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8-11-02常青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9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康复

常青

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脑梗死。脑梗死是一种起病迅速且变化较快的疾病,患病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生活自理障碍和肢体活动能力障碍,致使患者无法正常工作,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1-3]。中医临床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合中医治疗思想,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前提,将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推向中心轨道发展[4]。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机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本文为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总结脑梗死患者康复程度,以期为今后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价值,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所选患者均经过颅脑CT及体格检查证实,病程均在10 d以内,患者仅存在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嘴角歪斜及语言能力下降等问题,但意识尚清晰,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四肢瘫痪以及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28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5±5.5)岁;实验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21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55.8±6.5)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同时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协助患者以正确的姿势侧卧于床,患肢与身体保持90°,手臂放于窗台上尽量前伸,保持手背向上,患肢微曲,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协助患者完成手指、膝盖、肘关节等被动运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2.2 实验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

(1)情志护理:为患者提供温馨、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患者情绪良好。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语言能力受阻、肢体功能异常以及治疗周期缓慢等种种因素出现抑郁、焦躁或依从性较差等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热情、细心对待每一位病患,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不同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同时有效保护患者的疾病隐私,针对治疗信心不足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针对伴肝阳上亢的患者需尽量安抚其暴躁、易怒的情绪,叮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完成治疗过程;针对血瘀气虚患者要叮嘱其多休息,保持心态平和;针对痰湿阻络患者,应鼓励其发泄心中苦恼,减轻心理负担。

(2)针灸康复护理:针灸主要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包括商阳、气冲、曲池等,以病灶侧运动区为主,进针后选择平泻法提插捻转,并配合电针刺激法,每日针灸1次,每次持续30 min,一周进行5次左右。

(3)穴位按摩护理:上肢穴位按摩:患者取坐位,护理人员站于患者患侧,用己侧拇指指腹按摩患者合谷穴,食指按摩内关,对侧拇指按摩曲池,食指按摩少海,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下肢穴位按摩:患者平卧于床,护理人员一侧拇指、食指按摩患者内外膝眼,对侧拇指按摩昆仑穴,食指按摩照海。配合髋关节外展、内旋、内收、踝关节背曲等动作。

(4)饮食指导:脑梗死偏瘫患者多为气虚血瘀,因此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食用一些益气活血的食物,例如党参、山楂、丹参等,叮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针对伴痰湿患者,可多食用薏苡仁、萝卜等促进消痰化湿。

1.3 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进行3个月后评价其临床效果。显效:运动能力明显改善,可自行完成日常活动;有效:上肢肢体运动有所改善,下肢运动无明显变化;无效:上述病情未发生变化或加重。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数据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SPSS 19.0的软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护理工作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NIHSS及Fugl-Meyer评分情况

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病死率较高,但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部分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全方位治疗,一些偏瘫、失语等症状得到良好治疗[5-7]。目前针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逐渐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增加穴位按摩、针灸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气血逆乱、脉络不通、气虚血瘀等症状,恢复肢体运动能力,缓解其不良症状等,帮助患者快速康复,降低病死、致残率[8-10]。本次实验研究中将中医康复护理引入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工作中,通过中医特有的情志护理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减轻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通过辨证饮食改善患者整体自身机体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状态[11-1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NIHSS及Fugl-Meyer评分变化()

表2 两组患者NIHSS及Fugl-Meyer评分变化()

?

本组实验为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选取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因此,针对患有脑梗死偏瘫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