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

2018-11-28杨丽英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蓝光照射黄疸新生儿

杨丽英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黄疸新生儿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主要采用长时间进行蓝光照射的治疗模式,实验组则采用短时多次的治疗模式,比较2组黄疸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高低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96h后实验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有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控制,值得在臨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9--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在28天内)临床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蓝光照射,可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的方法,至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1]。本文就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黄疸新生儿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48例。应用皮黄疸测试仪对所有选取的患儿进行检测,确定其确实患有新生儿黄疸。对照组患儿中男29例,女19例,胎龄31~44周,平均(38.28±8.75)周,病程1~10d,平均(5.68±2.31)d,平均出生体重(2531.25±337.58)g;实验组患儿中男28例,女20例,胎龄31~44周,平均(38.51±8.63)周,病程1~11d,平均(5.71±2.24)d,平均出生体重(2527.25±349.46)g。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分析对象的性别、胎龄、病程、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新生儿黄疸病症,需要进行补液护肝退黄等常规治疗方法,如果患儿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受到感染发生炎症则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方法。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长时间蓝光照射模式,每次照射时间16h,1次/d,3d作为一个疗程,实验组采用短时多次的蓝光照射模式,每次照射时长在8h,每两次蓝光照射之间间隔4h,2次/d,3d作为一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根据治疗进程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出现皮疹、饮奶量减少、脱水、体温升高、发生腹泻现象、情绪不稳哭闹)以及患儿治疗前与治疗48、96 h 后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低情况方面的数据。

1.4 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可由皮黄疸测试仪进行检测,如果经过3d的治疗之后皮黄疸测试仪测量结果显示数值<11,皮肤巩膜黄疸基本完全消失,则为显效;如果经过6d的治疗之后皮黄疸测试仪测量结果显示数值<11,皮肤巩膜黄疸基本完全消失,则为有效;如果整个治疗过程结束之后,经皮黄疸测试仪测量结果显示数值仍>11,皮肤巩膜黄疸状况基本没有变化,则为无效[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采用t进行检测,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47例(97.92%)和对照组46例(95.8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648,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

治疗 96 h后,实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治疗前和治疗48h之后的水平且低于对照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蓝光照射治疗方法是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部位裸露,可以用单面光或者双面光照射。通过蓝光照射疗法,可以简单而有效的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这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主要原因[2-3]。

本次研究很好的证明了上述内容,并且通过实验显示长时间持续照射与,多次短时间照射的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短时间多次照射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5%,P<0.05;并且在治疗96h之后实验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有效且能够很好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情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陈秋芳.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性[J].中外医疗 ,2016,35(18):28-29.

王耀霜,杨曼,韩萍,等.新生儿黄疸应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其血清胆红素浓度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0):995-997.

李蕊.研究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24(3):244-245.

猜你喜欢

蓝光照射黄疸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母乳性黄疸的4个真相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对新生儿黄疸的3种误解
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观察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
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