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助力小学数学“常态课”教学的事项

2018-11-09张小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常态课方法策略注意事项

张小华

[摘 要] 多媒体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前做好与这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借助多媒体,让小学数学“常态课”更具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课程知识和多媒体相互结合起来,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飞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常态课;多媒体教学;方法策略;注意事项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手段,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教师在课前做好与这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借助多媒体,让小学数学“常态课”更具趣味性。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这种富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很多弊端。

一、传统小学数学“常态课”的现状与问题

1.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如果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理解难度大,教学效果不显著。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推理性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对数学这门学科失去了信心,没有从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数学就显得单一、枯燥、无味。

3.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限制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所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比较单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思维不够开阔,进而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4.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好的资源难以共享,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也难以检测和及时评价,制约了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常态课”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第一手段,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在讲授《水的容积》这一章节时,通过一个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容积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数学,教学效果显著。

2.丰富知识表现形式,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该是由简到难、从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易到难。在讲授《圆》这一章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地演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地得出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比较。学生开始就有了这种感性认识,所以每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点时,大脑中浮现的是PPT中演示的这种关系,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3.精心设计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和知识误区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解决,教师可以通过声音、图片、文字、小视频等图文并茂的方式把知识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讲授《方程》的相关知识时,通过网上查阅告诉学生其实有关方程的知识早在《九章算术》中可以查找到,并简单地介绍《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史,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思维得到开拓。

4.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善用巧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解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也有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这是一节很有趣的课,学生在没预习的情况下,笔者开始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了题目要求,整节课都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当问题“8个头,26只脚,鸡兔各几只”出现后,学生们的尝试解决办法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用方程,因为前面刚讲完分数应用题,想到方程很自然;有的把所有的情况用列式罗列了出来,实际就是列表法;有的是用推算的办法。学生的书写过程有的干脆不规范,但也能把答案得出。

5.利用多媒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教师可以把好的资源进行总结、提炼,供大家分享,也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优秀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讲授《圆》的相关知识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于圆的相关知识难以理解,教师查找到微课比赛中有个视频讲解得形象生动,下载后供学生回家复习巩固,学生对于圆中的重点和难点反复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实现资源共享。

三、在小学数学“常态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需要多媒体教学,教师需要根据知识内容适当选择,虽然传统教学有它的弊端,但是也有它自身的优势,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在讲授《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掌握分数的加减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板书的形式规范计算的格式,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开展计算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2.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件的实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底蕴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对课件进行选择和修改,每个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课件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这一知识时,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时因为有些误差,有些学生认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不交于一点,教师这时候利用多媒体精确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体现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

3.多媒体教学的时间控制

随着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多媒体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便捷和实用性,有些教师整节课都在开展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在进行《分数加减法》《奇数和偶数》等教学时,抽象的函数概念较难理解,需要借助多媒体探索数学图像和性质,设置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在开展《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等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时,以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时间应该控制合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4.开展多媒体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高效课堂是改革的最终目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应该还给学生,多媒体教学只是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辅助工具。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通过借助多媒体这个工具,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环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普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才是“常态课”。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把数学课程知识和多媒体相互结合起来,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学得开心,让教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飞跃。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常态课方法策略注意事项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