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教书育人

2018-11-29屈辉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引领教书育人关爱

屈辉

摘 要:凡是与农民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能体会农民对于自己田里庄稼那种深厚、深沉的感情。做教师亦是如此,真心诚意喜爱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喜爱,这是一种功夫,也是一门艺术。这种喜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对功利的诉求;这种喜爱,是来自心底的流出,而非虚伪的作秀。

关键词:关爱;专业;引领;反思;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05

作者简介:屈 辉(1980—),女,湖南省衡阳市高新区蒸水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本科。

一、让“关爱”成为教育的支点

农民种地,从插上秧苗的那一刻起,心中必然是有爱的。对每一颗种子,从小苗长成硕果,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爱去关注。天热时要引水,有虫时要除害,收获时要收割,这一切都需要他们以爱的虔诚去等待,以爱的理念去呵护,以爱的阳光雨露去滋养。

每当有人问我的学生:“你们喜欢屈老师吗?”他们的答案几乎大同小异:“屈老师很严格!”“喜欢她无论讲解什么类型的数学题目,我们都会一下子明白。”“喜欢她给我们讲那么多励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虽然苦和累,但却是我们只能坚持不能推脱的应该做的事情!”

六年级有个学期,转入了一名男生,就连简单的表内乘法口诀都不会,上数学课犹如“听天书”。他思想新奇,行为习惯跟不上集体的节奏,做作业总是比别人动作要慢得多。我与家长沟通,家长也是很无奈,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靠爷爷奶奶照顾起居。对于他,表扬见效不大,批评不是长久之计。我很苦恼,心想:“教育有时需要等待,学生有他的成长规律,要坚信他身上肯定有自己的特质,相信他一定能爱上数学。”

一天放学时,我有意让他陪我去购买班上的卫生用品。看着售货员刷刷两下就算出了总价,他有点不好意思。回来的路上,他拉拉我的衣角:“屈老师,我还是要学点基本的数学知识,要不然,我就是出去买个东西,算个钱都不会,那多不好意思呀!”我笑了笑:“是啊,我们的小帅,只要努力一下,数学的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从那天起,每天放学后,他主动到我的办公室,“一一得一”地背起了乘法口诀表。我又一步一步地辅导他,诸如什么叫通分、约分,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等。渐渐地,对基本的数学计算题他愿意去做了,对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也愿意思考了,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上体育课异常兴奋,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且各项体育测试成绩名列前茅。于是我向体育老师推荐他进校运动队,经过短短一学期的训练,他竟然代表学校参加衡阳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长跑并拿了第一,成为衡阳市许多中学想提前录取的对象。这一下子提升了他的自信,学习也越来越来劲。看着他小学毕业后给我的书信,诉说着他进省队的学习生活,心中很庆幸。因为坚持,他的人生有所改变;因为发现,他的人生多了一道风景。教育需要我们静静等待,也许在你不经意间他已然绽放,当用耐心去等待,等到他绽放的那一刻。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师者?教知识是基本的能力,但教学生学会做人,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把育人融入教书中,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师者。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熱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和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用“专业”赢得职业的尊严

人们常常认为农民种地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又何曾知道他们用自己专业的眼光精挑细选良种,又是如何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深耕默耘,体现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人说,人的职业境界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一种是事业的。回想自己二十年的教师生涯,自我衡量似乎两者都不像,我倒觉得在职业和事业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状态,那就是专业。我的确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专业来做的,而且对之充满敬畏。

从教以来,我订阅了《湖南教育》《天津教育》《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青年教师》等二十来种杂志。2017年我光购买数学教学书籍就花费了2000多元。我总想方设法地“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只为多读些书,让自己在专业上得到更多指导。

在生活中很少用二分之一去加三分之一,数学学科也许没有语文学科那样充满诗情画意,像音体美那样让学生们能在唱唱跳跳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但它却是一门能够让学生直面困难时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它是一门让学生面对任何结论时自然而然涌现出的一种批判态度,它是那种历尽千辛万苦获得解题时的豁然开朗的自我肯定,这一切都能在数学学科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不少人的眼里,小学教育似乎缺乏专业性,小学数学更是如此。就那么一点数学知识,谁不明白?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并不那么简单。比如说,我们知道1+1=2,那不是专业,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教好1+1=2,如何通过1+1=2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记得有一位任教高中数学的家长曾给我打电话说:“读四年级的女儿5分钟可以做到100道口算题,正确率还很高,但是不知道为何列竖式计算总是出错。”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他改变一下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采用家长报题目孩子说得数的方法来练习,由“视算”走向“心算”。比如36乘7,计算3乘6再加上进位的4是看不到算式的,是把它想在心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竖式计算的正确率真的就上去了。

这件事情之后,这位身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的家长朋友,在很多场合都感同身受地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但是教好小学数学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小学教师能够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那我们就真正拥有自己的专业了,我们也就一定能够赢得自己的专业尊严。

三、以“最好”引领发展方向

在农民耕种的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需要农民们不断地调整,因地制宜地栽培,细心地呵护,种出最好的粮食。教师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许多教师认为得到一些荣誉、获得一些奖励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得好的标志,对此我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工作二十年,我最喜欢听到的赞美声,不是“屈老师获得了论文一等奖!”“教学竞赛她又是第一!”而是来自家长们的中肯评价:“屈老师是个负责的好老师,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工作到现在,我已经送走了十三届毕业班,不少班级都是因特殊情况,中途接手。每次接管一个新班,一开始的确让人棘手,都只能选择迎难而上。通过与学生们每天的摸爬滚打,逐渐看着学生们从“一问三不知”到“有问必答”的成功蜕变,这种愉悦与成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我想,这才叫作“最好的自己!”教育需要我们全情的投入,更需要兢兢业业的付出。都说教师工作是碗良心饭,教学质量无疑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就抱怨学生的基础差,抱怨家长这不管那不管。殊不知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存在,教师的一个重要劳动,就是尽可能地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你手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德高为范”的信仰将指引着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做到最好的自己。

我身为学校的教学副校长,执教数学课,还兼职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只要是学校教师有展示课、公开课、竞赛课,我都会亲力亲为手把手地指导。在我看来,每一次展示、竞赛机会于他们而言也许就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许对教师生涯的一次精彩亮相,就是一次“关键事件”。

在我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就曾得益于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教学分享,得到资深数学教研员们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是他们让我成长羽翼日渐丰满,是他们让我砥砺前行。如今,我帮助他人也不遗余力,成就他人尽心尽力,哪怕手把手地教,哪怕一字一句地改,哪怕牺牲休息时间,也能与他们乐在其中。很享受这种在“磨课”过程中与教师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很享受自己与他们的教学视域得到了更大拓展,很享受他们在最终获得优异成绩时的欣喜欣慰。这一切,于学生、于他人、于我都很快乐!也许就像每一位农民都不放弃稻田里每一棵能給他们带来丰收希望的稻谷一样,永远不会放弃,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只有努力才有收获。

四、把“反思”贯穿教师生涯

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会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如果我们把教师这份工作当作“种庄稼”,把知识、文化、精神的种子种入学生们的心田,期待它们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少一线教师大多只将自己艰辛的劳作局限于重复的实践,而缺乏必要的总结和及时的反思。我一直觉得学习名师应该是一条专业成长的捷径,不能做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痴迷于“一招一式”的简单模仿,而忘记了探究名师的“独特感悟、独到见解、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精神风貌、思想境界”。名师们的示范教学只是告诉我们“可以这样做”而不是 “必须这样教”。借鉴别人的经验,还得为我所用,这就是白石老人讲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很庆幸自己刚踏上工作时,接手的是两个同行班的数学教学。每当上完一个班的第一节课后,我总会反问自己:“每个学生是否都听懂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什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我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在另外一个班发生?”在每天结束时,我会拿起笔将教学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写作能让我们对于教学的思考深入下去。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艰辛付出的过程,我们要感恩于每一次机会,课堂之于老师,犹如舞台之于演员,一个教师,对课堂应该有着一种展示的冲动和欲望,有此情结,教学才会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细细品味叶老的话才明白,教育如同农业一样,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的守望。人生漫漫而未知,但我总对自己说:从教书开始,到人生为止,做一个走心的教书匠,也许有一天,我会由衷感叹:“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育人,真好!”

参考文献:

[1]于 漪.教育魅力[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3.

[2]华应龙.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

随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3.

[3]王 枬,王 彦.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

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58-61.

[4]叶圣陶.语文随笔[M].北京:中华书

局,2007.

[5]金华荣.春风化雨[M].苏州:古吴轩出

版社,2011.

[6]牛春艳.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

[7]宋为群.语文综合实践教程[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11.

[8]郑 艳.一言一行总关情——素质教

育之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刍议[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引领教书育人关爱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篆刻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