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哌啶醇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8-11-02陈子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哌啶难治性脑梗塞

陈子龙

呃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多由于食管、胃、肝脏等疾病刺激膈肌所引起[1-2]。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然消失,无需采取特殊的干预治疗[3]。但是少数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呃逆,影响说话、进食以及患者睡眠,一般临床上将持续48h以上而不能缓解的呃逆称之为“难治性呃逆”,也别称为“顽固性呃逆”,此类患者一般多伴有其他疾病,如胃癌、脑部肿瘤以及脑血管意外、尿毒症、心肌梗死和心包炎、胸膜炎、手术术后等[4-5]。目前关于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并发难治性呃逆的临床报道较为鲜见,本研究针对此类患者,探讨分析氟哌啶醇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1.28±7.39)岁,呃逆病程 2~8 天,平均病程(3.79±1.28)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3例,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表1 两组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x±s)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相关诊断标准[6],且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2)符合难治性呃逆临床诊断标准[7],病程≥48h;(3)脑梗塞病情稳定,处于疾病康复期;(4)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功能损害,影响药物代谢;(2)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3)合并严重感染;(4)既往有针灸穴位注射晕针史患者;(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 法 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规格:1ml∶5mg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泰安制药厂,批号H37024042)肌肉注射,5mg/次,1 次/天。观察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常规消毒后使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氟哌啶醇注射液5mg,垂直刺入足三里穴,出现酸胀感、回抽无血后快速推药,每穴注射2.5mg,1次/天。7天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呃逆发生频率以及持续时间;(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参照《内科学》[8]中相关标准。显效:呃逆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2周内未再复发;有效:呃逆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周内偶有再次复发,但均能够自行缓解;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2.2 两组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呃逆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呃逆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治疗前后呃逆发生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比较(x±s)

2.3 两组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血清MTL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T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T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T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两组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MTL 变化(ng/L,x±s)

3 讨论

呃逆是一种膈肌痉挛性爆发性的异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迷走神经反射或对膈神经、膈肌的直接刺激使膈肌与肋间肌不自主发生同步痉挛性收缩,瞬间产生强烈的吸气运动,同时伴有声带闭合的一种伴有不适感的特殊吸气声[9-10]。呃逆的反射弧包括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以及传出神经[11]。按照呃逆的病因,可将其分为中枢性呃逆以及反射性呃逆两大类,其中中枢性呃逆主要指病灶直接或间接对呃逆反射中枢造成刺激,即刺激脊髓(C3~C5)以及延髓;而反射性呃逆主要是直接对颈部、胸部膈神经以及迷走神经的刺激[12-13]。脑梗塞后并发难治性呃逆可能上述两种原因均包含在内[14]。脑血管疾病患者呃逆可在发病初期便出现,一般主要见于延髓附近脑血管病变患者,如脑桥病变、小脑出血以及四脑室出血;而脑梗塞晚期出现的呃逆患者,一般病变在脑干以上,疾病后期继发延髓功能受损后可出现难治性呃逆[15-16]。

难治性呃逆可影响患者饮食、睡眠,导致脱水、失眠、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抑郁、呼吸抑制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同时延长了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期,病情严重患者甚至会发生胃食管反流、窒息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7]。

本研究探讨分析氟哌啶醇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氟哌啶醇具有着强大的神经安定以及镇吐作用,其对难治性呃逆的治疗机制可能与氯丙嗪镇痛止呃的作用相似,通过对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作用,从而抑制延髓呃逆中枢调节部位[18]。中医学认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致呃逆。足阳明胃经联络胃与膈,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针刺足三里可以使胃气和降、呃逆自止[19]。研究[20]显示,采取穴位注射使药物在穴位被吸收,可对穴位产生持续的刺激从而增强疗效,充分发挥穴位以及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氟哌啶醇穴位注射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较肌肉注射效果更佳。

关于脑梗塞后呃逆患者血清MTL水平变化,研究[21-22]显示,脑梗塞后患者胃泌素水平较正常值明显增高,而胃泌素的异常分泌可能是引起脑梗塞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从而引发患者发生呃逆症状。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MT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TL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由于对照组。提示采取氟哌啶醇穴位注射可有效降低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患者血清MTL水平,从而改善患者呃逆症状,这可能是脑梗塞难治性呃逆治疗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氟哌啶醇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难治性呃逆具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有助于患者血清胃动素水平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哌啶难治性脑梗塞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基于新型多孔二氧化铅电极处理哌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