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待差错 成就精彩

2018-11-29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隅小学黄群英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6期
关键词:差错面包错误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隅小学 黄群英

一、正视学生的差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补救。学生的想法有深刻的、肤浅的;有合乎逻辑的,有违背常理的。教师不应计较学生的想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创意,因为那毕竟是一个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时教师应肯定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然后同他们一块分析,促使学生愿想愿讲,教师才能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也才有可能扬正抑误。对于学生出的错,恰当的处理不仅能使学生认识错误,弄清道理,还能起到反思和警示的作用,使学生找到错因,吸取教训,不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课堂学习中学生是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所做出的猜想、发现,必然带有自身特点,融入了自己的价值情感。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认知起点出发,去理解他们,从而接纳、尊重他们的想法、做法,并分析他们思维的线索,努力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而不是用既定的想法、做法,用固定的标准生硬地套住每个学生的思路,迫使学生的思维“入格”。

二 、善待学生的差错

每个学生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由于年龄、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其想法各不相同,有的广泛,有的狭隘;有的灵活,有的古板;有的正确,有的片面……教师往往对广泛、灵活、正确的给予肯定,并大加赞赏,而对狭隘、古板、片面的加以否定,甚至讥笑。这样做极易使师生间形成交流障碍,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如果真正懂得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我们大可不必为学生出错“大动肝火”,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给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机会,哪怕学生的想法显得那么稚嫩,回答的只是只言片语,答案超出了老师已圈定好的范围,我们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肯定。

三、善理学生的差错

教学时老师要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式。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帮他们分析问题,弄懂问题的实质。在这里可以用“课堂教学七允许”来处理:

1.答错了允许重答。

2.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

3.不明白的问题允许随时发问。

4.没想好的问题允许再想。

5.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

6.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

7.争论到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而不必举手。

四、善评学生的差错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有时也要学会欣赏,把他们出现错误的事件、时机作为培养良好品格的契机和素材,借机巧妙地利用他们学习中出现的失误,训练、激励、强化他们的能力。例如:“一个食品加工点要包装48箱面包,4小时包装了24箱,照这样计算,包装完剩下的面包还要多少小时?”学生一般列式为:24÷4=6(箱),48-24=24(箱),24÷6=4(小时)。可有一位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出现了错误,只写了一步:48÷24=2 。这时,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孩子甚至小声笑起来:“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而那位发生错误的学生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见此状况,可以替他解围道:“大家都觉得他做错了,其实他没有做错,只是还没有做完呢!”这么一说,学生们都愣住了,开始静下来……稍过片刻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他是算总数是已包装数的2倍,然后用4×2=8(小时),8-4=4(小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用24÷4=6(箱),48÷6=8(小时),8-4=4(小时),还有的说:“不用算我就知道还要4小时,因为剩下的面包与装好的面包同样多。”就这样将错就错,因“错”利导,通过巧妙点拨,生成出了多种解法,也让做错题目的同学体面地回到了座位上,他的自尊心得到有效的保护,虽然他只是碰巧对了一步。

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课的始终都不是给予,而是唤醒;与之相适应的是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感悟生成,像奔腾在学生体内的血液般自然。学生在“差错”中学会,体会到的不仅是征服的成就感和成长的欣喜,更有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深刻体验。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善待学生的“差错”,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让课堂精彩生成,使课堂成为智慧飞扬的一方天地,这样我们的课堂会因为有了学生的错误而显得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差错面包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好吃”的面包灯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
可爱的错误等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