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成本收益分析

2018-11-10王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6期
关键词:成本收益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

王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原有的资源和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高校为了自身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深化教育改革,引进了高层次人才,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带来的收益成为衡量高校这项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这项决策对政府和学校的意义出发,立足于区域不同发展理念分析了相关主体分担的成本和收益差异。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成本收益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6.019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6-00-02

1 研究背景

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术造诣,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能把握学科前沿与发展方向的人才。高校人才引进由于所属地域和院校层次的差异会有不同,人才集中地区高校对人才的定位会高一些。具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点的研究型高端学校,引进的人才必定是世界一流的学科领域带头人;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中端地方学校,引进的人才是对学科发展起支撑或提升作用的核心人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低端不知名教学型院校,引进的多是担任教学与教辅工作的博士或硕士。

学校是人、物质资产和信息的结合体,学校为了追求自身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离不开与学校相联系的各主体,学校只有兼顾各主体的利益,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从政府角度看,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利于我国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而通过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国内人才地区间的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从学校自身来看,通过引进人才革新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实施符合现阶段的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等,增设校内空缺的新学科和专业,加快学校学科建设,能够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2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成本收益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包括引进、快速发展、成熟3个阶段。现阶段,东部各高校起步早,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处于快速发展期,中西部的高校发展比较迟缓,处于初期引进阶段。高校发展阶段的差异造成人才引进的需求不同,进而会影响高校人才引进的成本和收益。

2.1 人才引进的服务与管理现状

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可归咎于资源的分布、领土跨度和国家政策。东部高校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易于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西部高校由于资源缺乏、政策不配套等在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

(1)动力机制。西部高校处于人才引进初期,提供待遇偏低,科研条件差,缺乏整体考虑与通盘规划,以能引进人才为目的。东部高校处于快速发展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引进战略规划,有合理的目标。

(2)保障机制。高层次人才从事的多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要激发创造力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西部高校缺乏良好的人才服务与管理环境,缺乏精神激励,政策优惠力度不够,选拔、评价和奖励形式单一,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2.2 区域性机制差异带来的成本差异

经济学上的成本是指某项投资所消耗全部资源的总和。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入,逐渐将成本引入教育领域,王善迈教授指出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教育资源的价值。人才引进作为高校教育成本的一部分,是各利益主体为人才引进所耗费的各种资源。

成本分担指的是投资由谁支付、如何支付的问题,“物质基础决定话语权”在人才引进的决策中同样适用。西部多数地方院校很难开出好的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主要依靠政府,政府根据当地的发展理念、资源优势衡量学校引才申请的可行性,决定引才类型;对于东部地区,政府介入较少,设立专项资金,放权于学校,学校自主决定要引入的人才类型。

2.2.1 政府的成本

政府是人才引进的重要参与者,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体现在物质支持方面,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稳定社会环境、扩宽引才途径提供平台和各种政策导向方向。地域是影响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东部由于发展较快,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拥有高层次人才所追求的文化氛围,占有明显优势,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政府付出的主要是显性成本,集中于物质支持方面。西部地区缺乏地理环境优势,在人才、环境、政策、信息、基础教育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为引进人才政府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包括基本物质待遇、住房资助、户籍政策、亲属社会福利政策、科研资金和精神奖励政策等在内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应特别注重高层次人才所需要的平台。

2.2.2 学校的成本

学校出于申博申硕、教学评估和人才竞争等需要,做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决策,其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引进前、引进中和引进后付出的时间精力、提供的物质支持等,间接成本涵盖了科研、教学工作的现有设施设备平台,在校职工物质利益的相对损失和心理不平衡等。

东部高校具有较大自主权,引进人才定位于促进自身发展上,其成本包括前期为了吸引高校所需高层次人才而发生的费用和后期让引进人才安心工作产生的诸多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的成本,如科研经费、办公设施、薪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便利和配偶工作分配等。西部高校除了引进前期和引进后的成本外,还存在额外的成本,很多高校为了应付评估、申请到经费,自主性不强,跟着政府指示走,造成引才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进人才与所需不匹配,浪费了资源。此外,学校在引才時也要提高校内现有人才的待遇,进而增加了成本。

2.3 区域性机制差异带来的收益差异

会计学上的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教育收益是指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种种有益的效果,既包括经济收益,也包括非经济收益。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收益是指引进的人才在工作中所创造的价值。由各地政府制定的人才引进机制的区域差异性带来了决策权归属的不一样,造成了成本分担的差异。

2.3.1 政府的收益

人才引进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起来的,要求各省市区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政府引才的收益包括人才为学校和整个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涵盖了社会、文化发展的隐性收益和经济类的显性收益。地方政府在辅助学校引进人才,付出相应成本时,首要考虑的是这项决策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产业的影响。

东西部之间的区域性差异和引进人才决策权的归属带来了引进人才的不同,人才集中东部地区,引进人才要求相对较高,决策权集中于高校,竞争激烈,能够迅速解决某些领域发展所需人才不足的问题,政府的收益集中于高校引才所带来的外溢效应,高层次人才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将知识转化成技术,促进国家和地区科技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创新能力突破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为社会增加其他财富成果。对于人才缺乏的西部地区,引才要求比较宽松,政府依据当地资源优势支持、推动引才,有利于引起社会其他团体组织的重视与支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教育和科研提高了学习者的技能,增加了人力资本存量,改善了劳动的生产技术条件,产生乘数效应,提高了各项投资回报率,促进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2.3.2 学校的收益

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因此提高综合实力就是高校引才的收益,主要表现在教学水平、杰出师资、学科建设、高端科研成果和基础性研究项目等方面。学校引才的显性收益包括从国家获得的科研经费、政府的其他投入、国家对重点项目的支撑、吸引其他优秀人才加入。高层次人才的学术能力和声望能带动高校发展,如教学水平、师资、良好的声誉,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获得的各级奖项、评选和职称评定等给学校带来的隐性收益,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实力和活力,如果引进的是拥有一定的国际人脉关系的国际人才,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具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点的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北大、清华类研究型高端学校,大多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中心,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必定是世界一流的学科领域带头人,其收益主要在于利用引进人才的人脉促进与国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及高层次人才带来某领域最前沿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垄断和专利带来的显性和隐性收益。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中端地方学校,它们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对学科发展起支撑或提升作用的核心人才,其收益表现在为所在学校带来好的名声和经济资源,包括各类科研经费和各级重点学科建设的投入,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资助,争取重点学科建设的政府投入,有助于新增硕士博士点和新专业设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低端不知名教学型院校,引进的多是担任教学与教辅工作的博士或硕士,其收益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依托项目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著名高等院校的交流和大型企业的合作,为应付评估而引进的升级学校规格。

3 结 语

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不仅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由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成本与收益无法量化,只能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权衡利弊。成本收益分析的最终目的是确立合理的监管力度,东部地区具有优势,容易引进与学校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協调的人才,西部引才较为困难,各学校也因层次的差异面临不同的问题。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获得教育经济效率,促进学校、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中低端高校的扶持,助其建立高层次人才所关注的研究平台,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在人才引进较为成熟时,借鉴东部的经验下放权力给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文.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2]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国君,韦伟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9).

[4]戴国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武汉大学,2013.

[5]王金文.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6]李福华.高等学校人才引进进政策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成本收益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
“经济人”的行为选择
河北省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沧州科技人才流动问题研究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机制研究
农民工城镇落户政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