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8-11-05赵绿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出血

赵绿洲

【摘 要】

目的:分析多層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先后对所有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最后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及出血部位、出血原因的准确率。结果:相比于后者,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出血原因准确率、出血部位准确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影像学特征明显,能对患者的出血原因及出血部位准确了解,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263-0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指的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发生病变的出血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因此尽早及时的进行诊断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非常必要。我国医学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式为多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内镜、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其中CT技术属于非侵袭性检查,不仅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较高,而且处理技术较强[1]。今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该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接受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患者经消化道出血相关诊断标准[2]得以确诊,均表现为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24h出血量超过1000ml。患者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支持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类患者;④心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疾病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龄24至58岁,平均年龄(44.1±5.1)岁,临床症状中呕血50例、黑粪症21例、便血15例、呕血兼黑粪症14例。术后病理学金标准诊断结果中,出血部位中食管或胃底、胃腔或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球部以下、胆道分别有31例、51例、7例与11例,出血原因中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门静脉高压出血、出血性胃炎、肿瘤、胆道出血、血管畸形或外伤的例数分别为34例、23例、13例、12例、10例与8例。

1.2 方法

CT检查方式:应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扫描仪。护理人员先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确保患者检查前进行8h以上的禁食,检查前30到60min给予患者500ml的纯水口服,并患者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若患者存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或者急性活动性出血,则检查前禁止给予纯水与对比剂。先平扫患者右膈顶到耻骨联合水平,管电流为220mAs,螺距为1.0,层间距为0.8mm,管电压为120kv,采集层厚为0.75mm,扫描剂量为4到6mGy,重建间隔为5mm。完成平扫后给予多期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对肘静脉快速静注碘伏醇80ml,保证速度为3.5ml/s,在对比剂注射后的20s、1min、3min内分别给予动脉期、静脉器与延迟期扫描。传递原始图像信息到工作站,并给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式重建。

DSA检查方式:应用Siemens Angiosta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器。经股动脉给予Seldinger法穿刺插管,给予肠系膜上下动脉与腹腔肝动脉造影,若情况必要可给予膈动脉等血管检查,按照管径将对比剂速率调整到3到6ml/s,对于单只血管保持用量为20到60ml。

1.3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软件对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有关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对比组间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对比计数资料,若P<0.05,即证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征象是:动脉期显示对比剂从血管外溢到肠腔,到门脉期溢出对比剂浓聚增多,对比剂会按照出血的轻重程度分别以出点状、条索状、片状、扇形及铸型高密度影的呈现形式从出血点溢出。相比于DSA,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出血原因准确率、出血部位准确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SA能对消化道血管畸形、消化道管壁的炎性病变能有效显示,不但能发现病灶,而且还能对一些急性出血给予栓塞或灌注治疗。然而DSA对少量出血病灶缺乏敏感度,只能显现出出血量超过0.4ml/min的出血。此外DSA需要较多剂量的对比剂与辐射剂,创伤性较大,价格昂贵,需要术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且在诊断血管解剖变异与静脉出血中容易误诊。多层螺旋CT分辨率较高,只需屏住呼吸10s便可完全全腹部扫描,并对消化道系统全貌与解剖结构有效显示[3]。它在CTA重建后便可得到完整的腹部血管静脉期、动脉期图像。多层螺旋CT相比过去的CT扫描时间更短,不容易出现腹部呼吸运动或条状高低密度交接的伪影,另外它还具有亚毫米超薄层扫描功能与图像处理功能,可让病变不受前后组织器官重叠影响,能对病变小动脉充分显示,对血管来源与细微原发病变清洗显示。本研究中,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出血原因准确率、出血部位准确率明显较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影像学特征明显,能对患者的出血原因及出血部位准确了解,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利峰,冯飞,邹家生.多层螺旋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8):131-132.

[2] 曾金光.多层螺旋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2):1225-1226.

[3] 王振栋,马淑华,黎叶芳,等.64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3):130-131.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出血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