克属于常见病症[1],多为急性大出血,病发急骤然、进展迅速,稍有不慎极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在尽可能在患者发病的第一时间给予针对性的止血抢救,并严密配合最有效的系统性护理方案,以确保患者生命无忧的情况下,控制并减少失血量,并尽早纠正休克,以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现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本研究的探讨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观察小组,即34例系统护理组和34例常规护理组,以对比探讨临床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可采取的有效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本研究的探讨对象,其出血量分布为(2743.53±573.55)ml,最大为2500ml,最小为800ml。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观察小组,即34例系统护理组和34例常规护理组。系统护理组中子宫穿孔1例、卵巢黄体破裂2例、腹腔妊娠出血3例、胎盘早剥3例、阴道分娩宫缩乏力1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13例。常规护理组中子宫穿孔2例、卵巢黄体破裂2例、腹腔妊娠出血2例、胎盘早剥3例、阴道分娩宫缩乏力13例、剖宫产产后出血12例。两组各方面资料的比较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可比性显著。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供氧、止血、抗休克等抢救措施,并在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1.2.1 常规性护理 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性临床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吸氧、补液、输血、放置导尿管及预防并发症等护理内容[2]。

1.2.2 系统性护理 系统护理组在常规性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临床护理,包括:(1)补充血容量,恢复患者机体所需的有效循环血量,并设专人进行看护;(2)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以快速合理补液,以促进回心血量和及心搏出量的增加,从而尽快纠正失血性休克症状;(3)尽快输血以改善组织灌注情况,并协助患者取休克体位[3],抬高头和躯干20°-30°,下抬高肢15°-20°,以减小失血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并促进回心血量及脑血流量的增加;遵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升患者的血压,改善微循环;(4)对有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药物;(5)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及时协助其咳嗽、咳痰,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监测其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从而做到合理供氧,以改善其缺氧状况;(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且遵医嘱应用有效的全身抗生素,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4],同时注意保持患者床单的清洁、平整与干燥,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以防压疮的形成;(7)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给予保暖护理;(8)应用床旁护栏,以预防意外损伤。

1.3 统计学处理 整理两组各项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检验,计量资料统一以(x±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统一以(例数n、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以P<0.05时为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护理后,两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均痊愈,且陆续出院。但经具体统计及对比分析显示,系统护理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2.65±1.16)d、休克纠正时间为(1.76±0.64)d、住院时间为(8.86±1.89)d及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4.76±2.53)d、(3.81±1.20)d、住(10.54±2.57)d及26.47%(9/34),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均为P<0.05,证实两组研究结果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妇产科中,能够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查明发生的原因是重中之重,及时止血、有效纠正休克、恢复患者心功能与机体代谢是必要手段,而护理质量的优劣又会密切关系到抢救的效果及患者预后。系统性临床护理模式更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严谨、优质的护理方案,利于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止血、抗休克护理,具有极为重大的推广价值。

总而言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被抢救成功且尽早康复与临床医护质量及护患间的配合度密切相关,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全面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制定出一套全方位的系统性护理方案,以利于患者及时脱离危险、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崔静红.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189-190.

[2] 王春花.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118-119.

[3] 车家燕.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23-123.

[4] 朱宇.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产妇的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84-84.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妇产科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孕产妇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