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聋生数学学习“似是而非”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8-11-10聋人教师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列式聋生审题

● 王 琦 姜 健(聋人教师)

(作者单位:王琦,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25007;姜健,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225000)

小学低年级是聋生真正意义上数学学习的开始。这一时期,聋生的学习状态是感性而生动,形象而有趣的。同时,由于理解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不够,这一时期也是聋生数学学习中“似是而非”现象出现较多而集中的阶段。

一、低年级聋生数学学习“似是而非”现象例举

(一)似听非听

低年级聋校数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教师用手语说:“比比谁上课最认真!”我们会看到,可爱的小朋友们个个都睁大眼睛,小手放好,腰挺得笔直,好像每个人都在努力认真地“听讲”。可是,当接下来教师讲解新内容并请小朋友回答相关问题时就会发现,有些学生根本没把注意力放在教师所教授的新知识上,刚才好像认真听的时候,只是忙着比谁坐得好,以期得到教师的表扬。

(二)似懂非懂

图1

图2

某教师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先出示了图1,学生很快说出丝瓜藤上有4条丝瓜,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时,一些学生则列出:4+4=8。教师再追问如何得知丝瓜藤上有4条丝瓜时,学生告诉教师,他是用数数的方法得出来的。从这些学生通过数藤上的丝瓜数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可知,虽然他们回答的结果是正确的,但是解题的方法却是错误的,由此可见,他们并未真正理解题目的意图。因此当出示图2时,前面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就懵了,因为山洞里的人数看不到,没法依靠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更不知道该如何列式了。教师如果只关注学生的答案,就会以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理解了,而当深入了解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以后会发现,有些学生只是“似懂非懂”。

图3

(三)似会非会

1.审题“似会非会”

如在解决(上页图3)“两幅图中一共有几只桃?”的问题时,一位学生列式:4-0,面对班上其他同学所列的式子:4+0,0+4,这位同学很不以为然,理直气壮地说:“一样,答案都是4。”而一开始不赞同他的学生,听了他的话后,有一些明显被他的想法影响了,也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对呀,结果也是4呀。”很显然,这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而只是着眼于题目的结果。

2.表述“似会非会”

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低年级聋生对于数学课本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很多时候都能直接说出答案,可是当教师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做,答案是怎么来的时候,不少聋生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了。教材中也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用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你还能想到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算的?”等等。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很多聋生“无话可说”,不会表述自己的想法,无法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

二、低年级聋生数学学习“似是而非”现象产生原因

1.受注意能力因素影响,“似听非听”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低年级聋生注意范围小,同一时间内很难关注到更多的事物,且注意不稳定,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发展也比较慢,容易被新鲜刺激物所吸引。如前文所述的低年级聋生“似听非听”状态,由于教师所教授的新知内容相对于受到教师的表扬刺激强度要小,还有一些学生未能很快将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认真听教师讲授新课上来,因而导致了部分聋生“似听非听”情况的发生。

2.受阅读理解能力因素影响,“似懂非懂”

低年级聋生在做应用题时,常常感到“似懂非懂”而无从下手,有的甚至为了凑出答案而胡乱列式。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低年级聋生年龄较小,识字量有限,影响了对数学题目的阅读理解;二是因为积累的数学生活经验不多,影响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当然,并不是没有文字只有图形表述的题目学生就容易懂。如前文提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两道题目,学生之所以也会出错,是因为他们对于数学中图形表述的方式还比较陌生,以他们已有的不多的数学学习经验来理解题目的意思还有一定困难。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多指导学生读图,聋生读图经验丰富了,自然就能够理解了。

3.受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因素影响,“似会非会”

(1)受语言能力因素影响,表述“似会非会”

低年级聋生特别是刚入学的聋生有不少未接受过学前教育,这部分聋生的语言基础几乎为零,与他人交流时只会简单的指指点点。新课标亦指出“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发展严重滞后,对思维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加之低年级聋生积累数学生活经验能力有限,缺乏语言学习的生活环境,更谈不上数学语言的积累,因而造成在数学学习中遇到诸多困难,出现了课堂上“无话可说”“不会表述”的状况。

(2)受思维能力因素影响,审题“似会非会”

不少低年级聋生习惯拿到题目凭感觉做,而不去分析题目的条件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前文所述的图形应用题,解答“两幅图中一共有几只桃?”这一问题时,一些聋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觉上知道一共有4只桃,但当让他们用数学的方法列式来解答时,他们则表现得很茫然,会很模糊地用一道最常见的加法算式来列式,而不是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类似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低年级聋生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与具体事物及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主要依靠实物、教具、掰手指等方式来进行数的学习。“对事物进行概括时,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性,而不能利用充分包括在某一概念中的所有特性。”[3]

小组教学 供图 王 琦

三、低年级聋生数学学习“似是而非”现象应对策略

(一)把握低年级聋生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并宽容聋生数学学习中的“似是而非”

低年级聋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不够精细,比较笼统,对于他们来说,一些数学问题本身没有情节,形式单调,不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因此,将6错抄成9,把57错读成75或者将60写成66的情况才会屡有发生。当教师遇到此类情况时,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正确对待聋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问题,理解聋生所面对的听觉语言障碍所造成的思维发展缓慢等问题。其次,对聋生的教育教学不能操之过急,要正确对待聋生一时的学习能力不足,理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的他们没有太多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培养聋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聋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似是而非”

1.培养聋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似听非听”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的同时也是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分析、判断、整理的学习过程。聋校教师应重视从小培养聋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教师要做专心“倾听”的表率,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明白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向他人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次,向学生渗透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方法:教师在讲解某个新知识时,先向学生提出一到两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倾听老师的讲解,或者在某个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布置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位同学回答的是否正确”“和自己的想法有何不同”,带着问题去“倾听”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最后,通过让学生复述他人发言内容了解学生是否专心“倾听”,例如可以问那些“似听非听”的学生:“他刚才讲的内容,你能再给没听清的同学讲一遍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聋生逐步养成专心“倾听”的好习惯,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似听非听”。

2.培养聋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似懂非懂”

在聋校听课时,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问“同学们,你们都懂了吗?”聋生常常“异口同声”地打手势说“懂”。而实际情况是:一部分学生是真懂,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懂装懂。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分析那些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学生回答“懂”的原因。其次在和学生相处时要尽量做到民主和宽松,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热情鼓励学生发问,督促学生随时记录疑难问题,课后把不明白的地方拿出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以及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3.培养聋生认真审题、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似会非会”

(1)让聋生学会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经常会发现,一些聋生做错题目主要是因为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或者是因为没有读懂题意。当教师把题目要求再读一遍,或者让学生将错题再做一遍时,学生的正确率又会有大幅度提升。这是因为低年级聋生做作业时,有的学生习惯于拿到题目就做;有的则粗略浏览一下题目,不深入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意思;还有的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所教的例题或者全凭猜测解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如在做应用题时,先要求学生用手指指着题目中的文字逐字逐句认真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或不懂的词语及时提问;然后用铅笔把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划出来,再通过画分析图来帮助厘清题意;接着要求学生用手语把自己理解的题目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提笔列式解答。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做一名“懒”老师,在教会学生审题方法以后学会放手,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审题的习惯。

(2)让聋生乐于表达

图4

“听觉障碍既严重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又严重影响聋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给数学学习带来困难。”[4]低年级聋生由于知识面比较窄,语言相对贫乏,数学课上,一些聋生往往能够想到、做到,却不一定能准确表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数学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地学会把思路说清楚、说完整。如在教学连加时,一位聋人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图4):小红先摘了4个南瓜,第二次摘了2个南瓜,最后又用车子推来一个,请小朋友帮小红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南瓜?借助这一问题,该聋人教师分三个步骤对学生进行了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的训练:第一步让学生对照图片用手语表述题目意思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第二步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述;第三步让学生对照算式再次说出题意及思考的过程。这种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分步骤的语言表述训练方式,让聋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助于聋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供学习借鉴。

迎新春曹石林(江苏省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指导老师:林月月

猜你喜欢

列式聋生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每筐多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