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职烹饪教学模式的几点探讨

2018-11-07夏国斌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中职人才职业

夏国斌

【摘要】中职烹饪教学模式需要充分的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要充分的与社会环境相联系,提升教学的适用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以职业能力培养中职烹饪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36-01

中职教学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化能力,符合市场对相关人才的实用性诉求,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素养人才。在中职烹饪教学模式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导向,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市场烹饪人才的素养状况。

一、充分了解社会市场对烹饪人才的需求

作为中职烹饪教学课程,教师与学校需要充分的与市场环境保持联系,经常走访知名或者特色性的餐饮单位,了解当下餐饮业中对烹饪人员的素质要求,知晓当下烹饪工作流程与标准要求,进而有效的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设定教学内容与与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成果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度。要认真的依据市场需求做好教学目标与方向的设定,保证人才培养后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不是脱离实际需求的无用人才。

烹饪人才在当下不仅仅要懂得高质量的完成烹饪作品,同时也需要在工作职业化方面有更高的个人素养,能够符合现代企业专业化管理环境的人才诉求。避免学生吸收传统不规范环境下的厨师恶习,要深入的将个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工作态度、人际沟通合作能力等都需要匹配当下企业需求。

教师要充分的与当下社会中的烹饪行业从业者保持紧密联系,日常多沟通交流,有效的获取市场环境信息。甚至可以将市场中所热捧的烹饪需求作为教学任务安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习的知识紧密的吻合当下社会需求。可以多将当下社会烹饪从业者遇到的困难作为讨论话题来考验学生,观察学生的处理办法,提升学生对社会从业环境的了解,做好从业的心理准备,更好的适应现代化餐饮从业环境。

二、注重品牌性、特色性的课程体系打造

在烹饪课程教学中,需要依据市场烹饪需求做好不同特色性的课程体系设计,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对应的教学指导。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需求做好特色化或者品牌性课程的学习,提升专业性的深入发展,避免全面而过于笼统的学习。一般情况下,每个地方的餐饮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可以依据地域环境做好特色烹饪课程的设计,提升学生对当地烹饪环境的适应能力。我国有多个菜系,每个菜系的特质都有差异,最为实用的方式是依据不同学生实际需求做不同菜系烹饪课程的设计,让学生有专业化的培养,避免笼统全面处理而导致的学艺不精。同时近些年来很多烘焙产品、茶饮产品也深受人们喜爱,因此需要针对社会需求做对应烹饪课程的开设,甚至培养足够深度且迅速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课程中也可以依据学生开展特色选修课程,中职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修部分不强制性要求学习的课程。除了烹饪操作内容,还需要注重对烹饪职业道德、客户沟通、法律常识、营销推广知识做必要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在烹饪餐饮方面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有效的提升职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打造综合复合人才。

三、注重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

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充分的应用多种资源,有效的挑选双师型教师。教师要有扎实的经验基础,同时懂得教学技巧,对教学理论有较强的掌握运用能力。教学过程过程中可以做实际烹饪操作的现场化教学,同时也需要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可以在相关的沟通群组中享受教师发送的烹饪操作视频或者图文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做充分融合。上课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弥补教师操作展示中的不足。一般情况下多运用实际操作演示,但是演示只能展示烹饪操作的过程,不能细致的展现操作的原理或者技巧的分解说明,学生观看清晰度不足,运用视频教学做有效的弥补,一方面可以方便教师针对操作情况做细化说明,另一方面可以将资源发送给学生反复的观察演练学习,避免教师反复性演练操作带来的无用功。可以引导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让学生利用假期多了解社會工作环境,提升毕业后的竞争能力。也可以促使烹饪人才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尤其是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周围烹饪人才的动向,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掌握。

四、结束语

职业化培养是中职烹饪教学中的重点,具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上是多样化的,避免笼统一刀切导致的学生不适应能力。要考虑到实际教学资源、学生能力、社会环境等,有效的提升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董传芳.创新思维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0):22-23.

[2]祝家香.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烹饪教学模式探讨[J].教师,2016,(28):100.

猜你喜欢

中职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