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对话教育的必然选择与实施策略

2018-11-09金婵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实施策略

金婵娟

[摘 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受传统哲学认识论主客体二分的影响较深,其教育的实效性不甚理想。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校园生活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高校思想政治对话教育应围绕营造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创设把握对话主题、提升对话参与者素养、设计生活化的对话内容、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展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对话教育;实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并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很不乐观,主要还是受传统哲学认识论主客体二分的影响,把教育者作为主体,把受教育者作为客体,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片面的“说教”“灌输”为主,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教育过程缺乏人文关怀,过分关注人的社会性而忽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像容器一样被动地接受既定的知识和价值,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动、创造等人之所以为人的主体性不见了。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思路、內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为此,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实施基于对话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话教育的理论依据

对话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典型代表人物为孔子,《论语》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古文中常常出现的“对曰”,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对话特性。遗憾的是国内对对话思想进行的研究不多也不系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对对话理论的系统性研究。

国外对话思想的产生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方法”,它是一种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由“提问、反诘、引导、归纳、定义”等步骤组成,是西方对话思想的源头。但真正把对话进行专题化研究,首推俄罗斯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他从文化学与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对话,认为对话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对话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这为之后的对话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背景。而后奥地利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马丁·布伯把近代西方哲学传统主客体二分的世界观归结为“我—它”关系,并在对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要人们注意一种真正基本的关系——“我—你”关系。布伯基于“关系”的对话哲学研究将对话理论推向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与领域。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行为“是一些以语言为中介的互动”[1],当人们从“单主体性”转换为“交互主体性”时,就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我们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2],并为有效交往设定了必备条件,这增加了对话的合理性。巴西教育家、哲学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的“解放教育”也叫“提问式教育”,它将教师和学生从“灌输式教育”的教学范式中解放出来,使得哲学范畴的对话思想真正向教育领域渗透。总之,对话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关系、一种交往的行为和一种反思与行动,它具有民主平等、互动交往、理解包容、生成创造等特征。这为对话理论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搭建了理论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对话教育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对话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对话是顺应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处在半成熟与成熟之间,心理面貌从闭锁向开放、从依赖向独立、从关心书本向关心社会转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社会和他人承认和关注,希望自己主宰和决定一切,不喜欢被别人指手画脚、包办、干涉;具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参与,具有开放、民主和平等精神,不轻易盲从别人的意识,难以忍受别人对自己的命令、控制、指责和冷漠,天生地排斥任何灌输和操控,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他人平等对话;情绪波动大,他们豪情满怀,勇往直前,不迷信现状、不迷信权威,敢想、敢说、敢干,但比较固执,感情用事和过分自信,容易冲动,盲目狂热。大学生这种开放、自由、民主、独立的品性与对话理念的基本特征相契合,为对话教育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所以对话教育是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对话是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特点的呼唤

随着互联网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大学永远不可能是曾经的“象牙塔”了,它已经与社会融为一体,大学生与社会的交往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学校园生活相较中学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的社团活动、更多的社会实践。当代大学生上网冲浪占据了大量的课余时间,网络成为大学生接受和发布信息的主渠道,而博客、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自媒体平台的流行,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多元价值观的并存、碰撞为对话展开提供了厚实的土壤,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呼唤对话教育。大学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参与的社会组织,不同类型的社团,它的宗旨、活动形式和效果相去甚远,但不论什么样的大学社团都应体现学术自由、科学精神、追求真理、批判反思等大学精神,而大学精神的弘扬需要对话,大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能力呼唤对话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过程,是对话教育实施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展、启迪学生灵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话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理性平和健康心态的培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需要在利用好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同时,实行全程、全方位的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顾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内在动力和主观能动性,仍然采用强制性的单向灌输、缺乏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和互动争鸣的教育方法,就会相背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3]的要求。“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恰是对话理念的基本特征,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借助于对话过程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与真理探索,让对话参与者平等地发声,搭建起平等、互动、启发、创造和持续的对话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实现意义的生成与构建,才能实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目标。

三、思想政治对话教育有效實施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

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是有效对话的前提。没有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对话主体之间就不可能有真诚的对话,不可能实现思想上交流沟通,没有交流沟通就不可能达到视界的融合,就不可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4],这要求对话主体之间要毫不保留地展现各自的知识空间,调动各自生活积累,敞开彼此的精神世界,让对方走进你的心灵,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提高。作为对话引导者的教师不是对话的控制者、评判者,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诚心诚意地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沟通,达到思想和精神的平等相遇、自然交融,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真实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如果教师态度傲慢、缺乏谦逊,不能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或者凭借自己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知识积累,强制学生接受条条框框,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就会关闭心灵之窗,不会把真实思想传送老师,这就会使师生之间思想的对话进入歧途,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以,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和师生之间的辩论与相互提问,不能强求思想观点的整齐划一,更不能以老师的身份来压制学生。

(二)创设把握对话主题

主题是对话的核心,是引起学生对话动机的重要因素,对话如果没有主题将成为漫无目的、无边无际的闲聊,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产生负面效果。思想政治对话教育与交谈、闲聊、唠嗑等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带有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意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创设的主题展开讨论,因为主题可以促动学生挑战的心理,引导对话的进行。但随着对话的深入,对话参与者建立起精神分享后,会围绕主题形成关联性的对话分主题,甚至会生成偏离主题的对话,这需要对话引导者借助对话依托点引导、转换不偏离主题的对话分主题,创造和释放对话时机,并通过整合逐渐回归主题。这样的思想政治对话教育,随着对话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拓展,使参与对话者由意义传递变为知识和意义自我建构,获得新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思想、情感和体验,达到知、情、意、行的合一。对话的主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状况提出。对话主题创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给出的文本中获得。给出的文本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网络等多媒体上的有关内容,但要注重对文本意图的理解,通过借助文本语言本身的具体品析,形成对历史传统和现实人生的创造性理解,避免出现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标签式对话或者依循编者意图的限制式对话和依赖作者创作背景的先入式对话。二是从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中筛选。把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对话教育的主题。如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情绪起伏问题、学习无动力、没兴趣问题、自我价值感丧失、就业焦虑以及无法自立、无法很好地承担社会角色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对话教育的主题,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三)提升对话参与者素养

对话是一种言谈和倾听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对话教育的有效展开,有赖于对话参与者特别是对话引导者应具备良好的提问、倾听、表达等对话素养。提问是对话顺利进行的首要环节,苏格拉底哲学对话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提问”,作为对话引导者,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对话参与者实际,着力寻找交流沟通的共同话语,提出能提示思维方向、制造认知失衡、激发探索欲望的问题,并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对话的进程和参与者回答问题的实际状况,适时地生成新的问题,使对话参与者及时得到启示,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对话一步一步走向深入。倾听是有效对话的必要部分,是理解的一种方式,是沟通的一种态度,思想政治对话教育参与主体处在一个复杂的、差异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社会,这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对话教育的时候必须怀揣一颗挚爱之心,充分听取对话参与者的倾诉,不要因为他们的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设目标相左就粗暴打断对方诉说。只有充分的聆听,才能正确把握双方的分歧点,提高交流的准确性,做到对症下药。对话除了面对面进行外,还有借助文本的对话、网络平台的对话等形式,这都需要对话引导者与参与者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表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以,语言表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者的必备能力。作为对话引导者不仅要认真熟悉所讲、所谈的事物和内容,以客观实际为依据,做到以实论虚、入情入理,切忌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而且要做到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具有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染力。

(四)设计生活化的对话内容

人往往都会对自己熟悉的、有一定认识的事与物感兴趣,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而人的教育只有当教育内容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的事物产生链接,才能产生真正共鸣,如果离开了真实的生活世界,偏离了人真实的生活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源头活水,就变成了干巴巴的说教,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对话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加强与现实世界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入一些大学生熟悉的内容,唤醒大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认知和所积累的体验,生成新的冲突,从而激发内在驱动力,并持久地影响教育活动。同时,对话的场所也不能仅仅限于课堂,而要根据大学的特点和社会发展情况,延伸到社团、社会实践等场所和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之中。总之,高校思想政治对话教育内容的设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从他们日常生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所悟、所欲所求、所爱所恨中发现各类问题,真诚面对学生,关注、指导他们开展日常生活实践,解决他们的人生困惑和价值迷茫,使之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要准确把握时代需求,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的接轨,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五)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不仅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对话参与者具有榜样示范效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广博的知识学问,必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思想政治对话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作为对话引导者,要身体力行,起好示范。用自己的品德熏陶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要博览群书,完善自己。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特征,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者的化身,在某些方面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比教师还要广博,并且思想非常活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开阔视野,拓展学习领域,既精深所学专业,也广博知识学问,努力使自己成为不致对话无味者。要真爱学生。“缺乏对世界、对人的挚爱,对话就不能存在。”[6] 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子女、弟妹对待,要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真诚、无私的爱,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拉近心理距离,才能增强教育对话的有效性。这既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

参考文献

[1]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81.

[2]安世遨.对话:学生教育管理的价值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40-4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新华社每日电讯,2017-02-28(1).

[4]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27.

[5]龙溪虎,汪荣有,王诚得.从独白走向对话: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转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6):103-109.

[6]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8-39.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实施策略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思考探究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