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DR对颈椎病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2018-11-02霍红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9期
关键词:骨质增生椎间盘颈椎病

霍红丽

颈椎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进而导致骨、关节等发生增生性肥大等引起的血管、神经、脊髓受压的一种疾病[1]。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要参考指标[2]。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和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使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本文通过对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6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DR诊断和16排螺旋CT诊断在颈椎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6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主要为头晕、颈肩部僵直、疼痛,头晕,手指发麻,放射性疼痛,吞咽困难,偶有下肢乏力等情况。其中76例患者采用DR检查诊断为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为观察组。观察组男女比例36/34,年龄38~65岁,平均(46.63±5.38)岁;其中7例为椎间盘突出,5例为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26例为颈椎生理曲度变化,23例为颈椎骨质增生,7例为韧带钙化,1例为椎管及侧隐窝改变,1例为横突孔改变。对照组男女比例39/37,年龄39~66岁,平均(47.08±8.12)岁;其中10例为椎间盘突出,6例为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24例为颈椎生理曲度变化,25例为颈椎骨质增生,5例为韧带钙化,4例为椎管及侧隐窝改变,2例为横突孔改变。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DR诊断,选用双平板DR数字化X光机(IMIX2000)。患者检查过程中取站立位,对患者的颈椎进行正侧位拍摄,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双斜位拍摄,分析拍摄照片,并总结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SOMATOM Emotion 16-Slice Configuration)进行诊断,患者检查过程中取仰卧位,对横断位进行摄片,设置层厚为2 mm,层距为2 mm,扫描范围为患者颈部1椎体上缘开始,直到胸1椎体的水平位,完成扫描后选取患者C2~7椎间隙进行重建,层厚为1 mm,层距为1 mm。

1.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数据均由专业统计医师录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和%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8.57%(69/70)、85.53%(65/7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诊断结果分析

对照组76例患者采用DR诊断结果表明,6例为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颈椎滑脱以及曲度呈阶梯状;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患者5例,其中3例为颈椎间隙变窄,2例为钩锥关节改变;25例颈椎体骨质增生患者,在患者颈椎体前、后、侧缘均有增生;韧带钙化患者主要表现为椎旁韧带钙化。CT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仅有1例颈椎骨质增生患者未检出。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颈椎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患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3]。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4]。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患者的诊断主要以DR检查为主,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正位、侧位和左右斜位进行摄片检查[5]。该方法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诊断出病变部位,但是其检出率与CT检查相比,其检出率较低,因此,DR逐渐被CT诊断所取代。DR诊断可以从摄片中观察患者颈椎体是否存在增生情况,同时可以观察有无钙化情况、颈椎间隙是否变窄以及椎旁韧带等部位的改变[6]。DR诊断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迅速,且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7-8]。16排螺旋CT诊断可以更加全面详细的观察患者椎间盘的病变情况,且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厚观察患者微小结构的改变,且具有强大的重建功能,不仅对患者的横断面扫描,且可以对患者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三维成像情况进行扫描和图像重建,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9-10]。同时可以有效的检查出患者椎间盘是否存在病变情况,以及横突孔是否变小或变形等,有助于全面的观察患者钩椎关节突退变以及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同时通过对矢状面进行分析,有助于观察椎间盘脱出等情况,以及对硬膜囊压迫等情况[11-1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6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DR诊断的检出率(P<0.05)。

综上所述,颈椎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仅通过临床症状无法准确诊断疾病,往往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CT和DR均是临床诊断颈椎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两者相比CT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骨质增生椎间盘颈椎病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骨质增生问与答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藏药骨精药酒治疗骨质增生临床观察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