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关怀型师生关系在高校中构建

2018-11-10陈淑媛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高校

陈淑媛

摘 要:关怀型师生关系是由尼尔·诺丁斯所倡导,她提出好的教育应从信任关系的建立开始,认为关怀是所有成功教育理论的奠基石。笔者将从这一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高校中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关怀型;师生关系;高校

尼尔·诺丁斯(Neil Noddings)倡导的关怀型师生关系是将老师和学生转化为关怀者和被关怀者,被关怀者在关怀者的关怀行为中获得成长。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老师在关怀学生,并在关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学生感知老师的关怀并作出积极回应,学会关怀;学生的回应被老师了解和感知,促成关怀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关怀式的师生关系中,充盈着激情、闪耀着智慧、涌动着灵感;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思维的跳跃;实现着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养成、个性的丰满、生命的完善和价值的超越,从而引导学生整体的人的发展和道德生命的完善。[1]

就目前現状而言,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普遍缺乏关怀,具体表现为:偏重技术理性,忽视实践关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关怀;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缺乏人文关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沟通交往往往被数字化的符号和网络取代,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关怀的缺失,学生变得冷漠和急功近利。教育而出现了关怀异化现象。因此,如何在高校构建健康良好的关怀型师生关系显得更加急迫。笔者认为我国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全面构建,需要营造关怀的校园氛围,创建关怀的课堂文化,提高教师的关怀能力,培养学生的关怀素养,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实现平等关爱、理解沟通、真诚对话等愿景,成就和谐友爱的关怀教育。

(一)培养关怀型教师

教师一定要抛弃职业意识,而以共同的人类之爱参与到关心的关系中。同时,教师需要在工作学会体悟如何做一个真正明确自身价值的关怀者,从而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关怀者。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对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根据其需要给予不同层面的关怀。如对学业成就较弱的学生给予其渴望的积极回应,增强其信心从而促进学习;对学业成就较强的学生则给予其引导和自由,着重能力与潜能的发挥,而不仅仅停留在成绩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四,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教师要成为“两位一体”的人,站在双方的立场上观察与感受,通过多样化方式走到每一位学生身边,接受、正视并肯定他们,不仅乐为人师,还要向学生学习,在爱与关怀的实践中共同成长。

(二)培养关怀型学生

作为关系性关怀的主体之一,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加强自身关怀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正确认知关怀,明确关怀关系的构成与发生,承认和接受关怀,增强关怀意识,培养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其次,注重体悟关怀,即体验与感悟。关怀的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与感悟。体悟是学生在日常中对所学知识、教师关怀、同学交往等经验的吸收与反思,是知、情、意、行综合作用下学生自发性道德养成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方式。

(三)创建关怀型校园

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和教学内容的工具主义,使现代的学校教育与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学校教育应以关怀为初衷进行教学活动,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关怀”的办学理念,引导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学状态和道德成[2],奠定关怀基调。同时,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对象,不能用科研、论文、职称、学生成绩等外在条件“打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创造力,应充分尊重教师并保障其自主权,教师感受到被关怀才能更好地从事关怀的教育事业。最后,注重对学生给予具体充分地关怀,如开展各种体现以关怀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活动中学生不是事不关己地漠然处之,而是积极参与其中,锻炼能力,发挥潜能,学会关怀。

(四)创建关怀型课堂

课堂是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的主要场所。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开展的活动,师生关系主要是围绕着知识的授受形成和展开的。而学生在关怀性的课堂文化中,不论教学目标还是具体的课堂实践,都应呈现出很强的关怀性。诺丁斯主张:“改变教育目的的优先顺序,所有孩子首先都应该学习如何关怀人类,形成自己的关怀中心,然后才是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3]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注重关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否定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怀性课堂文化的情感纽带,有助于建立稳定而连续的关怀课堂,即地点(教室)的连续性、人(师生)的连续性、目的(教学目标)的连续性、课程(教学活动)的连续性,从而实现关怀的连续性。同时,显性的教室文化和隐性的情感文化在关怀主题下的结合,打造充满温馨、关注、接纳、认可等积极的关怀性课堂情境,使学生在班级中学会关怀,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实现关怀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苏静.论教师的关怀素养[J].教师教育研究,2006,(6).

[3]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 于天龙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高校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