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10-24高芳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胃脘穴位

高芳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

胃脘痛是一种以胃脘近心窝部位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胀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纳呆以及疲乏无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对此疾病主要采取常规治疗另辅以常规护理干预,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对此疾病主要从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调理以及穴位护理着手[2]。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32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32例胃脘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6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全面;②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胃脘痛的诊断标准;③护理依从性佳。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妇女;②合并严重心、脑、肾疾病。实验组男6例,女10例;年龄18~78岁,平均(45.23±7.20)岁;病程 2~25 d,平均(13.35±4.26)d。对照组男 10例,女 6例;年龄 20~75岁,平均(44.10±7.68)岁;病程 3~28 d,平均(12.64±5.80)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同时该研究已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嘱咐患者卧床休息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症候护理:采用和胃止痛(刺激中脘、足三里)与温中健脾法(刺激神阙穴)护理患者所表现出的胃痛、纳呆与四肢不温等症候。(2)特色中医护理:①耳穴按压:取患者耳部主穴:胃、脾、胆、神门及十二指肠,配穴:肝、三焦、内分泌及天枢,使用75%酒精对耳部进行局部消毒后,使用王不留行粒贴在患者所选耳穴上并用0.3 cm胶布固定,以手按压,2 min/次,如果胃脘痛发作,应随时反复强力按压,直至疼痛缓解;②穴位按摩:对胃脘胀满患者按摩其腹部;对胃脘疼痛患者按摩其中脘、梁丘、胃俞以及足三里穴;对嗳气、胃内反酸患者按摩其中脘、天突、内关、合谷以及足三里;对纳呆患者按摩其中脘、内关、合谷、丰隆、阳陵泉以及足三里,采用点揉法按摩,10 min/次,2次/d;③中药穴位敷贴:对胃脘胀满患者取其脾俞、胃俞、肾俞、天枢、中脘以及神阙等穴位进行敷贴;对胃脘疼痛患者取其梁丘、中脘、胃俞以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敷贴,中药敷贴方中组成为白芷、白芥子、肉桂、干姜及吴茱萸等,6~8 h/次,1 次/d。 (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一些质软、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忌食肥甘厚味与煎炸热性之品。(4)情志调理:中医中的“七情致病”理论认为“脾在志在思”“肝在志为怒”“脾胃在表里”,而“七情”异常均可引发胃病,所以中医认为调节“七情”可治病。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陶冶情操,保持情绪稳定,平时多与人聊天,说出心里话,同时护理人员多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内心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①临床疗效:相关体征完全消失,且症状改善超过95%为治愈;相关体征与症状改善率为70%~95%之间为显效;相关体征与症状改善率为60%~69%之间为有效;相关体征与症状改善率低于6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②主要症状积分:包括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以及纳呆等症状,症状积分越低代表症状越轻。③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定,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④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定,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主要症状积分

干预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①P<0.05

组别 胃脘胀满干预前 干预后胃脘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嗳气、反酸干预前 干预后纳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16)实验组(n=16)t值P值7.62±1.52 7.79±1.68 0.300 0.766(4.25±1.20)①(2.85±1.16)①3.355 0.002 7.52±2.05 7.83±1.77 0.458 0.650(3.86±1.58)①(2.56±1.37)①2.487 0.019 7.20±1.58 7.47±1.75 0.458 0.650(4.04±1.37)①(2.68±1.12)①3.074 0.005 7.18±2.10 7.43±1.86 0.357 0.724(3.84±1.68)①(2.32±1.03)①3.085 0.004

表 3 两组 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 3 两组 SF-36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①P<0.05。

组别 生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心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总体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16)实验组(n=16)t值P值65.23±7.15 63.18±6.80 0.831 0.413(72.30±7.34)①(78.40±7.35)①2.349 0.026 62.10±8.32 60.58±7.72 0.536 0.596(69.42±7.65)①(79.27±8.24)①3.504 0.002 67.22±7.72 65.30±8.15 0.684 0.499(73.26±7.78)①(80.12±7.15)①2.597 0.014 66.32±7.08 64.28±7.35 0.800 0.430(71.68±7.85)①(78.38±7.30)①2.500 0.018

3 讨论

胃脘痛即为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引发此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为临床上极为多见的消化系统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近年来,临床对胃脘痛在治疗的同时常辅以常规护理干预,但效果不太理想,同时长期服药不但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还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损伤机体[4]。因此,对胃脘痛采取何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成为近年来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

中医学将胃脘痛归属于“胃痛”“胃气痛”及“肝胃气痛”等范畴[5],中医认为胃脘痛是因外邪侵袭,恼怒过劳,饮食不节,起居失宜而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5]。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主要症状积分、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有效率、SF-36评分均与李晓琴[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中医护理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该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分析其原因为:中医护理方案通过刺激患者中脘、足三里、神阙穴等进行有效症候护理可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耳穴按压法可通过按压耳穴刺激经络,促使经络通畅,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穴位按摩法属于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对穴位进行按摩而疏通经络,进而通达气血而平衡人体阴阳[7];穴位敷贴疗法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同时应用药物散发出的辛热进而发挥出温胃散寒的作用[8];通过饮食指导可减少不合理饮食加剧病情的发生;通过情志调理改善患者“七情”,缓解其负性情绪,从而改善患者胃部相关症状。

综上所述,对胃脘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胃脘穴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