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有效互动沟通在解剖学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2018-11-05李敏李良文杨代耘罗友华杨岚谢璐霜易晓红龚圆渊��

考试周刊 2018年89期
关键词:有效互动学习兴趣

李敏 李良文 杨代耘 罗友华 杨岚 谢璐霜 易晓红 龚圆渊��

摘 要:目的 基于解剖学中教与学初步探讨师生有效互动对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及能动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改进教和学后设置实验班级与同专业非实验班级对比,比较改进后教与学与常规教学结果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1. 问卷结果提示学生愿意学习,但缺少有效方法和缺少自主能动学习。2. 针对问题改进教与学后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对比发现实验班级学习态度、方法、参与度及兴趣均优于非实验班级,期末考核也优于非实验班。结论:加强师生沟通对建立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及提高学习兴趣是有效的。

关键词:有效互动;学习能动性;学习兴趣;人体解剖学教与学

本科医学教学方式方法多样,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堂以老师参与为主到重视学生参与度出发,从单一课堂模式到各种课堂模式的不断发展变化,从完整疾病的基礎、临床到课堂的案例导入法,从整体知识结构框架记忆到碎片化记忆,从常规多媒体教学到慕课、微课,从常规实验室到电子虚拟实验室的变更等,目前教学方法、方式多种。所有的方式方法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自主动能性,增加教与学的效能。教与学涉及的对象包括了学生、老师、知识这三部分,知识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怎样让三者有效联系起来,提高教与学效能。因此,本研究探讨在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对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效能。

一、 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2016级秋季学期成都中医药大学各学院开设解剖学课程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康复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检验医学等。2017级抽查中医学1班71人、2班74人共两个班作为调查后改进教与学实验班级,其余2017级中医学其他班级作为对照。

(二) 调查方法及问卷构成

使用“问卷网”网上发布问卷,内容设置包括以下9大内容:专业、专业了解度及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方法、课堂参与度、参与度影响因素、学习兴趣、怎样增加兴趣及提高参与度、自身及老师还需改进的地方。问卷调查分别在2016年秋季学期及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进行发布且收回。设置调查问题后在各专业班级QQ群中进行发布、在线提交收回、分析问卷共计1998份,有效试卷1977份,无效问卷21份。其中2016年1853份,2017年145份。

第一阶段:分析2016级调查数据及因素后针对性从学生、老师、学生和老师三方面改善解剖学课程的教与学。

第二阶段:将改善后的教与学运用在2017级中医学1、2班进行,其余2017级中医学3、4、5班3个班级作为同专业平行对照班级,按照以往教学方式进行。将实验班级调查结构同2016级调查结构进行纵向比较,将实验班级与2017级同专业非实验班级通过成绩结果(成绩构成及考核方式相同)进行横向比较并分析结果。

二、 结果

实验结果过分为两大部分:2016级问卷调查结果、2017级中医学实验班级调查结果及成绩分析。

(一) 2016级各医学专业问卷调查结果

1. 学习前对专业了解度及学习态度

47%的学生表示对自己专业了解并有积极的学习态度,29.3%的学生表示对自己专业了解程度一般,并不是对医学专业独爱,但会以积极态度学习,其余学生迷茫或者不喜欢本专业。

2. 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方法

只有23.5%的学生选择会自觉自主学习或者会积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超过50%学生觉得学习需鞭策。42%的学习方法认为是期末前进行强化及冲刺复习;34.5%同学目前暂时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且学且摸索。

3. 课堂参与度及影响因素

课堂参与度设置三个选项:高、中、低。对于解剖学课堂参与度37.8%学生选择高;大部分占48.7%学生认为参与度中等;小部分12.6%选择了参与度低。影响因素中教师授课方式及技巧占36.1%;自身因素占43.7%;其他条件环境等影响占20.2%。自身因素中主要包括了认真程度、预习复习、精神状态、学习兴趣等;其他包括上课环境、实验环境、标本条件及辅助工具的利用。

4. 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及课程难易程度关系

62.2%表示有积极的学习兴趣,但内容知识点多且枯燥,有畏难情绪;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有兴趣学习,但老师教学方法方式不适合自己,自己再探索学习,该部分占到12.6%;剩下25.2%没有学习兴趣,且内容多复杂抽象,认真程度差。

5. 增加学习兴趣及提高参与度方式方法

57%认为需要老师及学生一起努力解决;仅自身因素的32.9%;仅老师因素占10.1%。老师方面应突出重点、化难为简、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身而言应做到课堂积极认真、坚持预习复习、增强学习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找到自身学习方法。

(二) 2017级中医学实验班级调查结果

1. 2017级与2016级问卷纵向对比结果

针对调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中存在的问题,在2017级中医学专业中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中医学1班71人、2班74人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在整个课程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及生活、案例导入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换位思考师生充分相互理解;解剖部位结构结合功能;重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将2016级与2017级结果统计对比如下表:

三、 讨论

(一) 讨论一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针对大一低年级的学生,既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重要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基础及后期的临床课程,同时作为医学最先接触到的专业课程,学生是否能主动接受并培养出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将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学科了解且有积极学习态度,绝大部分学生不能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且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42%的学生认为学习主要是平时认真,期末冲刺复习。从高中到大学环境的转变,绝大部分学生在大一还处于懵懂好奇但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暂时不能有效快速改变学习及思维方式,大部分同学也没思考过大学五年的学习计划及目标,学习方法也停留在高中的题海战术及知识点细化细讲等阶段,不适应大学课程量大、课时少的客观环境,特别是解剖学知识点多、名词量大、最先学习的运动系统各微小部位多名称多、抽象难以理解等客观因素。因此,在此阶段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或给予学生提供学习方式方法的参考选择,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方法尽快进入到大学学习状态。

在解剖学的课堂参与度中37.8%学生选择参与度高;占48.7%学生认为参与度中等;小部分12.6%选择了参与度低。影响因素中教师授课方式及技巧占36.1%;自身因素占到43.7%;其他条件环境等影响占20.2%。结果主要有两方面影响因素,一个即学生自身,另一方面即是老师因素。在自身因素中学生能客观找到自身对该课程的学习投入偏少,包括认真程度、预习复习、精神状态、学习兴趣等,其中兴趣及自主学习影响最为本质及明显。兴趣是投入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兴趣能激发推动学生自发探索学习方法,是学习的良师益友。针对上述问题,老师授课前、中、后都应积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存在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应列举形象,将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提高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课程的学习兴趣及课程难易程度关系数据显示62.2%表示有积极的学习兴趣,但内容知识点多且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畏难情绪。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怎样化繁为简、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分析,大致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解剖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认识课程本身对自身专业的重要性,也有积极兴趣,但在面临课程本身客观难学、难懂、难记等问题,导致自身产生对学科的畏难情绪,其表示希望老师能简化繁杂知识点、提高教学效能。

针对上述问题大致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解决:一是理论结合临床结合生活、案例导入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换位思考充分相互沟通,增强学生学习效能及老师教学效能;三是解剖部位和结构与功能的密切结合,提升理论实用性及理解力;四是重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分析問题能力;五是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总体提升教与学。

(二) 讨论二

2017级中医学5个平行班考核过程及考核方式完全一样,结果显示实验班级1、2班的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及平均成绩都较其他另外三个对照班级要好,特别是良好率加上优秀率两个班级均超过了50%。论证了师生之间充分沟通了解的重要性,因为课程本身难学、难记、知识点多对所有同学而言是一样的;同时,大部分学生想学好该课程的态度是一致的。

通过师生间相互充分了解,沟通途径多种多样:课堂上的交流、课堂下的各种沟通APP等方式。一方面老师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畏难情绪,协助学生培养良好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改变以前的学习方法,主动了解老师授课方式及思路,特别是在实验课中应结合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教与学的主体就是老师与学生,因此,整个过程中双方应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能。

四、 结论

加强师生沟通对培养和建立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及提高学习方法是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充分了解是所有教与学方式、方法行之有效的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

[1]马春媚,许晓伍,徐谦,王家有,王烁.中医院校对人体解剖学课堂的学生参与度的问卷分析[J].解剖学研究,2016,38(06):493-496.

[2]汪家敏,孙自玲,姜智.CBL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01):18-20.

[3]杨永林,张世蓉,丁韬,张虹,王娜.从“慕课”到“小微课”,看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45-51+91.

[4]李敏.整合教学方法提高定向班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效能的几点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8,5(06):266-268.

[5]崔允双.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 提高学生外科护理学习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7):84-86.

作者简介:

李敏,李良文,杨代耘,罗友华,杨岚,谢璐霜,易晓红,龚圆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解剖组胚教研室。

猜你喜欢

有效互动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几点体会
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内涵与特征
让互动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推动有效互动,成就精彩口语交际课堂
英语教师课堂互动反思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