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8-10-29马玉峰徐明娟

文教资料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大学生

马玉峰 徐明娟

摘 要: 针对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及投入不足、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等问题,提出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高校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优化高校课程设置,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增加教师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 产学研合作 创新型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创新的关键在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产学研合作即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在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1]。

1.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调查数据[2-4]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参与创新活动及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当今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其次学生对参与的创新活动缺乏恒心和毅力,一旦遭遇挫折,便失去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对参与创新活动漠不關心,对创新活动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另外,学生参与的创新活动多以指导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导致创新活动成果较少,造成学生自主探索意识薄弱,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1.2传统教育理念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以灌输式被动学习为主,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意识不足,这种灌输式教育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发散式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阻滞,思辨和变通能力匮乏,导致学生投身创新实践活动的勇气和能力欠佳,加之学生知识面窄,思维单一,创新意识薄弱,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易遭遇挫折和失败,之后将产生很强的挫折感,使得本来就不高的创新激情、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被消磨殆尽,从而进一步限制大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和热情。

1.3创新投入不足,氛围不够浓厚。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相对匮乏,甚至某些学生需要自筹资金参与创新活性,尽管现在各级政府和高校对创新投入略有增加,也设立了很多级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课题,但能够参与这些课题的学生仍占少数,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5, 6]。目前此类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基本都是兼职,受科研和教学压力的影响,对创新活动的精力投入有限,抑或缺乏相关的指导经验,使得学生的创新研究浮于表面,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直接导致学生对创新活动认识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创新研究氛围,造成创新活动缺乏有效的吸引力。

2.以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根据人才培养规律,产学研三方均可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动者、维护者和受益者。通过产学研合作,可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7]。

2.1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7]。企业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暑期社会实践、认识学习和顶岗实习,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授课,使学生真正学到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最实用的技术与技能。此外,企业也可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改革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8]。

2.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中坚力量。

创新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革新高校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和评价考核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和产学研合作力度等措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2.2.1推进高校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革新。

新形势下,高校应打破传统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束缚,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9]。高校应革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教学等方法,课内外相结合、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名人讲座、训练营、研讨会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及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优化高校课程设置,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设置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同时,增设实践课及与创新相关各类选修课,并增加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制定完善的选课制度,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选择度,使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跨专业、跨院系选课;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10]。同时高校应改革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引入创新和科研学分机制,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采用创意方案设计、成果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对专业能力进行考查[11]。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方式获取创新和科研学分,使创新和科研学分可部分替代课程学分,以提高学生自主钻研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2]。

2.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

高校应加强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创新教育教学水平[13]。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与实践,提升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对创新教育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提升创新教育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对学生参加的各类创新课题、竞赛项目及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10]。

2.2.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

高校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实习或科研场所,或联合科技攻关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让高校人才和企业需求优势互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可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资源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同时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自信心,从而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的局面,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2.2.5完善激励创新机制,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建立并完善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高校可利用绩效考评制度,将教师指导的创新课题及取得的成果在教师考核评优、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时给予特殊政策,充分肯定教师的劳动成果[14]。对于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创新课题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计分等,并与学生的学位申请、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挂钩,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15]。

2.3加深产学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纽带作用。

科研机构作为产学研的成果和技术创新主体之一,担负着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同时是校企间产学研合作的纽带[16, 17]。企业和高校通过委托项目研究、共建合作研究中心、组建校企联盟、共建实验室等形式深化产学合作,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纽带作用,将科技成果和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增加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稳定性和技术服务的有效性。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获取技术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取资金支持,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了技术知识转移、投资获益的多方共赢局面[18, 19]。

3.结语

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优势共享,努力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进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同时,积极联系政府和用人单位,积极向政产学研用转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对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玉娥.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7):167-169.

[2]侯海荣,向欣,唐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基于对吉林省2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30-37.

[3]张秋云,蔡杰,张红霞,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及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9):39-41.

[4]蒋永荣,方成,夏金虹.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5(7):45-48.

[5]马新飞,郑晓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6):48-51.

[6]高瑞苑,张海容.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80-182.

[7]刘成峰.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8(3):67-68.

[8]林敬,戴兢陶.政产学研协同作用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8(3):227,234.

[9]许泉,刘欣.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6):40-43.

[10]瞿浩,何家霖,宋之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9-12.

[11]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2):71-75.

[12]王春霞,郑海英,霍春宝,朱延枫,耿大勇.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5,18(6):102-105.

[13]端木双全,葛柳燕,骆海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以苏州市国际教育园南区高校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106-107.

[14]朱新力.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44-146.

[15]高荣礼,符春林,蔡苇,陈刚,邓小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61-162.

[16]陈恒,初国刚,侯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动力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8,15(4):548-556.

[17]付俊超.產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18]冯海燕.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8):74-78.

[19]孙萍,张经纬.市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及保障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6):17-2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马玉峰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