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研究

2018-11-02焦永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9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营养状况消化道

焦永娟

消化道恶性肿瘤基本类型有食管癌、肝癌和胰腺癌等,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但是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不良反应较多,如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神经毒性等,直接影响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从而造成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以及增加死亡风险[1]。有文献报道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引起死亡人数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第一位[2]。患者营养不良时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布,进而影响化疗效果。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显得尤为重要[3]。音乐疗法是一种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疏解情绪、平衡心理及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以化疗患者为例,对其施行音乐疗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科室行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均知晓研究,且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均为初次化疗患者,卡氏体能状况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不小于6个月,患者神志清楚,理解能力尚可。排除听力障碍者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将所有入选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78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在46~70岁之间,平均为(58.43±6.0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21例,高中23例,大专及以上19例;肿瘤类型:食管癌13例、胃癌28例、大肠癌16例、肝癌15例和胰腺癌6例。研究组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在43~70岁之间,平均为(58.02±6.1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例,初中20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21例;肿瘤类型:食管癌15例、胃癌23例、大肠癌14例、肝癌18例和胰腺癌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肿瘤类型四项基线资料间比较一致性较好,具体可比性(P>0.05),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笔者翻阅大量文献后[4-6]制定音乐类型,以世界名曲、经典民乐、民谣等轻音乐为主,所有乐曲均为器乐,建立音乐曲库后拷贝给患者,音乐库以该曲库为主,患者自行选择为辅,要求所有乐曲均为积极向上,根据患者自身的喜好选定音乐治疗的具体时间,每日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鼓励患者可以跟着哼唱或者唱出声,爱好音乐的患者可以在医院草坪等僻静区域进行合唱练习等,化疗间歇期出院后可参加社区合唱团,消除心中苦闷。音乐疗法贯穿整个化疗期,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督促患者在化疗间歇期也要进行音乐干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胃肠道反应 依照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CTCAE)4.0版将患者的胃肠反应进行分级[7-8]。0级:无恶心、呕吐,I级:轻微恶心呕吐,不影响进食,呕吐频率不超过1次/d,Ⅱ级:恶心呕吐明显,影响进食,呕吐频率2~5次/d,Ⅲ级:恶心呕吐严重,持续发作,不能进食,呕吐次数>5次/d,Ⅳ级:恶心呕吐无法控制。化疗周期每日记录患者呕吐次数,取平均值,在每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评估。

1.3.2 营养状况 每个周期化疗结束后使用营养评定量表PG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9],该量表第一部分由患者完成,包括患者体重、膳食摄入、症状,活动功能4个方面,总分相加记录为A,第二部分由护士填写,原发疾病分期和患者年龄评分记录为B,代谢评分记录为C,体格检查评分记录为D,A、B、C、D总分相加,得分越高营养状况越差。0~3分营养状况良好,4~8分中度或者可疑营养不良,≥9分严重营养不良。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情况对比

在化疗第1周期两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第3周期、第6周期时研究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两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较之前增加。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化疗第1周期及第3周期时营养状况相当(P>0.05),在第6周期时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不同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因为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对机体的吸收和消化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明确指出大多数消化道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10]。刘燕[11]对7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发现有48例出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5%。肿瘤患者较正常人代谢水平升高,能量消耗增多,化疗过程中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摄食量,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进一步削弱患者免疫力,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中断治疗,加重病情[12]。因此降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十分必要。本次研究探讨音乐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在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相当,无统计学意义,坚持行音乐疗法在化疗第3周期、第6周期时研究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音乐疗法改善胃肠道反应的原因如下:一方面音乐疗法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唤醒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抑制恶心呕吐相关外周神经冲动的传输,增强机体对胃肠反应的耐受力。另一方面音乐疗法是通过体验音乐的乐音、内涵和表现形式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相对于药物治疗,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独特优势,患者在欣赏音乐时产生共鸣,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面,沉浸于音乐的意境中,完全处于放松状态,减轻恶心、呕吐症状[13]。在化疗第1周期及第3周期时所有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均变差,可能与病情确诊后,患者一时间无法接受自己的病情,出现应激反应,食欲下降,水分和食物摄入量明显减少有关。在第6周期化疗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进一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膳食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音乐的声波振动和频率可以提高机体神经细胞兴奋性,分泌乙酰胆碱等物质,使胃肠蠕动加快,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改善患者食欲,推断坚持音乐干预疗法,可取得更高的效果。音乐治疗具有方便、安全、易被患者接受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更好的推广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对比(分)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提供音乐疗法,有助于降低患者胃肠道反应,进而改善其机体及营养状况,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大力宣传、使用。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营养状况消化道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