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2018-11-10贡觉桑旦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学困生小学

贡觉桑旦

摘 要:“学困生”是小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学习自我效能感低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要做好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家长要重视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学校应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学习目标,并提供合理的榜样示范,加强归因指导与训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和学业成绩。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

长期以来,“学困生”的研究一直受到中外心理学界及教育界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判断的主观感受——“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学困生是小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低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常常会看到:“学困生”在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怕招致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在学习中不敢接受挑战,遇到困难时往往不做任何努力就轻易放弃或急于寻找外界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学困生”身上常常会出现抄袭的现象;他们对自己的学业也不抱太大的希望,即使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往往也不能胜任。所有这些都是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结果。这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又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非常必要。

一、做好家长工作,重视小学“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学校和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家长认识到发展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关心孩子的学习,避免使用辱骂或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同时,指导家长认真了解自己的孩子,形成对孩子的合理期待,为孩子确立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这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教师还要树立转化一个小学“学困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理念。“学困生”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教师对他们既不能急于求成,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也不能丧失信心,放任自流,更不能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点关心、一点微笑、一点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由衷的关怀、信任和迫切的希望,由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学习潜能。

三、确立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班杜拉认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建立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信息源。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而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小学阶段儿童自我意识中的自我体验有了很大发展,自我体验是小学生对自身的一种情感体验,而自我效能感是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由于学困生过多地体验了失败,严重影响了其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确立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为他们顺利实现目标创造条件,使他们比较容易地看到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通过多次成功的体验让学困生看到希望,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坚信自己的能力,逐步建立稳定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四、提供合理的榜样示范,使“学困生”获得有效的替代性经验

当学生看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的人在某种学习活动中取得了成功,便相信自己也能获得成功;而当学生看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的人在某种学习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仍以失败而告终,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认为自己也必然失败。这是班杜拉理论中关于替代性经验的影响的观点。而在学校生活中,“学困生”主要是从同学那里获得替代性经验,同学是他们最好的榜样示范。鉴于此,教师要为“学困生”提供与他们情况相似的榜样,并使这些榜样尽可能获取成功,让他们从同学身上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获得有效的替代性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五、加强归因指导和训练,使“学困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归因

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与失败归因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其以后的行为。“学困生”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会直接影响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并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而小学阶段学生自我认识尚在形成中,往往不能对自己学习的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学困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学困生”的归因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进行积极而合理的归因,如成功时将其归结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增强其今后承担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而失败时将其归结为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等可控性因素。这样,他们就不会产生自卑感,而是希望以后通过努力或改进学习方法获取成功,一定要避免学困生将失败归结为能力这一不可控的内部因素,防止其形成习得性无力感。另外,教师在指导小学“学困生”进行正确归因的同时,要使他们逐步学会自我归因,并进行自我调节,这将有利于恢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六、培养良好的性格,使“学困生”积极勇敢地对待学习上的困难

性格特征也会影响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学困生”更多地表现出消极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其形成开朗、积极、乐观、向上、主动、勤奋、意志坚强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使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和挑战,不逃避,不退缩,不轻言放弃,并为他们创造磨练意志的机会,使之坚定信心,努力完成所承担的学习任务。这种良好性格的形成也会促进“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48-53.

[2]寇冬泉,黄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原则[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35-39.

[3]潘乐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J].邢台学院学報,2005(4):99-103.

[4]付桂芳.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4(6):20-25.

[5]赵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潮[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6]沈洁;陈家麟.后进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班主任之友,2002(8):97-100.

(作者单位:西藏墨竹工卡县日多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学困生小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