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8-11-29冯琴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培养途径作文

冯琴

摘要:作文是生活的寫实,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创作的根本和源泉又来自个体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表现形式,而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又是建立在感知觉综合发展之上的。因此,观察及观察能力是写作的根本所在,而观察能力又是小学生写作水平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观察能力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观察能力;作文;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8-30

作者简介:冯 琴(1982—),女,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燕山第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

观察是感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以视觉为主,将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观察是个体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以及感受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均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生动、鲜明以及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进而通过抽象概括达到理性认识。观察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所形成的。观察能力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对事物感知的精确性,还影响个体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文是生活的写实,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创作的根本和源泉又来自个体对生活的观察。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简要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观察能力。

一、提高小学生的思想修养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对自己的成功非常重要。同样,一个人的修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没有一定的思想修养,要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想修养,才能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才能洞察万事万物包含的人情事理,也才能由此准确地把握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作文素材,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思想修养,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感知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言感知能力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感的透彻理解,是学生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培养语感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感知力的个体,通常善于透过细微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良好的感知力是体现个体观察能力的较高条件之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小学生如何感知,如何从平淡的事物中观察其中蕴藏的深刻含义以及如何从细小的事物中发掘出人生哲理。培养小学生的感知力可以“由此及彼”:以小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他们间接地认识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如可以通过积雪压不低头的松树与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联想到某种高尚的行为或品格,表达小学生认识和对待人生的态度。培养小学生的感知力还可以“由表及里”:在学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他们自身的分析、综合与比较,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一类事物共有的本质或者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性。如古人通过观月缺月圆与花开花落,联想到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这是由个体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一个人的感知力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其观察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情感趣味

在决定观察能力高低的因素中,情感趣味是很重要的因素。小学生情感丰富,易受感染和激励。作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抓住时机,培养兴趣。教师必须在有心思、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作文的同时,捕捉学生情绪的波动期去让他们联系写,不让写作的最佳时机从眼前溜走。长期训练,学生便会越来越喜欢写作,同时,写作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例如,原计划周三外出参观因一场大雨而泡汤了,同学们原先那兴奋、高昂的情绪立刻降到了零点。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今天的课上起来会很吃力,学生们也不会专心听课。于是我灵机一动,把这节课改为作文课,让学生围绕“今天我真失望”为内容,把内心的不满用笔发泄出来。学生简直是求之不得,马上动笔写起来,而且很快就写好了。过后,我又通过一个故事教育他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保持乐观的态度。于是,我又让学生以“今天不去参观也有好处”为内容,另写一篇作文,通过点拨,学生们在作文中写了不同见解和看法,真情流露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绪。只要稍加留意,学生身边的事情有很多是可以提供他们练习作文的机会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也应该营造出平等、舒适以及和谐的课堂气氛,应该和小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与采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进行课题教学,如一幅生动的画、一段即兴表演以及一段情感激昂的诗歌朗诵等等来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这些方法都能调动小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小学生的情感趣味,从而激发小学生观察的欲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小学生的情感趣味一旦得到激发,他们在观察人或者事物时就很容易把客观事物与自己的内在感情连接起来,使其触景生情、睹物思怀,从而产生鲜明、生动以及深刻的感受,写出有生命的作文。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不少小学生即使面对周围熟悉的人物和环境,也往往不能从作文的角度进行有效的观察,乃至写作时要么不分详略记下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简简单单写下几点粗浅的直观印象,其观点不理性也不科学。这些文章不是一本长而不当的“流水账”,就是一份空洞乏味的“总结报告”。究其原因,也就在于小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准确把握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因此,在提高小学生思想修养的同时,还必须教给小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如何正确理解“观”和“察”的辩证关系。“观”不只是用视觉器官看外界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还包括运用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对人或者物的特征进行了解。“观”的时候,应该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察”是用知识和情感去观察,以掌握其本质特征。知识越渊博,情感越细腻,越有社会良知,对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把握得就越准确。“观”是“察”的前提和途径,“察”是“观”的积累和升华,“观”和“察”是密不可分的。

二是如何在观察过程中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果小学生已具备一定思想修养,这其实是一个操作程序的问题。面对一个人或者一种事物,首先要发挥联想思维,做到情感投入。所谓联想思维,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或者外在的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引发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或者外在的联系,其形式是由此及彼,如同架桥,彼此连接,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其次,是利用知识和理性去思考,找准自己感受最深的聚焦点,有意识地联系作文实际,归纳总结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并根据看到的东西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取舍。这里说的知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社会知识、生活知识等,靠的是平时的积累。理性思考是什么?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而“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的思考,就是理性思考。一个人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一个人的思考是否理性,对其在观察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是可以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观察。首先通过设定特定的情景,让小学生去体验特定情景中丰富的情感,其次调节并强化小学生的认识系列活动,从而达到小学生对作文观察的最佳效果。我教小学三年级时,曾经有一堂作文课,把“大蒜”带入课堂,让小学生比赛剥大蒜,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剥得多,然后把这次活动写下来。这就要求小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仔细的观察。我引导小学生归纳了他们的观察所获,“剥大蒜”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会用到“搓”“掰”“撕”“刮”“咬”“磨”等一系列动词,这些都是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得来的。这样一来,这篇习作也就有丰富的内容可以写了。

五、采取各種方法培养小学生勤于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

“业精于勤荒于嬉。”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想修养,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自然可以初步形成一定程度的观察能力。但是,如果不能养成勤于观察和勤于动笔的习惯,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观察能力,甚至会因为懒惰和遗忘使作文能力越来越差。

勤于观察和勤于动笔的习惯对作文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白居易外出的时候,都要随时带笔和纸,把看到的感兴趣的东西随时记下来,这对他写作素材的积累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勤于观察和勤于动笔的习惯。要想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观察注意力,就要指导小学生在观察日常生活事物时进行积极全面思维,尽可能地运用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与认识事物。小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自然观察能力,他们就会用观察的眼光和求知的欲望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从而养成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

要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创造一种激励机制,使小学生形成一种内驱力,能自觉地养成观察和动笔写作的习惯。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鼓励小学生向公开刊物投稿和参加各个级别的作文竞赛。一旦发表作品或者获奖,这对小学生本人来说就是一种鼓励,会使其进一步注意观察和勤于写作。同时,对其他小学生也会形成一种鞭策。教师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写观察日记,评阅时,只要有亮点就要在评语中提出表扬,这样对小学生来说可以形成观察和写作的强大动力;定期开展观察日记的竞赛活动,择优把优秀观察日记在公布栏里张贴;上作文课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贴近大自然或者社会大环境,近距离认真观察、调查当地的环保情况,等等。

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监督,以定期检查的形式使小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语文期末考试可以设立平时分,平时分包括观察日记的质量和篇数。这样可以使少数较为懒惰的小学生,能够由被监督到自觉,慢慢养成勤于观察和勤于动笔的习惯。

以上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些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只要抓住这些环节,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标有步骤地组织教学,就必定能够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反过来提高小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其整体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凌 宇.中国现代文学史[M].长沙:湖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覃可霖.论写作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

养——写作思维理论研究系列之五

[J].语文学刊(教育版),2004(10):

55-57.

[3]王 静,孙 晖.情感——开启作文教

学的金钥匙[J].黑河教育,2004(5):

26.

[4]左小华.为有源头活水来——谈普教

学生怎样写好作文[J].长沙铁道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75-

176.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培养途径作文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