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理论机理及评价体系研究

2018-11-02余川江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标准值工业化城镇

摘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四化”同步的核心抓手,而厘清理论逻辑、实现定量研判是指引实践的第一步。论文提出新发展理念下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理论机理,以构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指数为总目标,基于进度、方式、目的三个角度设立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3个一级指标,相应设立6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理论机理评价体系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坚持新发展理念”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是着力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应有之意,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一系列经验实证文献已经证明,工业化与城镇化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两者同步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鲜有文献在新发展理念下探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理论“新”逻辑。关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相关关系的测度,大部分研究应用以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为核心指标,来衡量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水平;随着研究深入及工业化、城镇化内涵的新发展,有研究开始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部分新内涵探索构建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关系测评的多元指标体系,但至今的指标体系均未完整反映新发展理念。因此,正确理解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理论内涵,定量评估测度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理论机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引,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城镇化是以构建结构合理协调的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功能等内涵为中心,更加注重城镇建设质量、提高城镇吸纳力和承载力,更加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等多方面利益均衡。新发展理念内涵是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共同思想指导,是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联强化关系。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理论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范畴,是共同推动我国现代化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双轮。(见图1)

首先,新型工业化是城镇产生和空间优化的动力,新型城镇化支撑产业的高效益发展。在“协调发展”理念下,新型工业化更为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筹协调,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这三方权益的力量博弈中促进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协调;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使产业布局在集聚经济与过度集聚不经济之间取得平衡,为新型工业化服务。

其次,新型工业化刺激城镇增强信息功能,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信息化,为工业化提供信息服务。在“开放发展”理念下,新型工业化要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主张率先发展信息化武装工业化,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刺激城镇催生强化信息功能,使得城镇由生产、交易中心演变成社会信息服务中心;新型城镇化同样要求用信息化完善城镇综合承载功能,城镇信息功能的完善反过来为新型工业化服务。

第三,新型工业化催生科技含量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型城镇化则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提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配套服务环境。在“创新发展”理念下,科技含量高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目标,科技含量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布局将改变城镇空间的粗放扩张态势,同时要求城镇提升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服务功能。

第四,绿色发展理念的共同要求将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理念下,新型工业化发展将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模式;新型城镇化更为强调美化人居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需求和环境约束两方面减少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少的重化工业比重,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第五,新型工业化增强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新型城镇化为工业化提出就業需求。“共享发展”理念下,新型工业化更为重视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将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在城镇的集聚发展将增强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新型城镇化要求城镇破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加快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三、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解释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本质内涵和根本要求是,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的进度、方式、目的这三方面都保持内在协调、外在同步,即:保证工业化与城镇化推进进度同步,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都要达到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新型发展方式要求,最终促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

遵循科学性、可发展性、可操作性、独立性等原则,按照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框架,围绕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指数为总目标,即目标层;立足于进度、方式、目的三个角度,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一级指标设定为3个,分别是进度同步性、新型发展方式进程和共同目标实现程度,即为准则层;一级子指标体系所相应包含的6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见图2)

1.反映进度同步性的一级子指标体系。进度同步性是反映工业化和城镇化各自发展进度是否协调同步的指标,工业化与城镇化进度同步是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基础。进度同步性主要体现为工业化与城镇化二者之间在静态的绝对值和动态的发展速度上保持一定协调同步,将二级指标分为绝对值同步性和增长速度同步性。

(1)绝对值同步性:绝对值的同步性反映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的某时期数值比重,表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程度的静态状况。其中,非农就业比值与非农产值比值是衡量工业化率的常用指标,城镇人口比值是衡量城镇化率的常用指标,因此,选取非农就业占比与城镇人口占比的比值、非农产值占比与城镇人口占比的比值为反映工业化与城镇化绝对值同步性的三级指标。

(2)增长速度同步性:增长速度的同步性主要是反映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动态发展的同步性程度,预示着工业化與城镇化的同步性发展趋势。因此,选取非农就业占比复合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占比复合增长率(连续五年)的比值、非农产值占比复合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占比复合增长率(连续五年)的比值是为反映工业化与城镇化增长速度同步性的三级指标。

2.反映新型发展方式进程的一级子指标体系。

(1)反映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更好地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内涵。新型发展方式进程具体包括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这两者构成二级指标。

(2)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反映的是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既有反映传统工业化进程的指标,也有反映新型工业化新内涵和特点的指标。依据全面反映内涵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选取三级指标如下:反映工业化进度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新型工业化经济效益的指标——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新型工业化信息产业水平的指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比重,反映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的指标——R&D;经费占GDP比重,反映新型工业化资源消耗水平的指标——万元GDP能耗,反映新型工业化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反映新型工业化人力资源优势发挥程度的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3)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进程反映的是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既反映传统城镇化进程的指标,也有反映新型城镇化新内涵和特点的指标。依据全面反映内涵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选取三级指标如下:反映城镇化进度的指标——城镇人口比重,反映城镇发展集约程度的指标——城镇地均GDP,城镇空间结构协调度的指标——城镇首位度,反映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城镇信息功能水平的指标——电信业务总量占GDP比重,反映城镇文化功能的指标——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反映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指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反映城镇生活环境的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反映城镇吸纳就业能力的指标——就业率。

3.反映共同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级子指标体系。就深层次最终目的而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目标实现程度具体包括总体经济效益和总体社会效益这两个二级指标。

(1)总体经济效益:总体经济效益表现的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带来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选择反映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均GDP、GDP增长速度作为第三级指标。

(2)总体社会效益:总体社会效益表现的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对人民生活等社会影响效应。选择反映总体社会效益水平的常用指标是城乡收入比值、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二)指标类型及标准值确定

根据实际值大小与评价水平高低的相关关系,将指标体系中各个具体指标分为三类,并确定相应标准值(见表2):

1.区间指标。此类指标标准值往往取大小居中的数值,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差距绝对值与总目标的实现程度成反比。具体指标如下:

(1)非农就业占比与城镇人口占比的比值。取值1为标准值,表明非农从业人员完全进入城镇成为城镇人口;实际值大于1,表明在农村还存在非农就业人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彻底;实际值小于1,表明在城镇存在农业人员。

(2)非农产值占比与城镇人口占比的比值。取值1为标准值,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完全同步;实际值大于1,表明城镇化滞后;实际值小于1,表明工业化滞后。

(3)非农就业占比复合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占比复合增长率(连续五年)的比值。取值1为标准值,表明非农就业率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完全一致,实现动态协调;实际值大于1,表明城镇化速度滞后;实际值小于1,表明非农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增长速度滞后。

(4)非农产值占比复合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占比复合增长率(连续五年)的比值。取值1为标准值,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动态变化步伐完全一致协调;实际值大于1,表明城镇化增长速度滞后;实际值小于1,表明工业化进程滞后。

(5)城镇首位度。用“两城市指数”衡量城镇首位度,取值2为标准值,一般经验认为此时城镇规模结构正常合理;实际值大于2,表明城市过度集中、结构失衡;实际值小于2,表明城市过度分散,首位城市规模发育不足、中心带动力弱。

(6)城乡收入比值。取值1为标准值,表明城乡收入完全均等,不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际值大于1,表明城市居民收入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城乡收入结构失衡;实际值小于1,表明城市居民收入小于农村居民收入,城乡收入结构反常。

(7)GDP增长速度。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确定6.5%为标准值。

2.正向指标。此类指标标准值往往取较大数值,指标实际值越大,说明评价水平越高。具体指标如下:

(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60%以上,就表明工业化实现程度高。

(2)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个指标衡量工业化的经济效益高低。根据行业经验,20%为工业部门较为理想的利润率,确定为标准值。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这个指标衡量工业化进程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根据实际经验及政府相关规划目标,确定100%为标准值。

(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比重。这个指标衡量工业化的信息产业水平,根据实际经验,确定8%为标准值。

(5)R&D;经费占GDP比重。借鉴政府工作相关目标要求,确定3%为这两个指标的标准值。

(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综合借鉴发达國家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确定50%以上为标准值。

(7)城镇人口比重。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确定70%为标准值。

(8)城镇地均GDP。根据国内发展集约度最高的系列城市经验,确定3.5亿元/平方公里为标准值。

(9)电信业务总量占GDP比重。根据发达城市及有关电信发展规划目标,确定8%为标准值。

(10)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根据文明城市创建要求,确定160册/百人为标准值。

(11)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根据小康社会标准,确定30平方米/人为标准值。

(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确定12平方米/人为标准值。

(13)城镇就业率。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就业相关目标,确定95.5%为标准值。

(14)人均GDP。根据小康社会建设标准,确定3.14万元/人为标准值。

3.逆向指标。此类指标标准值往往取较小数值,指标实际值越大,说明评价水平越差,与总目标的实现程度成负相关关系。

(1)万元GDP能耗。根据生态城市和生态省建设及小康社会标准,取0.84吨标准煤/万元为标准值。此指标实际取值越高,说明工业化的能耗越大,越不符合资源节约的要求。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根据“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到2020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3%以上,取此目标为标准值。

(3)城镇恩格尔系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因此,确定30%为标准值。

四、结论与展望

以构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指数为总目标,基于进度、方式、目的三个角度设立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3个一级指标,相应设立6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并结合相关要求,给每项指标确定了类型和标准值。因为在评价最终得分时,需要对每一级指标进行赋权,为充分体现相关指标的理论相对地位,建议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对相关指标进行合理赋权,体现科学的理论含义,是本项研究未来重点。

参考文献:

[1]秦浩.“两化”协同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2]吴迪.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7(03).

[3]伍茜溪.透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J].时代金融, 2017(03).

[4]沈鹏.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铁岭市为例[C].2016.

[5]李晓华.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关系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01).

[6]孙虎,乔标.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4).

[7]任永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着力点[J].四川省情,2013(12).

[8]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03).

[9]李刚,魏佩瑶.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05).

[10]郭丽娟.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11).

[11]朱海玲,龚曙明.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和同步发展的研究[J].经济纵横,2010(13).

[12]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04).

[13]冉启秀,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03).

[14]李国平.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10).

[15]朱红根,刘小春,赵刚.和谐社会背景下江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定量测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

[16]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

[17]郑长德,刘晓鹰.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4).

〔本文系2017年重庆市社科培育项目“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7PY07)阶段性成果。〕

(余川江,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猜你喜欢

标准值工业化城镇
北京市重金属污染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浅析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与监控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标准探讨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