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8-11-10龙艳

文教资料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基地对策

龙艳

摘 要: 社会科学普及是一项文化公益事业,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开展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当前社会科学普基地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对拓宽社会科学普及范围、实现社会科学普及服务基层、发挥示范作用、构建长效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进一步发展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要注重明确发展定位、整合多方资源、科学有序发展、强化活动效果、健全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 社会科学普及 基地 发展现状 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1]。社会科学普及是一项公益文化事业,它是指“一定社会主体为实现某种预设的目的,通过通俗化的方式,将社会科学的成果传播给广大社会公众,进而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2]。发展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普及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应运而生。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指依托教学科研院所、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科类社会组织建立并自主运作的以社会科学普及为主要任务的兼具载体功能的实体机构。因其在社会科学普及的内容、载体、方式创新上绩效显著,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已成为当前经常性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重要工作载体和具体举措。

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发展现状

从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十三次社会科学普及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会,此次会议开展了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的表彰工作,并确定了自2012年起开始增设“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项目评选。以此为契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在各省全面展开,基地建设成为全国各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抓手。

截至2017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由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牵头建立了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有些还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工作网络,把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作为普及社科知识与方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渠道和重要载体。湖南建立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01家;浙江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近1000家,基本覆盖全省;四川省建立了76家省级、95家市级、150家县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江苏建立了100家省级、300家市级、400余家县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福建建立了35家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市、县两级建立了147个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安徽、重庆、江西、云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了一定数量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这些基地辐射面大、各有特色,包括文化事业场馆、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社科类社会组织、旅游景区、文化研究机构、企业等,为推动社会科学普及常态化、社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有关省市区还不断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和工作细则,形成了集申报、考察、评审、备案、考核、退出等于一体的一整套创建、管理运行机制,使基地建设更加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当前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结合社会科学普及规律、针对社会科学普及要求开展的活动数量有待增加,质量有待提高;专门性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场馆数量不多;社会科学普及经费与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等。

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重要作用

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崭新平台,是大力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有效形式。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创建,对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和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拓宽社会科学普及范围。目前全国各级社科联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普遍受人员少、经费不足、联系面不够宽等问题的制约,通过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基层,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社会组织、学校等创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可延伸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网络,拓宽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范围,扩大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影响和广度。

(二)有利于推动社会科学普及服务基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干部群众、学生、农村居民。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通常与基层群众比较接近,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同时基地类型丰富、内容广泛,而且能保持开展长期活动,活动活动方式多样,能更有效地发挥社会科学普及惠及民生的作用。

(三)有利于发挥社会科学普及示范作用。创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可以“以点带面推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全面开展”[3]。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一般在開展常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优势,如依托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创建的基地,通常有比较完整的工作和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经费保证,可以持续不断地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能有效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四)有利于构建社会科学普及长效机制。长期以来社会科学普及相较自然科学普及事业发展滞后。全社会还没有形成社会科学普及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支持、场馆建设等方面还未形成全方位发展的局面,社会科学普及途径和渠道比较单一,社会科学普及活动表现为“运动式”,没有形成常态化、经常化。通过创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能为长期、持续地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提供物力、人力支持,因此有益于探索社会科学普及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对策建议

要进一步增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生机和活力,发挥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社会科学普及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要进一步发展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强化其功能。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明确发展定位。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类别较多,分布较广,其服务普及对象包括社会各个群体。因此,不同的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其定位就要有所不同,主要根据自身的社会科学资源、所处的地理历史文化特色、目标群众的需求确定。但无论如何定位,其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有利于干部群众学习和喜爱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成果,是否满足了人民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疑问。在此基础上,要进行科学规划,注意重点突出,满足干部群众对各类社会科学知识的求知愿望。

(二)整合多方资源。要创新思维理念,传统的社会科学普及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科学普及社会化的现状,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整合社会科学普及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社会合力。首先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因为当前全国各自创建的现有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场馆、学校、科研机构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这些单位由于基础设计完备,经费、人员都有保障,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比较容易,效果相对较好。但仅靠政府一方面的力量还不够,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必须依托社会力量进行建设,通过对基地打造和管理,形成和夯实专业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工作阵地,使其带动和辐射作用最大化。各地社会科学普及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足,机制不全,手段乏力,大量社会资源既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也没有得到有效整合”[4]。通过建立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可以广泛吸收聚合资源。因此,社会科学普及必须动员和支持各类企业、社区、农村群众组织等社会力量办基地,必须培育社会科学普及志愿者,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基地活动中,促进社会科学普及各方面的合作共享,有效推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三)科学有序发展。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建设数量是重要的,形成网络,扩大覆盖面,体现社会科学普及占领阵地和弘扬主旋律的责任担当,但基地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数字”工程,而是要注重质量,注重功能、效用的发挥。基地建设要注意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积极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创建基地要有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发展,重点选择有实力、有影响、有创新、有作为、有前景的单位。形成层次分明、分布广泛、特色鲜明的覆盖城乡、惠及最广大地区的多级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网络。基地创建之后,要按照不同类型的基地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四)强化活动效果。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功能主要在于普及,普及的形式主要是各类活动,因此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应开展常年性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活动的开展应注重结合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自身定位和时间节点,设置活动主题,并采取适宜的活动形式。要善于与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进行横向和纵向联合,开展各类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将基地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与党委政府的宣传重点和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乡镇、社区组织的工作任务相互融合,以求不断扩大社会科学普及的影响力。在活动形式上,要注重创新,注意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吸引力。要形成活动特色,突出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活动。要打造基地活动品牌精品,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成为大众乐意接受、不断向往的阵地。

(五)健全保障机制。健全工作长效机制,能形成保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正常建设、有效运转和发能的工作程序和规则。首先要加强领导机制。作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指导单位,要加强对基地建设的领导。要制定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制定长远发展目标。以基地建设评估与绩效考核为抓手,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等方式,指导和推动各地社會科学普及基地地建设的持续性和科学性。在经费保障方面,要加大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通过荣誉认定、职业资格、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进入社会科学普及领域。此外,党委政府还应把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考评体系,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支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陈兴华.社会科学普及问题初探[A].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1.29.

[3]广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把共建科普基地作为搞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平台[J].四川社科界,2007(6):26-28.

[4]宋廷刚.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的思考[J].四川社科界,2014(2):41-43.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基地对策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我的基地我的连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