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踝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

2018-12-07张济源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运动损伤

张济源

【摘 要】 踝关节损伤在日常运动中发生率高,处置不当多出现后遗症。在损伤后早期进行康复手段干预,能够对损伤恢复有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念是踝关节损伤治愈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针对其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作相应探究,以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康复治疗;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019-01

1 引言

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之一,不同的运动项目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各异,其中以篮球发生率为最,踝关节在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受损,常常给广大运动爱好者及职业运动员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踝关节损伤具有恢复时间长、患者活动受阻性大等不利因素,康复治疗不当易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距骨异常活动等症状,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及职业生涯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研究踝关节损伤后康复治疗对于个人健康以及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踝關节由胫腓骨、矩骨及其周围韧带构成,韧带分为三组:胫腓联合韧带、外侧副韧带和内侧三角韧带。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踝关节背伸时距骨前方嵌于踝穴内,提供了防止向外侧运动的限制。踝关节跖屈时,距骨最窄的部分位于踝穴内,致使骨性稳定性降低,增加了内翻损伤的风险。从踝关节损伤部位来看主要分布在外侧副韧带、腱鞘以及其他软组织部位,在这之中又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常见。

1 踝关节损伤类型

1.1 踝关节急性损伤 在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症状常常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淤青并伴有行走困难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严重者更易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可由前抽屉试验,x射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判断并查明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

1.2 踝关节慢性不稳 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及康复不当或某些先天因素等是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的主要因素。患者疼痛和压痛虽不明显。但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常感脚踝部稳定性差,容易反复出现踝关节内外翻等损伤。相较于正常人群而言,踝关节慢性不稳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此现象不失为判断踝关节慢性不稳的一种简单却有效的方法。

2 损伤因素

2.1 主观因素

2.1.1 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水平。这里既包括胫神经和腓神经的感知度及兴奋性,又包括与运动相关的肌肉、肌腱的弹韧性的增加。准备活动不足易致使踝关节表面腓骨长肌,胫骨前肌等相关肌肉及肌上支持带、韧带等因瞬时高强度发力而过度牵拉受损。

2.1.2 技术动作不合理或运动量过大 技术动作错误、不合理、不正确,违反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规律,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发生,此时多为急性损伤;人体的某些局部运动量过大,负荷长期过重,超出该组织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而逐渐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导致慢性运动性损伤发生。

2.1.3 踝关节所处位置的特殊性 双腿形如人体承重轴,而踝关节又是其轴上的脆弱点。此点在田径,足球等运动员以及登山攀岩爱好者等群体上表现较为明显。因此,位置的特殊性导致了踝关节在个人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更易磨损。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踝关节慢性疾病的发生。

2.1.4 鞋的种类对踝关节的影响 鞋的种类亦对踝关节具有一定影响。如拖鞋,硬底鞋等,难以在人的行走过程中起到有效和必要的缓冲作用,因此在行走过程中使原本不堪重负的踝关节雪上加霜。又如高跟鞋,增高了人体重心,增加了人体不稳定性,更易因磕绊或地面不平等客观因素摔倒,进而造成踝关节损伤。此外,经常穿高跟鞋会显著改变踝关节的正常功能,行走时人体必须由髋关节和膝关节代替以保持步态稳定,因此易导致踝关节慢性病变或膝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2.2 客观因素

2.2.1 足踝部遭遇有害条件 因在不平的地面上如包括本身地面不平或平整的地面上有障碍物时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时,足部因重心改变,受力不均易会出现突然翻转。此时踝关节跖屈位,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受到强烈的拉力作用极易受损。另外当踝关节遭受外力作用如经物体碰撞,被物体拉伸等或足踝用力不当亦会造成踝关节的伤害。由于暴力大小不同其损伤程度也不同。其中踝关节外侧的三条韧带中以距腓前韧带损伤最多。

2.2.2 气候条件对足踝部的影响 气候条件和运动之间息息相关,主要有降水、气温、气压、湿度、风、雾霾、降雨等。其中气温是人体最为敏感的要素,通常是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以及血压等有影响,最适宜温度是15~22℃。如气温过高,运动员的体内能量消耗增大,易造成中枢神经疲劳,肌肉的活动能力显著下降。气温过低肌肉活动不开,肌腱及肌肉紧张、僵硬,导致动作不协调,极易形成足踝部损伤。

3 治疗

3.1 手术治疗 踝部韧带明显断裂,或者慢性损伤关节明显不稳定的患者需要手术干预。研究发现,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均发生断裂时,手术治疗满意率可达89%。手术包括:韧带修补缝合、韧带止点重建,拉力螺钉内固定等[1]。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了达到更好的恢复,同样需要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3.2 保守康复治疗

3.2.1 制动休息、抬高患肢 制动休息是避免让踝关节再次负重出现二次伤害。对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可以采用辅助器械,例如:拐杖、助行器、轮椅等帮助身体进行受力支撑。重度患者有必要采取石膏外固定的方法避免运动。

3.2.2 冷敷及加压包扎 在急性损伤后,血管损伤出血,局部迅速肿胀、青紫,及时的加压包扎可迅速减少出血。同时血管在低温下容易产生收缩因此应迅速进行冷敷以进一步减少出血。一般采用局部冰袋20分钟的间隔冷敷,有效的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72h 后可改用热敷,活血化瘀,促进皮下瘀血吸收,进一步减轻水肿。

3.2.3 外固定治療 因为患者的认知及依从性较差,大多踝关节损伤后都不愿意到专科医生处就诊,为病情的恢复埋下了隐患。踝关节创伤后较轻微的韧带撕裂伤,可采用弹力绷带、夹板、石膏或外固定支具等固定踝关节在跖屈90°轻度内翻位置[2]。外固定法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对损伤处固定,避免了过多的活动对伤处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起到了制动休息的作用。

3.2.4 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应用物理因子( 如电、光、热、冷、水等) 作用于人体,兴奋神经肌肉组织、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炎症、促进骨折断处骨膜的形成等;从而促进伤后机体康复。包括局部TDP、电疗法(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 )、超声波疗法、磁疗法、光疗法( 如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等[3]。

3.2.5 主动功能锻炼 损伤轻微时,疼痛减轻后2周可尝试踝关节主动活动,逐渐负重行走,并进行肌力练习,疼痛消失后3周可进行肌力练习和各种康复运动[4,5]。另外传统中医药中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对踝关节扭伤亦有一定疗效,外敷中药与外固定石膏的结合尚在探讨中[6]。

3.2.6 心理关怀 踝关节损伤常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影响其日常生活。同时由于患者对于踝关节受伤的认知缺乏,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的的患者抱着侥幸的心理不去就医,更不愿意接受医生带有约束性的正规治疗。还有的患者是曾经患有踝关节旧伤久治不愈,产生恐惧后遗症而对医生不信任。还有的就是对于伤后的疼痛难以忍受,对可能产生的后遗症难以接受,情绪波动大。因此,对伤者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让其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症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是整个康复治疗的基础与先导。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运动性损伤中最常见的踝关节扭伤,从解剖、损伤类型、病因及康复治疗进行了简单探讨。主客观因素及踝部的解剖结构是导致踝关节扭伤的要素,常规的X线检查及各项物理检查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核磁共振的运用可取得更精准的结果,同时对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在治疗中保守康复治疗有效率高,为踝关节损伤后首选。希望通过此文增加大家的健康意识、预防意识和康复治疗知识,有效的应对踝关节扭伤这一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蔡开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探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8):5567-5570.

[2] 张国辉. 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 3) :106-107.

[3] 王云霞, 蔡天燕, 冉春风.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 22(17):3416-3419.

[4] 陈日红,陈腊群. 跆拳道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J]. 搏击 体育论坛2012(9)

[5] 于涛俞光荣.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01)

[6] 梁洪. 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26( 3) :47-48.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运动损伤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