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综合管理效果研究

2018-11-02任桂英邹余粮林永洁刘庆孙妙张瑞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9期
关键词:血源性全院医务人员

任桂英 邹余粮 林永洁 刘庆 孙妙 张瑞娟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和检验等工作过程中,通过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的皮肤接触患者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或其他潜在的传染性物质,而可能发生感染的事故[1]。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件,美国每年每100人中就有5人会发生职业暴露[2]。是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重要途径[3]。有研究表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艾滋病毒通过职业暴露造成的医务人员感染率分别为20%、2%和0.3%[4]。为了解综合管理在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作用特开展了此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自2015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止。以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全院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及管理效果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采用双向性研究的方法,将2014年的资料作为综合管理前的基线资料,回顾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人群特点及暴露环节,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度和流程、组织架构。2015年1—12月作为制度、设施完善,人员培训阶段。2016年和2017年的资料为综合管理后的结果,分别统计后与2014年进行差异性比较,对管理效果做出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度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2014年、2016年、2017年,全院医护人员数分别为2 757人、3 103人、3 256人,发生职业暴露人数分别为83人、58人、46人。2016年、2017年与2014年相比血源性职业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率下降明显。见表1和图1。

2.2 各年度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2014年、2016年、2017年,全院护士人数分别为1 796人、2 025人、2 110人,发生职业暴露人数分别为66人、42人、32人。2016年、2017年与2014年相比血源性职业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率下降明显。见表2和图1。

图1 2014—2017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变化趋势图

2.3 各年度医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2014年、2016年、2017年,全院医生人数分别为961人、1 078人、1 146人,发生职业暴露人数分别为17人、16人、14人。2016年、2017年与2014年相比血源性职业暴露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和图1。

2.4 护士与医生各年度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护士与医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率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高于医生;2016年和2017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年合计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高于医生,见表4。

3 讨论

客观的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始终是存在的,职业暴露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5,6]。本研究显示该院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中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医生,与相关研究[7,8]结果一致。护士的高暴露率可能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护士从事抽血、输液穿刺等操作多,医疗工作负担重,疲劳影响行为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2]; 另一方面护士在医务人员中比例较多,人群基数大[9]。

表1 全院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表2 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表3 医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表4 护士与医生各年份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n(%)]

该研究依据2014年的职业暴露情况,通过优化流程、完善制度、改进设施、培训人员,使得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大幅降低,管理效果显著。管理措施如下。

健全管理机构。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职业防护制度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职业暴露人员、科室分布特点制定完善、细致的职业暴露处理、上报流程,防护制度,实行院、职能管理部门、科室三级管理。院级层面,成立医院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职业暴露事件的决策、处理、协调,制度、流程的制定、修改。职能管理层面,由专人管理职业暴露工作,负责指导暴露后的正确处理,资料的登记、随访、费用报销、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意见收集,全院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的统计、通告,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演练等工作。科室层面,选1~2名职业暴露责任人,负责科室人员培训,职业暴露的上报,科室演练的组织、协调,督促职业暴露人员按时复查等。

完善制度、增加防护用品。执行标准预防,加强锐利器械管理,在全院推广使用利器盒,每个治疗车配备利器盒,每个利器盒配一把止血钳,不允许用手直接装卸针头、刀片等。锐利物品使用后必须及时放入利器盒,由专人定期负责利器盒的回收和处理,利器盒1/2满时应及时更换。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各科职业暴露责任人负责定期检查,保证防护用品充足,性能良好,在使用有效期内,有记录。在全院配备非手触式洗手池,每个洗手池配备挤压式洗手液、快速免洗式消毒液,在洗手池上方醒目位置张贴7步洗手法操作步骤图。每个治疗车、病室门口配备快速手消毒液,保证医务人员在每次操作前后能方便正确洗手、消毒。在全院推广使用自动回缩安全留置针和真空采血技术。禁止手术中传递手术刀等锐利器械,手术刀应放入弯盘内由术者取用。术中禁止双人同时缝合,应一人缝合,一人打结,一人剪线,这样三人密切配合,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避免扎伤、刺伤同事。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制度知晓率。定期由相关管理人员对所有新入职人员、各科职业暴露责任人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处理流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公布分析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危险环节,在注意保护暴露人员隐私的前提下,通过身边的案例对医务人员持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10]。每个月组织职业暴露应急演练,要求护士100%,医生90%以上的人员参加,采取提问、考试、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强化内容,要求有记录,有影像资料。对实习、进修人员、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要求考核成绩90分以上方能开始临床工作。科室职业安全小组每季度进行科室职业安全防护技能培训,自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分析整改存在问题,做到持续质量改进[6]。制作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的纸质版资料和教学视频,发放到全院每一个科室,组织大家进行学习,演练。医院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通过三级综合管理,上下联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证防护用品、洗手、消毒液的充足配备,方便取用;严格锐利器械使用管理制度;开展职业防护知识、防护器具使用培训;定期进行演练;给新入职人员检查传染指标八项,给需要者注射乙肝疫苗;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在第一时间进行局部清洗、消毒,由专家根据暴露源的类别、传染性、损伤程度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估,进行相关检查、治疗,并制定复查计划;医院应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让暴露者能及时报告和进行处理[11-12],并接受定期的监测和随访,所有与职业暴露有关的检查、治疗、复查费用医院100%报销,最大程度地保护职工利益,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对于暴露后有焦虑、恐惧心理及HIV暴露人员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心理干预[13],可以使全院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下降,对于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血源性全院医务人员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健康体检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和预防对策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回顾性研究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IUD取出术致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覆盖全院科室的医院财产物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氯化锂对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