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中职声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2018-12-03杨薛佩

职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中职学校运用

杨薛佩

摘要:信息技术能使中职声乐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本文以信息技术在《天边有颗闪亮的星》声乐课中的运用为例,提出中职声乐教师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以期有效提高声乐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学校 声乐教学 信息技术 运用

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是声情并茂地演唱作品的基础,也是声乐学习的主要目标。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强度训练的方式进行的,因发音隐蔽、声调理解困难等因素,教学效果不大理想。若运用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解决发音中的难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以《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一课为例,就信息技术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谈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声乐课中的运用流程

《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是歌剧《党的女儿》的选段,是民族声乐的代表曲目之一。基于中职教育应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为学生营造信息化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经历;引发学生问题生成与探究意识,通过实践切身体会学习声乐的乐趣,感受声乐艺术既博大精深,又伸手可及,为丰富中职学生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礎。

《天边有颗闪亮的星》在整部歌剧中以不同的演唱形式共出现了三次,以歌谣体结构写成,简短凝练,为四句加重复句组成的乐段结构形式。这首歌曲既是对主人公玉梅淳朴善良性格的描写,也是对共产党人坚定忠诚的革命信仰的歌颂。中职学生喜爱歌唱,有较强的悟性和模仿力,能演唱简单的声乐作品,但对歌曲高音控制等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对音乐内涵挖掘不深,在音乐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完整、流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把握正确有效的歌曲演唱发声方法,在歌唱中将技巧与情感统一起来。

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学习平台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借助3D发声仿真软件、Flash游戏、APP唱吧等辅助教学,在微课视频、音频图像、即时拍摄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采用直观演示、活动探究、集体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该节课大致分为四个教学环节。一是“练声铺垫、激趣开唱”环节。发声练习是最基础的声乐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及新授歌曲的特点,笔者安排了三条练声曲:“野蜂飞舞”哼鸣练习、母音转换练习、同音跳进练习。为了保证学生能更直接地了解发声练习的正确方法,在第二条练习yi-yo-yi-yo-u时,笔者利用Flash动画和3D仿真软件,将母音发音的正确口型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全方位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科学发声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为歌曲的学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探究释疑、初步学唱”环节。笔者播放《天边有颗闪亮的星》原唱视频,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课前上传至学习平台的学唱音频和讨论留言,归纳提出教学难点——高音的解决。笔者分别从咬字和气息两方面来解决疑难,以第一句为例进行讲解,学生练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登录学习平台,结合3D人物演示的正确口腔状态,自主学唱后三句,组员间用手机相互录制,对比纠正。然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呼吸闯关游戏,让学生自主完成,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和正确的气息走向。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气息训练,事半功倍。接着,笔者用iPad将学生歌唱视频录制保存下来,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三是“深掘意境、融情演唱”环节。笔者通过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切、细腻的情感处理,然后通过同步直观对比“画中画”技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融情表演欲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笔者组织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欣赏名家视频,讨论探究、合作创编。接着,分组进行展示,实现学生互评。

四是“升华主题、延伸展唱”环节。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观看不同形式的《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演唱,讨论分析音乐的不同特征,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歌剧的戏剧性,激发爱国情怀。在作业布置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分声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录制成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进行点评;笔者要求学生自学歌剧选段《绣红旗》,借助唱吧软件,录唱打分,公布成绩,以检验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二、中职声乐课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

从教学过程来看,这是一节运用了大量信息化手段的课堂教学。为了上好本节课,笔者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一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上传了完整的《党的女儿》歌剧视频。二是制作了近10分钟的《走进歌剧》微课,让学生了解歌剧的发展史及国内外著名歌剧剧目。三是上传了新课《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歌谱,让学生学唱,并上传学生自唱音频,在平台上自由讨论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笔者在课前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自学。该节课,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效果良好,学习平台的使用一直延续到课外,及时反馈了学生的作业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成效。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即一架钢琴,教师弹奏、教唱,学生演唱、练习,反复学,不仅枯燥,而且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些学生甚至曲解了教师的意思,胡乱演唱,不但在歌唱技巧上无法提高,甚至可能破坏嗓子,导致声带小结无法歌唱等。运用直观、形象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解决了以上问题。

声乐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从机械式的反复学习新歌曲转变为课前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从平淡无奇的反复练唱转变为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景化教学。三是从教师模棱两可、象征性地传授技巧转变为通过文字、图像、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点。四是从仓促总结转变为评价系统的运用,发挥了导向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五是从口头布置作业转变为唱吧软件和学习平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演唱热情和声乐教学的成效。

三、中职声乐课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给中职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使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将信息技术融入声乐教学中,给学生创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的“一琴带唱”单调的声乐授课模式,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针对中职声乐教学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声乐教师要有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与行动

声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与一般学科教学有较大的区别。一般学科多采用班级集体教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差,师生互动少,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改进了这些不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自主学习,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声乐教育一般采取个别化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生个体的学习发展为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学生原本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行为者,教师起教学设计和学习辅导作用。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人们往往着重于一般学科,而忽略了声乐教育。很多声乐教师也认为信息化整合与自己关系不大,信息化教学无非就是教学时用一下录音及音响设备。声乐教师自身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声乐课要发展,就得有所突破,就得创新,而信息技术无疑是教师最有力的武器,既然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为学生服务,我们就要用好它。这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教师要明白如何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什么教学情境下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

2.声乐教师要有不断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识

传统的声乐课多半是教师在课堂上口传心授,而信息化声乐教学要求教师综合利用计算机、通訊、互联网等技术形成网络化信息资源,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搜集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同时也可以发动学生去学习和整理。这样既有利于教学,也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声乐课堂教学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于精,不在于多。信息技术能够集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于声乐课堂教学有诸多好处。一是可以提前要求学生预习新课知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二是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帮助师生解决一些普通教唱无法解决的重难点,例如喉头如何平放、气息如何控制等,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进行说明,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更好地掌握演唱技能。四是便于课后作业的布置。虽然信息技术有种种好处,但是如果运用得过多,反而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虽然课堂上很热闹,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反而掌握不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声乐课说到底还是一门专业课程,重头戏还是在于教师教,学生自己悟、多练习,教师要给学生静下来的时间,让他们安静地去寻找灵感,发挥想象。

总之,信息技术使声乐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教学技术。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中职学校运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德育工作浅谈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