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体现

2018-12-07王旭忠

文教资料 2018年29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王旭忠

摘 要: 要使外国读者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明白中国国家领导人引用古典诗词的初衷,必须使翻译的古诗词不仅做到形似,而且做到神似。中国古典诗词讲求意境,翻译以后要能引起读者的意境体验。本文指出意境是可以通过炼字、察情、和声等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及其引发的想象的形象体现出来的。这样做能够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 诗词意境 翻译策略 意境体现

每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历任总理回答记者提问,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政府总理妙语连珠,引经据典,更是让全世界民众刮目相看,中国“国翻”张璐沉稳、准确的古典诗词的翻译,更让人觉得观看两会答记者问是一种美的享受。张璐说,作为一个好的翻译必须了解说话人的话题意图,并且可以结合当时的语境去“巧译”。她说:“大家对我在翻译总理古诗词时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其实,古诗词翻译并不是我的强项,哪怕能再多给我一秒钟时间,我都能翻译得更加准确。”张璐表示,自己在两会上的翻译表现大多归功于平时的积累和长期的文化积淀。“给总理当翻译时,要结合他说话的语境,知道总理在这个时刻引用古诗词是想要传达怎样的一种精神。这一点很重要”。中国的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深刻文化内涵。由于意境在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词翻译中体现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通过赏析名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探讨古典诗词在翻译中如何通过意境的体现,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美。

1.诗词意境及其翻译策略解析

1.1诗词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是指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并活跃着生命律动且韵味无穷的意境空间。这里的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的因素,称为“实境”;另一部分是“见于言外”让人浮想联翩的部分,也称为“虚境”。古典诗词的虚境是书写人眼前实境的升华,体现熟悉而由实境创造的写作意向和目的,体现着让读者对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让读者回味无穷,感叹古典诗词的魅力。

1.2古典诗词的翻译策略

1926年,著名学者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指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提出“新诗格律化”的说法。鲁迅先生早就提过:“诗词翻译的理想标准是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译者”、“译林奇才”许渊冲先生曾说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这就是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

2.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的体现策略

2.1炼字

如何做到原诗词的意境体现呢?首先要“炼”字。所谓炼字,就是翻译中国古诗词时要精练文字,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有些诗词,中国读者读起来明白易懂,若直接翻译成英语,则不免变得平淡乏味,引不起读者的共鸣。有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原作意境,可以通过换词、增词、减词等策略,使之更生动明晰。

尽管中西方文化在语言文字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只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准确用词,就可以做到意义上的等值。另外,翻译者还必须提高古汉语的修养,充分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否则就会南辕北辙,贻笑大方。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很有意境的名句,但有人却翻译成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其实“烟花”在这里指的是三月繁花盛开,春光明媚的美好景色,“The smoke-flowers”却是“冒烟的花”。这样的反面例子很多,比如,有一个笑话:一个美国人在香港一家中医院看到“华佗再见”的匾额,就问随行的翻译,上面写的是什么,翻译立刻回答“Good bye Huatuo”。

例如,张璐在翻译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在充分理解林则徐的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写出的这首诗的背景,很准确地增加了“I”、“my”、“my own”、“myself”等词,精练地表达了中国总理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操。

In line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erve my country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 regardless of fortune or misfortune to myself. (张璐译)

又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许渊冲先生翻译成: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尽管中外文字上有很多差别,但只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练用词,就可以达到意境的目的。

2.2察情

所谓察情,就是要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思想感情、背景经历,准确地表达原诗的感情内涵。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許渊冲先生翻译为: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road to road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afloat, behold.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吴经熊先生翻译为:

Myriad mountains-not a bird flying,

Endless roads-not a trace of mean.

Only an old fisherman in a lonely boat,

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

不了解这首诗背景的人认为这首诗是单纯在写景。其实,这首山水小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当时,因为受贬,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压抑。借助描写山水和歌颂隐居在山水间的渔翁,诗人抒发了在政治上的失意和郁闷,寄托了孤傲的情感。诗里自然环境突出一个“雪”字,环境严寒恶劣,人的心境则突出“孤”“独”,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倔强性格。许先生翻译对仗工整,音律和谐,单从音美、形美看,远远超过吴先生的翻译,但吴先生翻译中一个“only”“old”“lonely”又一个“silently”,却把作者蕴含的感情活脱脱地再现了出来。

2.3和声

所谓和声,是指翻译古典诗词时要押韵。既然原诗词是格律诗,翻译以后必须是格律诗。语言精练,有规定的字数和行数,有节奏和固定的韵式。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翻譯成英语要体现这些特征。翻译诗词,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当外国读者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时,应该知道这些诗词的原韵。在某种意义上说。诗歌上的这些形式已经成为某些诗人的标志。原诗一二四句押韵,翻译后须一二四押韵。古典诗词在充分保留原来诗词的意象和充分表达原诗意旨之后,还传达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音乐性。

唐代诗人孟郊的《烈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此诗以男子之心愿,写烈女之情志,可歌可泣。梧桐树相依持老,鸳鸯鸟同生共死。于是就有了如下的译文:

The trees Wu and Tong grow old together,

The mandarin duck will die with her drake,

In the same manner a faithful woman,

Should give up her life for her husbands sake,

Like the dead water of an ancient well,

No more ripples will ever my heart shake.

可以看出,翻译后的诗词与原来诗词韵式相同,原诗每行五个音节,翻译后每行是个音节。翻译后的诗词保留了原诗的韵式,同时有自己的节奏,读者读后,必然会有一个烈女的形象跃然纸上,真正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真的是“意美”“音也美”。

再如,在翻译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时,张璐用到“heart”和“die”,既表达作者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又准确表达中国总理“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心志。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张璐翻译)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既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又是文化的再现过程。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更是这样,不能单从字面上寻求等值,既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又要深入了解外国文化,真正理解原文的意思,采用“炼字”、“察情”、“和声”等翻译策略,尽力使原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从而准确地进行意境再现。

参考文献:

[1]Tan,Yesheng. Construal across Language—A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M].China: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2]许渊冲.中国古诗词六百首中英对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

[3]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张保红.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5]真正的高冷女神!总理背后的美女翻译张璐[EB/OL]. http://www.vccoo.com,2018.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