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汞对接触者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

2018-11-02李婷李俊王帆徐雯吴冬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传导低剂量中毒

李婷 李俊 王帆 徐雯 吴冬梅

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广泛接触汞及其化合物,并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神经系统为汞毒性损害的重要靶器官,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常发生于当空气中汞浓度超过100 μg/m3或当尿汞浓度超过100 μg/L时[1-2]。低于这些水平时也会产生外周神经临床前期或亚临床损伤。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对汞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病例的报道,但低剂量汞接触引起周围神经功能的改变尚少有报道。为进一步研究低剂量汞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本次研究选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探索低剂量汞对周围神经系统的早期影响及亚临床变化。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100名来自同一车间、同工种的一线低剂量接触汞的工人为接触组,其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20~50岁,平均(32.8±8.2)岁;工龄2~15年,平均(8.6±2.1)年。100名非接触汞的工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龄21~51岁,平均(33.1±8.3)岁;工龄1~16年,平均(8.9±2.3)年。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工龄、工种等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工作场所空气中汞测定

作业环境中汞的浓度用AF610B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工人的8 h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用个体采样器测定,工作场所所有检测点汞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及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均在职业接触限值内(STEL国家标准为0.04 mg/m3,TWA国家标准为0.02 mg/m3)。

1.3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采用型号为迈康M800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室温25℃以上,四肢皮温不低于30℃,测定方法参照《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附录C中神经-肌电图检查方法。神经传导的检测使用表面电极、环状电极。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电流刺激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为10~13 mA,0.5 ms,感觉传导速度(SCV)为8 mA,0.2 ms。检查项目包括: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肘-腕间MCV和SCV,MCV远端潜伏期(DML),右侧腓浅神经腓骨中段-外踝间SCV。NCV以对照组±1.96s为正常界限值进行比较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接触组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接触组所检神经中尺神经及腓浅神经SCV均值慢于对照组(P<0.05,t=14.131,t=12.901),其余各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接触组正中神经DML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13.613)。尺神经D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性(P>0.05)。见表1。

2.2 接触组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比较

从表2可见,接触组中腓浅神经SCV异常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χ2=8.947)。其余神经NCV及DML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随着汞在近代工业和医学中的广泛使用,汞中毒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以往的汞中毒主要是工业相关性或者食物中受到汞污染所致,近年来各种生活相关性汞中毒、医源性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3-4]。长期慢性小剂量接触各种形态的汞会造成多个系统的慢性改变。其中脑组织是首要受累的器官,病理学检査显示视皮质神经元和小脑颗粒细胞的破坏。在汞接触和症状出现之间常有数周至数月的潜伏期[5-6]。

工业毒物中毒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常为无症状的亚临床病变[7-8]。周围神经损害是汞中毒的重要表现。汞中毒者常缺乏明确的汞接触史,多为隐匿慢性接触,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这就造成很多患者不能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治疗。特别是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汞中毒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的复杂性,容易导致误诊,应引起高度重视[9-10]。本研究接触组和对照组临床上均无四肢麻木、刺痛及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但是部分低剂量汞接触者神经传导速度已经有所改变,提示在汞接触者中NCV检测对发现亚临床危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为汞中毒所致周围神经系统的早期损伤提供客观依据。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职业防护的加强,高浓度接触汞的病例已逐渐减少,但低剂量汞接触人群仍较为常见。Franzblau等[11-15]对2 656名牙医长达10年的研究显示,仅正中神经感觉神经的峰值潜伏期与尿汞水平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有动物实验发现低剂量的无机汞可以被运动神经元选择性吸收并储存起来,从而减慢神经传导速度[16-17]。唐毅等[18-20]对汞中毒的研究也提示,针极肌电图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对于汞中毒周围神经损害的识别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显示:接触组腓浅神经SCV明显慢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尺神经SCV慢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接触组腓浅神经SCV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由此推测,低剂量汞接触对周围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本研究接触组中,SCV异常者45人,占45%,MCV异常者9人,占9%,总异常率54%,提示当周围神经受损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敏感。

综上所述,由于低剂量汞接触可能对接触者周围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应对低剂量汞接触予以重视。一方面,应对接触者作密切观察,平时加强防护,若发现有早期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应脱离汞的岗位,可给予药物干预,避免职业中毒发生。另一方面,该研究结果也提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为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1 接触组与对照组NCV及DML结果比较

表2 接触组与对照组NCV异常率比较[n(%)]

猜你喜欢

传导低剂量中毒
神奇的骨传导
中毒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西游记》中毒记
FBP重建与iDose4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