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常州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2018-11-22孙天煜刘东皇刘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常州经济增长新时代

孙天煜 刘东皇 刘宁

[提要] 新时代下,为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基于供给动力、需求动力和产业动力,本文对常州的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行分析。让科技对经济发展产生更大作用、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和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是今后常州经济的发展方向。最后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推进常州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经济增长;常州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8月30日

常州的经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在工业化和贸易战略的引导下,采取出口导向战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市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呈现稳中求进的态势。根据统计资料,2017年全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2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1%。经济规模由全省第六位升至第五位,增速在全省并列第二位。但是,在新时代下背景下,为使常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发展模式有待转型,需要寻求新的增长方式与动力。

由此,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本文以近年来常州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新时代下常州经济增长的动力,以优化经济结构来支撑常州中高速和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研究相关理论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人均产出或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三次革命,分别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革命及其经济增长模型。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开始重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创立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此模型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理论,突出了发展援助在经济增长中的突出作用,储蓄或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变量,并且经济的不稳具有内生性,这种不稳定的周期具有累积效应,因此政府的干预不可避免。

在此之后,索洛、斯旺就“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改动,基于资本和劳动两个生产要素做出了假设,改变了劳动、资本固定比率的生产函数,改为可以平滑代替的生产函数,这就是“索洛-斯旺”模型,即新古典增长模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为沉寂20余年的经济增长理论再添生机。在此阶段,阿罗提出了边干边学模型以及罗默提出了收益递增增长模型,其充分重视知识的作用,将技术完全内生化,通过推动新思想的发展,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亚当·斯密最早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由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累积引起的生产者人数的增加,都促进了人民财富的积累和增加。在此之后,李嘉图、马歇尔等人也就经济增长的因素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分析。

继经济增长理论创立之后,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和丹尼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因素做出了进一步的定量分析。丹尼森提出了七类经济增长因素,分别是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包括非全日工作的人在内的工时数;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资本(包括土地)存量的大小;资源配置的改善,即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的减少;规模经济实现的程度;知识(包括技术与管理的知识)的进步及其在生產上的应用。这一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的提出对研究经济增长的机制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常州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一)从供给动力角度分析。生产要素主要就是指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常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必然不可缺少生产要素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的各生产要素投入逐步增加,并且增幅日益加大,使得常州市经济迅猛发展,但在近年来逐渐趋于稳固。

1、从劳动力要素投入角度来看:该要素投入的波动幅度并不大,其年均增长速度大概处于1.75%,可能有时还会出现下跌和略微偏高增长的情况。其中,1978~1987年,常州的从业人员均处于增长中,平均增长速度也略高于总平均增速。而在1988~2000年,多数情况下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会出现略微下降,这可能与常州市经济的产业调整有关。而在2000年之后,从业人员的人数没有较大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得以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从资本要素投入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资本要素的投入在不断增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后有显著增长,除了个别时期有些下降,一般情况下资本投入都在增加,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3,605亿元。通过资本要素投入和GDP数据的变化对比可以发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大时,GDP增长速度也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这说明资本要素的投入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3、从技术要素投入角度分析:在2009年全国进行的R&D;资源清查中,常州市工业企业R&D;人员3.54万人,这相当于2000年的4.5倍。同时,全市工业企业R&D;经费也是2000年的8.2倍,全市工业企业R&D;经费年平均增长26.34%。这说明了常州市近年来一直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力求创新技术,提高劳动力水平。做到让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常州市的经济发展还需要不断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并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水平。与此同时,资本投入也需要合理的规划分布,使得资源效益最大化。全市要促进技术投入,提升市民创新意识和能力,让科技对常州经济发展产生更大作用。

(二)从需求动力角度分析。作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出口和投资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发生产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质量。出口和投资是驱动常州第二产业增长的两大主要动力来源,消费需求是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新时代下,常州市消费品市场总体有以下特点:(1)城乡市场发展协调,农村增长快于城镇;(2)批发零售业增速放缓,住宿餐饮业较快增长;(3)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低位徘徊。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快速发展。

2001年以来消费的拉动作用在下降,出口的拉动作用在上升。2001~201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平均为33.71%,投资的年平均贡献率为70.68%,出口的年平均贡献率为50.17%,在出口和投资的推动下经济增长加快,GDP年均增长率为14.55%。

近年来,常州市开始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快培育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旅游与文化、工业等深度融合,迅速发展旅游服务业。使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018年,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全市GDP增幅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除此以外,常州外贸结构有所优化。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100.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787.7亿元,同比增长3.8%;进口312.6亿元,同比增长20.3%。上半年常州市一般贸易出口634.7亿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80.6%,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的力度加大。

新时代下,常州的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但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增强了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服务经济正稳步增长。

(三)从产业动力角度分析。改革开放40年以来,常州市的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率先于全省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小康目标,并正向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逐步形成了以轻工、纺织等行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1、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总结常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可以简略概括为两个阶段:一是80、90年代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纺工、轻工、电子和加工业等,以及第三产业交通运输等,使三次产业比重从原来的“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二是21世纪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起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2、产业增长速度波动情况。从产业内部来看,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低速增长,而第二产业增速较快,但近几年来增速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则增长趋势迅猛,甚至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三次产业比重和速度的不断调整,意味着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原有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淘汰或转移,因此需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常州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五大产业发展良好,体现先进工业发展方向。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交通运力运能持续增强,金融保险行业发展良好,旅游业发展迅猛。

适合的、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结构模式是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今,常州产业的“三、二、一”优化结构已基本形成,今后需要在保证第一、第二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更为優化。

三、新时代下推进常州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几点建议

(一)维护社会稳定,完善保障体系。稳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调整过高收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

(二)加快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制造业是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多年来都是粗放型发展,所以经济效益不高,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于是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围绕新型电力装备、农机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工程机械等,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太阳能光伏、新材料、新医药、智能数控、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四)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业。在新常态下,旅游业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常州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近几年常州市旅游业取得较大发展,应加快传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常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推动常州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坚持实施新型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为常州市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东皇.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结构转换研究[J].社会科学,2016(1).

[2]邱晓华等.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2006(5).

[3]任保平.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动力转换[J].经济学家,2015(5).

[4]江飞涛等.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J].中国工业经济,2014(5).

猜你喜欢

常州经济增长新时代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