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援外培训所需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2018-11-07代洪海董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代洪海 董杰

【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援外培训作为中国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重要形式,做好这项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可是目前我国外语人才过剩,小语种人才缺乏,语言与专业结合不足。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经济文化活动的需要,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援外培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 援外培训 复合型外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10-01

一、外语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

1.小语种人才短缺

“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5个国家,共有53种官方语言,而许多国家所用语言的教学当前在我国仍是空白,特别是一些非通用语种,库尔德语、汤加语、科摩罗语……以及有一些闻所未闻的语种,随着“一带一路”进程加快,小语种人才需求呈现递增的状态。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仍存在英语“一家独大”的局面,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30多所北京高校共新增108个本科备案和审批专业,当中小语种专业就有20多个,可是不少小语种的学生都是由于分数不够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对小语种本身认可度低,因此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现象十分普遍。

2.复合型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十分缺少懂專业、懂技术、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高校每年毕业外语类学生约20万人,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约1.5万人,但是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主要由于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轨。由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沿线各国开放合作,在这一框架下的语言服务应该是集语言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技术为一体,但是我国目前外语人才培养中,比较少有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的,而且语言技能优秀的外语人才,对行业背景知识的理解、综合素质以及能力都很薄弱,特别是毕业生到海外很难适应复杂和艰苦的环境。

3.语言市场环境不佳

语言服务需要市场,然而我们至今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语言服务市场,企业需要外语人才就只能去高校招聘,效率差、积极性不高、水平参差不齐,而在发达国家,早就把语言能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像美国从上个世纪就在持续不断地推出语言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储备掌握多种语言、技能的高水平语言人才。而反观国内语言市场环境,缺少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缺少专业系统的培训,缺少人才课程设置,缺少人才市场的对接、调节,让外语人才培养的水平大打折扣,想要高效率地调配、使用复合型外语人才,也十分困难。

二、“一带一路”援外培训实施策略

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设置明确的目标可以为援外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政策+市场化”是未来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最突出的任务就是建立和各个国家的贸易经济往来,需要在政策、设施、金融、文化、政治、法律等各个方面相通,这就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首先必须要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和人文,才可以在交流沟通的时候寻找共同话题,培养熟悉感和好感度;其次要注重培养一些非通用语种的语言人才,制定小语种人才储备战略,最好是由相关单位管理看似“无用”的小语种人才,统筹规划,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再次要将传统的语言技能培训,转变为综合知识、技能培训上,培训课程要充分围绕新思维、新创新、新进展进行设置。

2.加强第二外语学习

英语在全国高校的普及率非常高,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环境复杂多元,非通用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我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非通用语种有95种,掌握通用语种的外语人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欧盟要求至少学习两门外语,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通用语种十分重视,而我国高校其他语种专业招生虽然“升温”,但是英语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高校应该多开设一些非通用语专业,外语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加强非通用语的学习,可以把非通用语种当作主要培养专业,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语言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提高就业机会,还可以避免人才扎堆,合理调配资源。

3.重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核心就是“语言+X”的教学模式,这和外语的本质以及实际操作分不开,外语只是国际交流和学习的一个工具,只有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加有实用性。在重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可以采用“2+2”分段式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等功能,后两年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加入经济、管理、商务、金融、法律、政治等课程,设置一些专业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始终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需求为导向,外语人才需要实训,可以通过建立海外实习、实践基地来实现。

4.完善外语教师队伍

为了适应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外语教师团队应该调整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必须扩大招聘力度,高校新增非通用语专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师资力量,可以尝试从国外引进人才授课;其次要提高外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主动关注新政策、行业动态和资讯,另一方面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对外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实现语言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型;最后需要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一代一路”建设中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复合型外语教学实践中彻底实现“互联网+教育”这一创新课程理念。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援外培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各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的共同支持与合作,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由政府进行宏观规划与调控,企业可根据其合作项目的实际需求,与高校合作进行定向培养。

参考文献:

[1]侯巧红,祖静,刘俊娟.“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高校外语教育新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