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网球选修课对打技术的策略与建议

2018-11-26

运动精品 2018年5期
关键词:落点练习者球拍

诸 悦



提高高校网球选修课对打技术的策略与建议

诸 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体育教学部, 福建 漳州 36310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大学生在网球课学习和课下练习对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探讨正反拍控球技术是制约和影响对打练习的核心问题,建议高校网球教师简约学习内容找寻问题关键,注重动词的提示作用,使更多在校大学生掌握网球对打技术,享受网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对打;技术;高校;网球;提高;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省10所高校网球俱乐部正在学习的200名会员,球龄在1-3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关于网球学习的心理暗示、控球能力和技术理论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球专项教师黄哲聪老师、孙乐宁老师以及部分热爱网球、技术扎实的高校网球教师进行访谈,获得相关信息,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1.3 观察法

以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10所学校的网球俱乐部会员为主,观察在1V1和2V2对打过程中存在的关联信息,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细致的现场观察和走访发现网球运动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网球俱乐部往往是学生最喜爱的社团之一。在网球学习过程中相互对打是常见的练习方式,但受到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制约,对打的学生容易将球打飞或下网回合数不多,导致一直弯腰捡球打一会休息一会,以致于在学期初有热情的学生在学期末因不能合理控制失误,放弃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归纳其问题主要有四点(见表1)。

表1 网球对打练习常见问题

主要问题问题人数比例(%) 动作不够向前12060 随挥不够完整11457 准备姿势不足10553 心态不够成熟8844 其他3317

2.1 动作不够向前

大多数学员无论球龄几年都易犯此类问题,往往在对打中跑向来球的时候人球位置合理、球拍也完整触碰到球,但球总是下网且击球不实;总是觉得只要听到球拍撞击网球的击球声就是打球的结束,于是停止挥拍,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没做到全身向前所致。

2.1.1 球拍向“前”

击球过程分为拉拍—平推—收拍三部分,平推向前是整个击球过程最重要的一步,在完成拉拍后,手臂与球拍一起向前挥动时,应积极向前做“鞭打”,感觉拿在手上的球拍是手臂延伸的一部分,直至拍头指向前方手臂也完全伸展时再做收拍,这样加大的平推距离解决了球打不过网的问题。

2.1.2 身体向“前”

在许多对打过程中,往往练习者只是一味的将球拍向前扔,把力量都用在手上易导致手腕受伤、击球力量不足、击球声音不清脆,其实击球者在向前发力时应先体会“蹬——转”即腿部蹬地(以右手持拍为例,打正拍时重心放在右腿,打反拍时重心放在左腿)蹬地获得身体向前的位移,接着转腰转髋的这股力量传递到上半身时再用手臂去发力击球,这样全身都参与到发力中,解决了球打不实的问题,击球声也变得咚咚有力。

2.2 随挥不够完整

大多数学员表示在对打过程中,他们也想把球回到对手脚下,让双方减少跑位和失误,以此获得更多回合,但实际上回球的路线和原本设计的并不一样,导致球“不听话”易乱飞。其主要原因是击打球之后的随挥动作不完整。

2.2.1 身体要有结束动作

在网球对打过程中,除了及时跑位、击球有力,在处理球的准备阶段大脑里一定要有自己挥拍结束的样子。这个结束动作的“影像”是之前学习定点击球改正动作时老师反复强调的。当击球前想好身体最终的模样,身体就会自然将动作做完整,击球后重心也会前移继续完成“转腰”和“转肩”。当听到击球声音时,明确那是打球的开始应加速身体的转幅,完整的随挥会让每一颗球打得更扎实,身体的控制让球向预先的路线飞过去,提高了击球的准确性。

2.2.2 球拍要有结束动作

无论正拍击球还是反拍击球,球拍与球的摩擦旋转使处理球分为平击球和上旋球,除击球瞬间不同握拍方式和不同甜区位置获得的不同旋转球外,击球后球拍收拍位置也尤为重要。收拍在腰部高度的通常是平击球,收拍在肩膀高度的增加了一定旋转,收拍在齐眉高度和头部以上的球产生更大的旋转,旋转越大,球过网的抛物线也更高,更易落在界内。

2.3 准备姿势不足

大多数球龄在一年左右的会员表示在学习和练习全场1V1和2V2时,不像练习多球那样可以重复犯错,一拍失误后在下一球再找回来。而对打失误了就要捡球重新开心,所以既要做好迎球的准备,又要做好如何让球飞过去,一来一回总感觉来不及,这通常是准备姿势过慢所致。

2.3.1 早侧身大后摆

对打技术中较早的准备每个回合十分重要,来球之前务必做好侧身拉拍。以正拍为例,不拿球拍的一侧身体转朝来球方向,拿球拍一侧身体转到后方手臂处并完全伸直拉好球拍,拍头高于手腕做好击球准备姿势,同时脚步到位,重心压在身体一侧。侧身的准备可以让打球者更熟练的运用转动身体的力量参与击球。

2.3.2 控制重心

在对打过程中,除了打“准”还要打“狠”,若需要击球既有力量又有速度,扎实的底盘狠重要,对于重心的控制,不仅要站稳还要学会把重心和来球角度尽量一致。无论是准备时的姿势、移动时的跑位、结束时的姿态,打球者身体的重心都应保持下沉,双脚距离略比肩宽、膝盖微屈,保持坐姿、腰部直立、脚后跟提起,在脚步移动时(以右手拿球拍的学生为例),正拍重心压在右腿上,反拍时重心放在坐腿上,避免在横向移动中出现“够”着打。

2.4 心态不够成熟

球龄在两三年的大多数学员在对打过程中凭借经验和球感已经可以形成若干回合,可是打起长回合或教学比赛时往往心里发虚,一是不相信可以再打很多回合,二是不能展示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2.4.1 积极第一,稳定第二

在多回合持拍过程中,练习者往往求“稳”来形成多拍,实则不然。打多拍时,弱化大脑中失误的样子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最重要。每一拍更专注于“我要打进”“我要打IN”“我要回过去”能让目标更明确,思想更专注,脚步也会自如的参与,回合数自然变多。

2.4.2 通过呐喊提高精确

观看电视转播的职业比赛和临场观摩的一些俱乐部高级会员或高水平运动员打球,都喜欢边打边喊。通过有节奏的呐喊,尤其在对打处于均势或教学比赛里,“嗯——呵!”类似这样的发声,可以提高预判的准确,把握更佳的击球时机,获得更合理的击球落点,增加了回合数也增加了比赛的乐趣。

3 对策与建议

在进行大量对受访者的观察和采访中,发现参加对打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三个主要现象:易下网和出界、够着打球、回合数偏少。笔者在咨询专家意见、查阅文献和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提出四点优化该练习的建议,是为减少失误增加网球趣味的途径,便于大学网球爱好者及时掌握。

3.1 多球训练

多球训练是经过许多高校实践过,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包括定点多球和移动多球两种主要训练方法,可以更好得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例如某位学员在练习中持续出现正拍击球挂网,可通过打多球改善“平推距离不足”、“全身不够向前”、“用手打球”、“收拍过早”的问题,用多球反复强化纠正击球下网的现象,让每一次的挥拍向前更充分更完整,使该学员通过多球改进正拍动作减少在对打中击球挂网的失误。再例如,某位学员对打中脚步移动和击球不协调时,可采用底线移动正反拍的多球练习,让其获得人在球场的方向和空间感,并获得更多模拟对打的左右移动可能,逐渐改善脚步移动不足和手脚不协调。

3.2 言语刺激

高校网球教师和网球教练员在教学中应减少大幅的讲解,突出重点,用几个关键的动词形象生动的让学生了解动作环节的本质。比如“推”、“掰”、“转”、“蹬”、“刷”这些词直接交代了从一个位置到下一个位置的方向关系和对学习挥拍时身体发力顺序的要求。

“推”——从转体结束后到随挥动作开始前统称为“平推”阶段,方向从后向前,当教学过程中学员听到“推”这个字眼,立刻会明白人与球拍此时应积极向前输出的含义。

“掰”——从侧身拉拍到击球前的阶段可称为“掰”,当听到“掰”时学员会领悟教练员想表达先转体再挥拍的意思。

“转”——整个身体由击球的一侧朝另一侧释放能量称为“转”,当听到“转”时,学员会试着拧动身体使其参与到挥拍中,让击球变得扎实有力。

“蹬”——支撑脚为轴脚向后发力,像踩起跑器一样,从下半身获得向前的位移和力量。当听到“蹬”时,学员会想着用下肢先发力。

“刷”——在挥拍的最后阶段前臂内旋带动球拍自下而上摩擦,当学员听到“刷”大脑里会呈现汽车雨刷器的工作原理,并在做收拍动作时形象模仿出类似的动作。

3.3 视频对比

在对打或平时多球练习中,架起手机用录像模式记录自己的动作,用最直观的的方式了解自己技术不足,然后与老师教练员进行反馈,也可以自评动作细节和质量,与平时接触的高水平网球选手之间比较动作的差异。此方法可以随时针对学员的每个技术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在对打时摄录发现自己的击球后半段动作停止不流畅,且球速过慢,在之后的动作改进中大脑就会自然地出现手机里自己错误的姿势,并默想提醒自己“把动作做完整”和“加速”挥拍,朝正确的姿势模仿。

3.4 控制训练

网球对打中最核心的是控制,一是对身体的控制,二是球拍对球旋转的控制,三是球落点的控制。在一节教学课中,学习者可先从小场热身开始,找到控制身体、控制旋转和控制落点的节奏和感觉,再移动至底线进行全场对打。

控制身体。练习者将自己的力量等级分为1-5级,在动作完整的基础上用适当的力量等级进行对打;练习者将发力顺序上有先后之分,分别为控制下半身发力在前和上半身发力在后两个阶段;练习者将每一次击球过程均采用不同的处理球方式,在上升期、下降期或是最高点处理球,并使其达到合理的旋转轨迹。

控制旋转。练习者选择平击球、上旋球、侧上旋球、下旋球,是根据自身握拍特点、发力习惯以及不同高度的来球选择出不同处理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准备时间和稳妥的落点,从而提高击球的准确。

控制落点。在选择前后场落点时,对打练习者可根据双方的站位进行选择将球朝向对方身前打或朝向对方身后打;在选择直线或斜线落点时,对打练习者可根据对方站位进行选择将球朝向对方脚下击打或朝向对方空挡击打。

4 结语

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网球选修课,网球既集合了速度与力量为一体散发着青春的朝气和能量,又有较高的门槛需要保持长时间的练习状态。在学习和练习对打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教练员还是在校俱乐部会员学生,都应抓住要点增加对身体和球的控制,增加无球练习和空挥练习,多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打球技术和技巧树立自学模板,训练强化自己的短板,养成及时总结学习心得的习惯并与教师教练员分享经验。

[1]邰雨峰,刘光大.试析网球教学中对学生控球能力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

[2]杨三军.注重控球能力培养对网球教学效果的影响[J].运动,2010(4).

[3]任亚东.网球控球技术理论探析及主要技术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 ,4(13).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Tennis Elective Courses

ZHU Yue

(Tan Kah Kee College of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105, Fujian, China)

诸悦(198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落点练习者球拍
名贵的球拍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VICTOR轻量设计: 一支超轻球拍可以有多轻?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买球拍
迷你乒乓球
心的落点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