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校义务教育化学实验教科书特点解析

2018-11-10董彦斌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盲生盲校教科书

● 董彦斌

(作者单位: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300221)

2017年9月,盲校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使用化学实验教科书。实验教科书的知识总量相对于普通学校的教科书有所减少,总体要求与难度有所降低,删除了一些不适合盲校学生的复杂繁琐的内容,教科书的多处设计体现了盲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需要。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盲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是以提高盲校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就是依此主旨所架构建立的。教师要从盲校学生视力特点以及教学实际出发,把握好三个维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做到有的放矢。

知识与技能目标从盲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结构考量,知识的学习难度有所降低。一是增加了与生活中的化学的联系。如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等。二是降低目标要求,较普通学校甚至是同为特殊教育的聋人学校,盲校化学教科书中出现最多的行为动词就是初步认识、知道、了解等,并加入了“协助”,这些目标属于体验水平,并不是高水平的要求,符合盲生的学习特点,体现了对盲生的人文关怀。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盲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与人交流以及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三观”等方面也提出了与盲生自身相符的要求。如: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课程内容包含5个一级主题和19个二级主题。其中一级主题包含“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课程内容的要求从“理解”改为“了解”,这是根据盲校学生视觉障碍的特点而确定的。大量研究证实,盲人阅读盲文时,视觉皮层在触觉和听觉辨别等非视觉任务中显著激活。这也就是说,视觉皮层原先的“视觉中枢”功能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发生了跨通道重组。据此,课程内容所有需要视觉完成的实验要求均改为“感知”;需要自行独立完成的实验均改为“在他人协助下”,等等。看似很简单的修改,却充分表明实验教科书考虑到了盲校学生对于缺陷补偿的需要。

二、创设化学信息化学习环境

化学实验教科书的上册分为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七个单元,下册分为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化肥、化学与生活五个单元。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活动中强化盲校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非常关键。本教科书新增加许多符合盲校学生视力特点的探究活动,通过分析建立在视觉和化学实验环境信息基础上的用眼实际能力与知识结构,扩充了学生残余视力的“潜在发展空间”,提升了盲校学生的触觉和残余视力感知能力,培养了其空间思维能力,使教师能够通过视障辅助技术更加从容地突破盲校学生“不能做、不易做”化学实验的重难点。

盲校学生由于视力问题,不能像普通人一样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学习从而形成丰富的经验,他们可能没有接触过某些问题,因而对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但问题一旦出现,他们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因此,这就需要教科书进行更全面的方向引导,并由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协助学生完成新知的转换。

例如,在第三单元课题1实验3-2中,第一步是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实验现象是蒸馏水不变色;第二步是再向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实验现象是试管内的液体变成了红色。这一连串的实验现象貌似全盲生并不能“感知”,并且有些全盲生从一开始对于实验就有所抵触。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让他们经历“低效”“中效”“高效”的过渡,并利用一些辅助技术,如颜色传感器(图1),让全盲生得到真正的“协助”。这种传感器可智能地识别12种常见颜色,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白、黑、灰、棕、天蓝、果绿,并且可以提供2的32次方种真彩颜色,这些足以满足盲校学生的需要。这种信息化的辅助技术使全盲生也能“看到”颜色的变化,简化了盲校学生学习的繁琐性,分解了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增加类似实验3-2这种简单实验,让盲校的全盲学生和低视力学生都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并且为之后相对复杂的实验(如实验3-3)提供了“现成的经验”,提升了盲校学生做实验的自信心与学习的驱动力。

三、删减不适合盲校学生的教学内容

图1 颜色传感器及程序

从盲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教科书对于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也做出了一定的删减和修改。

如第三单元课题2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删除了17个原子结构示意图,只保留了一个氧原子的示意图,使汉字教科书与盲文教科书排版更加清晰,这些改变充分考虑了盲校学生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并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灵活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能。

又如,利用原子结构图示等盲用学具,让盲生根据已知结构摆出另外17个原子结构示意图(图2)。这样的安排,删去了原有的学习内容,代之以更适合盲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激活了盲生先前的知识,以此为基础,让盲校学生获得更多应用知识的机会,创设了与今后运用知识相似的环境信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新知。

图2 教科书与教具对比

四、思考与建议

盲校化学实验教科书的出版与使用,为盲校学生同普通学生一样地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创设了更好的条件,对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及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实验教科书的研读,基于对化学新课标的深入学习理解,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思想,使盲校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猜你喜欢

盲生盲校教科书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体育课中提高初中盲生身体素质的实践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