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尝试

2018-11-07郭淑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模式

【摘要】我们每天都在上数学课,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去学?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如何结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五种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 实践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19-02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是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的基本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五种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的几点实践与思考。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可创设小明去学校上学的情境,有三条路可走,分别为:小明家经邮局到学校,小明家到学校,小明家经商店到学校。老师提出问题:小明走哪条路上学最近,学生进行猜测并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长度的纸条分组进行实验,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进行推理验证,小明家到学校最近,进而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渗透了数学学科中的优化思想。

二、“实践操作”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索,参与实践,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其教学结构为: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合作交流—活动总结。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创设问题情境,课件播放动画,让学生比较两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大小。老师问:到底谁的说法正确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展开讨论,并总结出一画、二剪、三拼、四发现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角,进而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了思考、交流、实践、总结的过程,明确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使数学知识内化于心,同时,也渗透了数学学科中的转化思想。

三、“讨论交流”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其教学结构为: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课堂小结。如在《用计算器探索数字规律》一课中,我们可以创设用142857乘任意一个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和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进行比赛,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老师接着出示: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并让大家算算9999×1等于多少,那乘2呢?算不出来了吧,用计算器算一算,

9999×1= 9999

9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

师:同学们计算得很准确。其实这四个算式之间隐藏着一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研究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同桌讨论汇报交流,发现第一个因数完全相同,第二个因数从上往下依次多1,积最前面的数从上往下依次多1,中间都是3个9,积最后面的数从上往下依次少1。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按顺序观察法。并用此方法继续口算:

9999×5=

9999×7=

师:老师按顺序出题,你们都会做,如果我单出一道题用9999×15=多少,你们会做吗?现在,我们再找一个窍门,保证人人不用计算器,都能成为神算手。快来找一找积和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第二步要做的找关系。

师:看看积前面的数和第几个因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积后面的数和第一个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引導学生小组间讨论,最后得出积前面的数比第二个因数少1,( 15-1=14)。积后面的数等于第一个因数减去积前面的数(9999-14=9985)9999×15=149985,所以9999乘任意一个比它小的数都可以不用计算器准确算出结果来,也就是第三步找规律。本节课上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反馈,总结出探究数字规律的方法:一按顺序,二找关系,三找规律,为学生今后研究其他数字的规律提供了方法。

四、“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模式。教学结构为:提出要求——自学——提问——讨论交流——疑难讲解——练习。下面以《商的变化规律》一课的设计为例:

(一)复习:口算大比拼

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强,这三组算式中的数字都有一个共同点的特点,谁发现了?当除数、被除数、商不变时,另外两都数量关系之间存在着怎校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商的变化规律”。

(二)尝试探究我能行

1.独立看书,说发现。

2.独立探究,发现学习方法。

师:现在进入比赛的第二关:尝试探究我能行。请同学们拿出探究卡看第一题:

(1)计算题卡上各题,并按一定顺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写在题卡上:

从上往下观察我发现:

( )数不变,( )数乘( ),商也( )( )除外。

从下往上观察我发现:

( )数不变,( )数除以( ),商也( )( )除外。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

( )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规律是:( )数乘或除以( ),商就( )或( )相同的数,( )除外。

生:独立完成。师请一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师:在除数不变的情况下,你能试着用更精练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个变化规律吗?师引导学生概括:商随被除数同样变。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经历了哪几步的探究,才得出结论的,引导学生归纳为:

一算(准确),二看(顺序),三找(规律),四提(练精)。

生:同桌合作完成探究卡的第二题。

师:你能用这四步探究的方法,继续探究商的其他规律吗?请同学们看探究卡的二题,看看你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桌之间合作完成。

(2)运用第一题的探究方法,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往下观察我发现:

( )不变,除数( ),商( )( )除外。

从下往上观察我发现:

( )不变,除数( ),商( )( )除外。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

( )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规律是:除数( )商就( ),( )除外。

我能说得更精练:

商随( )( )变。

师:组织学生汇报。同学说说结论和提练的内容。

(3)出示题卡三,我能独自发现规律

我的结论是:( )

我能说得更精练:( )

师:请同学汇报。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正了不得,老师为你们竖起大拇指。我们接着进入第三关:解决问题我能行。

通过上面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经过一层层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提炼总结,已经将商的变化规律了然于心,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可以说,这种学习模式很好的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以“撤除讲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為标志,以“问题引径,建立开放学习体系”为主体的全开放式教学。学习方式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转变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在课堂里既可以独立学习,又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学习内容既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对学习内容不同的小组,可在最后展示交流时共享学习成果。学生可以从中解决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从中也会受到启迪,从而可以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其结构为:练习反馈——自学讨论——交流提升——浏览巩固——抽测达标。如,教学《整十(百)数乘整十数〉时,我们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及口算过程,然后自主探究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再让学生灵活选用方法完成口算练习。在自我检测时,给出综合题、灵活题、拓展题等不同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并从中总结出计算方法。这种模式为不同学力的学生提供了同时发展的可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技能,形成了能力。

以上五种模式充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设法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把教材中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学生就一定能够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欧阳新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郭淑华,女,汉族,1967年出生,吉林人,中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特级教师,牡丹江市中青年专家,现任牡丹江市江南实验学校校长,研究方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模式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