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8-11-07郭增贤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

郭增贤

【摘要】教育生活化是以日常生活为教学背景,让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生活化背景下,数字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可以让小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问题,让小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不断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并提出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53-02

一、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教师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效的加以运用,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学习数学知识内容,使小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知识,并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抽象的文字与数字的讲解是很难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框架的,教师可以运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可以运用书本封面的大小、学习桌的大小、黑板的大小、文具盒的大小等,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起来,让小学生能够直观的看见,使小学生加深对面积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运用趣味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变出”不同形状的饼干等小学生更为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带动他们自主找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的提升。因此,只有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二、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一)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课堂导入知识来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目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认真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为整节课的教学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该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贴近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数学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的相结合。

(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结合教学知识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小学生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设置的数学问题可以是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将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愉快与温馨,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再者,教师运用游戏的教学模式来为小学生进行授课,激发小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例如在学习正方形面积知识时,教师根据正方形知识内容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的正方形教学道具,提出相关的正方形知识问题,把小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小学生共同讨论,使小学生在观察、研究、猜测、验证、问题的解决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知识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

(三)数学作业的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教师在为小学生布置课后数学作业时应该坚持开放性原则,让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新数学课程知识让小学生提前进行有效的预习,例如让小学生观察家中电表走电情况、测量家中物品的面积、长度等,小学生经过实践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够对新的数学知识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与认知,讓小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小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连性,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教学知识。

综上所述,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识,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小学生授课,使数字知识能够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中,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轻松,使小学生能够以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坚.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194.

[2]马会平.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200-20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