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校园特色,构建育人环境

2018-11-07傅单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育人环境和谐校园

傅单艳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充分说明,一个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所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来建构、优化并打造积极向上的、和谐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校园特色 育人环境 和谐校园 体育校园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85-0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创建“和谐”校园德育是隐性课程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在一个合作、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自然迸发出来,教师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和凝聚力都会被激发出来。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团结合作的教师关系

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团结合作的教师关系是我校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路径之一。我校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以人格的平等为主要特征,变“师道尊严”为“良师益友”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班级的管理。

首先,我们非常重视创设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这是因为我校处于城郊,周围有很多的工厂,所以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很多,每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外地,。他们的条件较差,而且他们的思想、习惯、教育背景都和本地学生不一样。我们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要用一颗包容、平等的心态来对待这些孩子。

再次,我们非常重视教师之间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校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合作机会,让教师们互相了解,增加感情。例如学校经常以年级组、科室为单位开展讨论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工会还经常组织教职工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倡导团队的合作精神,反对自私狭隘的小农意识。学校领导带头合作,促使教师也能互相配合,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从而凝聚了老师的向心力。

二、开创家长学校,开通“校讯通”业务

为了更好的发挥好家长的职能,我校于2012年成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长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在沟通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学校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12年9月开始,我校开通了“校讯通”。利用校讯通进行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得到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细节,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校讯通还能对家长教育做及时点拨,帮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时不时的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发送教育短信不失为一种引导家长的好方法。校讯通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题组老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课题组老师的工作负担。

三、打造体育校园,激发学生活力

“刻苦锻炼,磨砺意志”是我们学校学生的成长誓言之一。为此,学校展开了活力校园、阳光校园的建设活动。学校以“打造健康七小,运动七小”为目标,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开展了“快乐大课间”活动。活动项目有趣味跳绳、呼啦圈活动、接力赛等,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吸引了全校师生共同参加。这样的大课间活动既达到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四、創建书香校园,营造学习氛围

由于学校处于城郊,农村的特点更浓。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兴趣爱好不够广泛,又忙于生计,在校的学生中每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西部来打工的外来民工子弟,更没能力教育和管理孩子。所以很少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为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希望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

学校领导经过分析、思考,合理地利用早晨的一段黄金时间,实行晨阅制度。在早晨安排看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选一个最爱看书的孩子当导读员,坐在教室前看书,这是监督,更是示范。孩子来早了,有书看,孩子来迟了也没关系,可以很好地照顾到不同家庭的需求。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育、管理,孩子们已渐渐地知道了学校推行晨阅的决心,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另外,学校还要求每个楼层安排教师值勤,使晨阅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孙霞.《谈“体验式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2005(06)

[2]董耀会.《当代教育教学文论》.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5月第一版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四期

猜你喜欢

育人环境和谐校园
“君子文化”育人特色的创建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