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血站供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的应用价值

2018-12-05苗芳芳

关键词:血站供血品管圈

苗芳芳

(山西省长治市中心血站,山西 长治 046000)

引言:血站供血科,是医院临床对外服务窗口。若血站供血科日常工作期间,出现供血不及时、供血类型错误等问题,均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危机患者生命。由此,本文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3月,从事血站供血科放血工作人员中,随机抽取90例,探究品管圈在血站供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3月,从事血站供血科工作人员中,随机抽取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

血液发放岗位人员一般资料:性别: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27.63±1.05)岁。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48例,专科:42例。从业经验:1~5年,平均(2.71±1.05)年。

两组实验人员资料无差异,且P>0.05,说明统计学研究结果无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血液发放岗位一般工作流程开展工作,观察组给予品管圈管理,具体操过程如下:

(1)工作人员结合医院当天用血情况,准备血制品,并做好血制品存放温度、应用情况等方面记录,制定工作人员安排计划,按步骤开展供血服务。

(2)需结合个人具体工作环节,开展自我反思、集体讨论,分析血站供血科工作失误原因。

(3)重新调整血站供血科工作方案,并制定血站供血科工作制度,辅助工作人员按目标进行工作调整。同时,通过集中培训,解决血站工作人员存在的工作问题,也采取个人情感沟通、集体表扬等方法,增强工作人员信心。

(4)加强血站工作人员,对医院每日采血、用血情况等信息的,规范式书面记录管理,做好血液发放资料备份。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结果以SPSS 20.0系统统计结果为标准,(%)表示计数结果,且当P<0.05,说明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液发放岗位结果

观察组人员工作积极性91.11%,血液发放失误率6.67%,工作达标率9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说明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液发放岗位结果 [n(%)]

3 讨 论

血站供血科,是医院临床对外服务窗口,也是保障临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影响因素[1]。常规的血站供血科血液发放工作,虽然能按临床需求提供血液,但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开展缺乏组织性,致使医院临床用血质量无保障,科室之间工作连贯性较差。

品管圈(QC),是指以相同、相似、或者互补性质的工作人员,组建一个小的圈体,通过圈体内人员合作,按照一定程序开展活动[2]。该种方法,主要以活动开展质量控制为基础,开展灵活、多样的工作。将品管圈应用于血站供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可有效解决常规血站中,人员工作懈怠、工作失误率高的问题,保障血液存放质量、供血及时率。本院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人员工作积极性91.11%,血液发放失误率6.67%,工作达标率93.33%;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血站供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中应用,可改善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率高、工作积极性不强的问题,提升医院血液发放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站供血品管圈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辣语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