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转移支付文献综述

2018-11-22邓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政府行为

邓琨

[提要]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转移支付制度的逐渐完善,转移支付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前,国内学者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十分丰富。通过对国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希望为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均等化;政府行为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12日

一、引言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无偿转移。财政转移支付可分为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和有条件转移支付制度,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也称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有条件转移支付制度也称为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是自1994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后,实行了分税制后逐渐完善起来的。随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逐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术界对此十分重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因此,梳理相关文献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力均等化效应

(一)财政转移支付是否能促进地方财政的均等化。陈仲常、董东冬(2011)研究人口流动对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影响。发现,若区域人口负担变动因素不作考虑,近年来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实大于东部地区;但若考虑人口负担因素,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并没有因不断增加的中央转移支付额度的增加而加强,其相对力度低于东部的。因此,为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公共财政均等化,中央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贾晓俊、岳希明(2012)主要研究均衡性转移支付是否能够促进地方财政均等化。研究发现就所有省份而言,财力越低的省,得到更多转移支付资金,也就是说资金分配向财力较弱的省发生了倾斜。

王瑞民、陶然(2017)基于Lerman和Yitzhaki的方法对财政收入进行分解,以1994~2009年县级财政数据为依据研究不同类别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边际意义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显示转移支付制度在县级层面更多的是促进辖区供养人口财力均等化,对人口服务均等化效果较差。

(二)差别化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否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江新昶(2007)以slow增长模型为基础,运用OLS估计法,基于1996~2004年间分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转移支付效果总体上是经济呈现发散状态的,因为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使得转移支付具有发散效应,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得到的税收返还量越大。

马海涛、朱梦珂(2016)利用2003~2013中东西地区数据,分析财政转移对地区经济的调节作用,发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部分作为资本积累时,不能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財政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行为的影响

付文林、沈坤荣(2012)通过建立财政支出模型,以1995~2006年各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对促进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正发挥着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特别是2004年以来地区间的人均财政收支的差距都在不断缩小,反映了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在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吕炜、赵佳佳(2015)使用199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包含经济增长模型和政府支出规模模型的联立方程检验转移支付对经济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发现2005年前转移支付与财力水平正相关,2005年后两者负相关。财政转移支付存在比较明显的“粘蝇纸效应”。

亓寿伟、胡洪曙(2015)在付文林、沈坤荣(2012)年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地方政府偏好和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产品支出的影响模型。研究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绝对影响和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软、硬公共产品相对供给水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结构会产生替代效应。当期的转移支付对硬公共产品产生的激励作用大于对软公共产品的激励作用,因此转移支付机制可以促使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软公共产品但存在滞后性。

李永友、张子楠(2017)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否提高政府社会公共品供给,结果显示目前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无论是分配机制还是筹资机制都未能激励政府提高公共品供给。

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一)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的激励效应。贾俊雪、高立、秦聪(2012)利用1993~2005年间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的经济和财政数据。建立了以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的静态数据模型和税收收入规模变化的动态模型。发现,在各类财政转移支付中,只有专项转移支付对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李永友(2015)以Hindriks和Hauptmeier的标准财政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税制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来研究转移支付对政府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平衡预算约束下,中国相邻县财政竞争不仅受到工具间同期交互效应的影响,而且受到转移支付机制的影响。转移支付融资机制对相邻县财政竞争整体上的影响显著。

(二)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影响。郭庆旺、贾俊雪(2008)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对中国地方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基础教育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的影响。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显著抑制了中国省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但有助于缩小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省份差异,同时对公共交通服务支出有促进的作用。

董艳梅(2014)研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的影响时,发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效应时,随着中央转移支付的增加,地方财政用于一般性公共服务的支出和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都在增加,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率要高于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率。

杨龙见、徐琰超和尹恒(2015)考察了2001~2006年样本期内县级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和财政转移支付之间的关系,发现转移支付行为对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影响显著。

尹振东、汤玉刚(2016)研究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发现在义务教育专项补助制度设计中较好地嵌入了“奖优”机制,能实现激励地方政府将资源向基础教育倾斜的目标。

五、评价及展望

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財力均等化并不明显,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没有被转移支付缩小,反而加剧了区域间财力的不平均。转移支付能促进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尤其是对硬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显著。转移支付制度对政府行为有刺激作用。

总的来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解决地方财力均等化上效果并不显著,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不明显,甚至会增加地区间经经济增长的差距,这与转移支付的目标有所背离,一方面由于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不够合理;另一面也是由于欠发达地区财政严重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因此,在设计转移支付制度时,应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首先应该继续完善分税改革,兼顾公平和效率,适当的集权同时要明确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目前,欠发达地区主要面临资金的短缺和融资的限制,所以有必要为其提供现有需求的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应该以欠发达地区需求相关,避免浪费。优化转移支付制度虽然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效应最强,但并不能成为主要的转移支付方式,应当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要的转移支付方式,其他转移支付方式相配合;其次,地方政府要加强自身财力建设,增加自身的财力汲取能力,同时加强债务管理;最后,应该尽量推行转移支付制度法制化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仲常,董东冬.我国人口流动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相对力度的区域差异分析[J].财经研究,2011(3).

[2]贾晓俊,岳希明.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2(1).

[3]王瑞民,陶然.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应——基于县级数据的评估[J].世界经济,2017(12).

[4]江新昶.转移支付、地区发展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建议[J].财贸经济,2007(6).

[5]付文林,沈坤荣.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J].经济研究,2012(5).

[6]马海涛,朱梦珂.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努力与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6).

[7]吕炜,赵佳佳.转移支付、粘蝇纸效应与经济绩效[J].财政研究,2015(9).

[8]亓寿伟,胡洪曙.转移支付、政府偏好与公共产品[J].财政研究,2015(7).

[9]李永友,张子楠.转移支付提高了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吗[J].经济研究,2017(1).

[10]贾俊雪,郭庆旺,高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方税收体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6).

[11]李永友.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J].中国社会科学,2015(10).

[12]郭庆旺,贾俊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J].世界经济,2008(9).

[13]杨龙见,徐琰超,尹恒.转移支付形式会影响地方的收支行为吗?——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15(7).

[14]董艳梅.中央转移支付与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

[15]尹振东,汤玉刚.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行为——以农村义务教育补助为例[J].经济研究,2016(4).

猜你喜欢

政府行为
发展方式转型期的政府行为的转变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
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
BOT模式中的政府行为如何监督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