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初探

2018-11-14林志慧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学生初中

摘 要:新课改明确指出初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中学生获得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提升与培养,因此,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地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品质意识等方面的思想加以培养发展完善,使中学生能够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获得关于思想品德方面的进步与成熟。本文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出发来谈谈其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的关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探析。

关键词:初中;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相互依存

一、 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类社会信息技术等应用层出不穷,为人们的生活或者信息的获取等带来不少便利,但同时,由于信息的来源渠道与形式多种多样,造成信息的种类等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这对于思想观念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为了使得初中生能够在这种纷乱的社会环境中不受到诱惑与引诱,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对初中生造成一些人身伤害或者心理阴影等,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促进他们思想观念的健全与完善,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来培养初中生梳理其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初中生在正确的道德与法治的思想行为教育中逐渐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对于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来说培养初中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思想品德等,以及教育初中生遵纪守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并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新课改的理念也将思想品德教育等素质教育内容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着力发展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培育“四有”新人,学习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三个代表的理论发展背景下逐步树立起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观。

对于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具体的说明。

二、 核心素养培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互依存

(一) 核心素养培育拓宽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中,一是关于个人的成长发育中的一个生理变化、心理发展的内容;二是关于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三是关于学生的社会活动与国家利益的保障等问题的学习;四是关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教育;五是关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这些教学内容编排几乎全面涵括了初中生需要掌握的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但是总体来说,《道德与法治》教育虽然全面,但并不精确,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的,是对于学生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核心素养之对于《道德与法治》來说是一个更加健全的、更加完善的、更加完整的集政治教育、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公众意识教育等于一身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二) 《道德与法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引方向

道德教育与法治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具体的方向指导,是核心素养的精神内涵等落实在教育等领域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虽然高度不同,但是在精神内涵、教育意义等方面是有着很大的一致性的,比如法制意识既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与重点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所必备的一个重点精神内涵,在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或者在社会活动中使用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就会发挥出巨大的影响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其在理性教育意义中的深远影响,是限制,是克制,也是理智,是使人有一个底线的基本保证。

三、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与实践核心素养的培育

新版的教材中会将一些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方法技巧等进行重新修订,但是总的来说,其内容内涵等都将是不变的,虽然有一些培养形式上的革新,但是总体的教育培养方向、教育培养目的、教育培养目标等都是与原来的有着很大的一致性的。新的核心素养从学生的思维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培养等角度来进行一系列的有效变革,对原来的传统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理念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并且将原来的教学“三维目标”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充。教师在面对这种教学改革的趋势的时候,可以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中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部分来实现对学生的社会意识的增长,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素养,并逐渐培养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结起来,用知识学习来指导生活实践,并在生活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从而转变为个人的生存经验。

具体地说,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中的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通过一些我们生活中会用到的法律比如:父母在上班,他们的工作与工资发放是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大全》等经济类法律的保障的;还有比如而我们是青少年,在生活中我们受到什么权益损害或者不公正对待的时候可以寻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同时,青少年还有必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必须履行的责任来履行青少年应尽的一些义务比如服从宪法和法律、爱护公共财物、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包括遵守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

四、 结语

综合以上的全部分析来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之间的联系紧密,二者互为前提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积极地从对学生的思想精神以及能力素养等方面来实现全面综合培养中学生的素养的目标,使得中学生能够获得全面深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馨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探析[J].才智,2016(19):96-97.

[2]田建军.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6(3):19-21+45.

[3]钟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初中学科教学的初探[J].现代教育,2016(12):10-11.

作者简介:林志慧,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中学生初中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