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库切《耻》中的身体书写

2018-11-20周易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库切后殖民主义

摘 要:J.M.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文学教授,也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于1999年发表的小说《耻》聚焦一位南非本土的白人教授的个人生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期白人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借助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语境,通过《耻》中对女性身体、肤色差异的身体,及动物身体的书写来阐释小说文本中内蕴的后殖民问题与现状。

关键词:库切;《耻》;身体书写;后殖民主义

《耻》是库切1999年出版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卢里是一名52岁的白人教授。小说第一部分叙述卢里的个人生活:小说开头部分通过卢里与妓女索拉娅的雇佣关系来表现卢里对婚姻、爱情、性的态度。后来,他因和自己的女学生梅拉妮发生情爱被指控性骚扰,他因拒绝对此事忏悔被迫离开大学,来到女儿露西在乡下的农场帮忙打杂;第二个部分通过卢里的视角叙述了卢里与露西在乡间的生活,是小说的主要意图所在:卢里来到农场后不久,父女二人就遭到了当地三名黑人的抢劫,致使卢里被烧伤,露西被强暴,事后卢里与女儿露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处理方法,卢里认为应该马上报警,女儿露茜则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她最后嫁给了自己的黑人雇工佩特鲁斯。

一、肤色差异的身体间的暴力循环

肤色作为一种生理的显在差异,在殖民主义历史中被扭曲成了文化差异,白人通过肤色政治,使身体成为殖民机制运作的物质基础,认为白色代表干净、美丽与文明,黑色代表肮脏、丑陋与野蛮,从而进行对黑人的身体规训。而后殖民时期,种族隔离政策被废除,黑人独立后成为了新的社会主人,黑人与白人文化迅速交融。黑人权利得到更多实现的同时,文化观念的不同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在充满复仇心理的后殖民社会,阶级统治和种族不平等似乎又以新的形式复制着殖民主义模式的耻辱,从而呈现出暴力循环的复杂社会现象。

一方面,库切通过黑人暴行对卢里和露茜造成的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指出了南非传统恶习造成的残酷伤害,揭示了种族隔离制度的必然性及其畸形后果;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后殖民时代白人和黑人微妙的关系变化。小说中,露茜作为一个白人,住在黑人的包围之中。曾经是雇主的露茜,曾经是大学教授的卢里,现在也都给黑人佩特鲁斯打下手。南非白人已经失去了权力上绝对的养尊处优,白人文化优势不再,但思想文化上仍然保留着先在的优越感。卢里就有着浓重的殖民主义思想余毒,他心底里带着一种文化优越感,喜爱华兹华斯、拜伦等浪漫主义诗人,就像一个老派的欧洲知识分子。

卢里看待黑人雇工佩特鲁斯也是如此,在女儿建议他给佩特鲁斯打下手时,他说他“喜欢带点历史味的刺激”;在经历暴力事件后,他立刻带着固有偏见地怀疑佩特鲁斯。卢里所代表的白人所具有的文化优越感失去了社会地位的优势保障,在身处黑人文化中时,就显得十分尴尬。小说中描写了卢里与佩特鲁斯之间的沟通不畅,揭示了异质文化之间的深刻隔膜。而女儿露茜正好与父亲相反,能够融入黑人的圈子,面对黑人的暴行,露西认为这是想要在黑人圈子里生存必须付出的代价,她以身体与尊严为代价,做佩特鲁斯的第三个老婆,从而获得了被保护权。佩特鲁斯认为露茜采取的对策是懂得向前看,而卢里却不懂。小说通过卢里与露茜二人观点的交锋,揭示了后殖民时代南非白人遭遇的文化冲突与尴尬的生存困境。

露西接受了“一无所有”的事实,接受了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白人为了取得黑人圈子的认可,必须付出代价,按照他们的文化方式行事。南非的白人知识分子之所以遭到对话困境,被逐出圈外,原因是他们仍坚持用自己的固有观念来应对已经变化了的时代,想要达成和谐,就需要白人知识分子与时俱进,接受黑人与白人已经平等的现状。

库切看到了政治权利上的平等隐藏下的深刻矛盾。通过身体视角,他将卢里对有色人种学生的身体伤害与女儿露西遭到黑人强暴两个身体暴力性事件并置起来,后一次事件是对前一次事件的再现,前一次事件的加害者变成了后一次事件的受害者,将主人公放置在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位置上,是在告诫人们历史不应在暴力中循环前进的同时,倡导建立一种新的历史伦理规范:只有建立起一种新的体现人性价值的历史伦理,才能使深陷暴力泥潭的南非走出历史的阴影,使整个人类的历史摆脱暴力的轮回。

二、动物身体的隐喻

动物话语一直充斥在小说文本中。首先,库切将人类的权力架构通过动物身体的隐喻活生生地展现出来。在前半部分中,卢里教授作为强权一方侵入了弱势一方的身体。他的第一次越界行为就运用了动物的隐喻,将自己的越界比喻为猛兽闯入幼狐的窝。类似的比喻也出现在卢里与梅拉妮的关系中。

库切通过动物行为突出了作为弱者的动物身体,一方面将这种强弱对比放置在动物群体本身,一方面又放置在与人类群体的共处之中。在人类社会中,动物不属于权利构架的政体,它们对主宰自己命运的决定根本没有发言权。小说中,露茜家的几条狗被黑人闯入者残忍屠杀,这在某种程度上与露茜遭到暴行是一样的——面对暴力,弱者都束手无策,所以卢里才会说“像狗一样”生活。卢里与露茜保护不了动物的生命,也捍卫不了自己的尊严。对于动物,卢里只能掩埋它们的尸体;对于女儿露茜,卢里也只能忍受这份耻辱。

小说中对卢里道德提升的标准也是透过他与动物的相处来体现的。一开始,卢里对动物的态度是认为动物没有地位,认为人与动物属于不同层次,但逐渐的,卢里在不知不觉中与动物变得亲近,甚至在狗笼里睡着,任由狗嗅着自己的脸。他也开始将动物与人进行比较,认为它们“没有阶级区别”。

动物充当着救赎人类的角色。当暴行发生时,是狗与施暴者搏斗来保护受害者,自认为“高层级”的人类被“低层级”的动物所拯救,与卢里被白人文化圈驱逐后来到露茜所在的黑人文化圈寻求庇护是相似的。库切通过动物身體隐喻,对殖民暴力给殖民地人民造成的伤害给予了人性关注,批判了西方文明中浅薄的道德感与殖民主义赖以存在的传统理性哲学,并倡导人类彼此之间、与他者(包括动物)之间建立平等、友善、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耻”表示恩宠不再,人失去了上帝的庇佑的状态,这与后现代人意义的不确定性恰好相合。这个“耻”是卢里的“道德之耻”,是露西的“个人之耻”,也是小说结尾白人寻求黑人庇护的“历史之耻”。黑人在历史中承受了耻辱,由此对反过来给白人以耻辱,对他们施行报复的原因,可能就是要看到白人的这份耻辱。人无时不在“耻”之中,“耻”既束缚了人类,也因其存在而引导人保持高贵性。库切通过这几种“耻”的身体书写,对权力侵越及暴力循环的南非后殖民问题进行揭示与批判,他的意图是深刻的,不仅仅是在后殖民大历史背景有着言说意义,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在后现代的社会语境下,库切都有着洞悉现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J.M.库切.耻[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张勇.话语、性别、身体:库切的后殖民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彭盛盛.南非转型与库切之“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邓祯.库切《耻》中的动物文化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

[5]沈贤淑,王燕.意识·身体·沉默——库切小说语言的历史性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4).

作者简介

周易(1994.03-),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浙江余姚,学历:本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库切后殖民主义
理解库切就是理解自己
库切新作《耶稣的学生时代》首发
库切和奥斯特通信集《此时此地》出版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智取威虎山》: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融合中的隐忧
库切的“值得”和“不值得”
心是从来不会旅行的
作家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