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悟水墨之韵,寻快乐之源

2018-11-07赵云卿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荷塘水墨荷花

赵云卿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18-02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传统艺术精华,博大精深、风格独特,有着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和个性,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简单的一堂或两堂美术课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画的内涵,只有层层铺垫、循序渐进,才能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笔者注意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在快乐中体验中国水墨画之韵味,品味高古优雅、格调、气韵和诗情的传统艺术的魅力。下面就不揣鄙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美育氛围,渗透传统艺术

(一)传统文化知识渗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认识文房四宝入手:1.认识笔。引入秦朝大将“蒙恬造笔”的故事。毛笔四德“尖、齐、圆、健”。2.认识墨。古人云:“有佳墨,犹如名将之有良马。”借助墨色的变化,才有了中国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再引入“米粥墨”的传说 抓住孩子们好奇的心理!3.认识宣纸。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纸带动了笔、墨、砚的发展,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有“纸寿千年”之誉。4.认识砚。中国四大名砚是洮河砚、端砚、歙砚、澄泥砚。科学家培根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我们就是要通过初步的感性认知,让学生萌动智慧的嫩芽。

(二)创设健康审美情趣,引发情感共鸣

课堂上,我让学生认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作。欣赏北宋·王希孟18岁之《千里江山图》,以“咫尺有千里之趣”,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感受元代画家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的传奇遭遇;以及2010年3月在全国“两会”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起《富春山居图》时表示,希望两幅画能合成一整幅,并用“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来暗喻两岸的分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感悟水墨之韵,探索快乐之源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通过玩一玩、摆一摆游戏导入让孩子们探究美、发现美,设问“你觉得怎样摆荷塘才是最美丽的?”小组比一比:哪组章法、布局更合理?从荷塘最初的凌乱到最后探讨出最美的构图,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学生们自然地得出结论“原来这样的荷塘才是最美丽的荷塘!”中国画的章法布局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

(二)欣赏精品,大胆体验

岭南小学美术课本上选取了诸多名家作品,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孙戈《都市小精灵》、潘天寿《朝霞》、吴作人《黑天鹅》、蒋兆和《给爷爷读报》等这些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的艺术作品,寥寥几笔水墨就表现的栩栩如生。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看到、听到的东西越多,就越想多看多听。”让孩子在优秀作品熏陶中懂得发现美、表现美,引发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欲望和艺术创作的动机。

(三)化繁为简,以点带面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事物。我引领学生欣赏齐白石笔下的鱼虾、蝈蝈、蝈蝈、蛐蛐和瓜果蔬菜惟妙惟肖;潘天寿大笔泼墨的荷叶和亭亭玉立的荷花;吴冠中《长城》和《香雪》更是美妙灵动的点、線、面跃然纸上。从中学习画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感悟艺术家笔墨下的美无处不在。

三、以课堂为载体,悟水墨之余韵

(一)“读”大师作品,设问小而简

一堂好课要生动有趣,过程更要扎扎实实。《美丽的荷塘》创作前必须要“读”懂大师作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画家是如何用笔用墨画荷花和荷叶?”、“画家用笔用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老师抛出问题要切中要点“小而简”,这样学生可以有目的的聚焦所要解决问题,否则老师问的不明了、学生答的跑偏,课堂容易偏离预期的方向。“读”大师作品,体会中国写意画的魅力,简炼概括、以少取胜,不在乎于外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意境。看似高深难的技法不知不觉中得以解决。

(二)直观示范教学,解决重难点

1.微课教学法:具有典型的针对性。

A水墨动画: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取材齐白石笔下的小动物,1988年的《山水情》更是水墨画颠峰之作。《象形文字》《三个和尚》《小燕子》《猴子捞月》等,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唯美的水墨画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童真童趣的心。

B基本技法视频:从布局到经营,先后经历了胸有成荷、侧锋画荷叶、没骨法和双勾画荷花、中锋画荷梗、叶脉、点刺、最后调整画面、落款。教学中重点、难点等繁杂内容,浓缩成短短的几分钟,于传统示范节约时间、方便,使课堂更加精简和精彩。

2.示范比较法:美术课堂教学的技法问题有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特别是解决本课重难点“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时,强调中锋行笔要果断、有力,一支笔、一张纸、一滴墨和一杯水瞬间表现出浓、淡、干、湿的黑白墨韵,貌似繁难的技法迎刃而解。最后很多孩子都如释重负“好神奇哦,原来感觉国画那么复杂,这么奇妙有趣啊”! 一堂课到此时,到此时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挥笔泼墨啦!

(三)大胆创作,不拘守旧法

清代画家石涛曾呼吁:“笔墨当随时代”。白石大师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学习中国画不能一味地临摹照搬,学画家的笔墨精神。如《朝霞》和《荷花》画家借眼中的荷花画心中的荷花,通过画荷花抒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以形写神”“似与不似之间”水乳交融的境界。通过前期课程的层层铺垫同学们已经“胸有成荷”,意在笔先,创作自然得心应手,临摹、创作、表现心中所思所想,自由的释放自己的主观意趣、不拘守于旧法。

四、评价多维性,培养创新信心

(一)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审美规律

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和理解。善于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到学生体验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不能以结果简单化“好”、“不好”、“对或不对”、“或是谁画的好”,点评要具体到点、以鼓励为主、肯定优点、循序渐进展开。

(二)创设尊重个体差异,体验过程之乐的学习氛围

比如汪睿同学学潘天寿泼墨式画荷叶结果一塌糊涂,但是她很自豪地介绍自己的泼墨法,不以结果论成败!看到孩子们不亦乐乎地投身于水墨之中,我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体验呢!美术强调的愉悦性,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使他们在不同潜质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和发展。

(三)进行自评、他评和师评等相结合的多维评价

课堂上我巧妙运用“画展的展位和时间”有限,既提醒学生把握时间,又强调学生井然有序。《美丽的荷塘》一课从始至终同学们主动画、主动学、主动评的自主学习愉悦状态中,老师课堂上常用“气韵生动、疏密结合、虚实相生、留白等”专业术语同学们都能现学现用。孩子们的评价非常精彩、侃侃而谈,避免了课堂冷场的尷尬。

营造美育氛围,渗透传统艺术;感受水墨之韵,探索快乐之源;以课堂为载体,悟水墨之余韵;让评价多样性,培养创新信心。孩子们情趣盎然地从水墨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促进了美感的形成,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的热爱。

参考文献:

[1]《美术》1991.5

[2]《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3]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荷塘水墨荷花
小荷塘
热闹的荷塘
水墨
荷塘
荷塘三记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