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对策研究

2018-10-23祝俞佳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财务舞弊治理对策内部控制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频繁发生,财务舞弊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进行分析,阐述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的难点,以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财务舞弊;内部控制;治理对策

一、引言

从贵糖股份的重大会计差错到北大荒的衰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暴露无遗,财务舞弊的背后是内部控制薄弱和行业监督不严的表现,舞弊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使得注册会计师陷入职业危机,受到了审计职业界的重点关注。

财务舞弊是指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主要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

如果企业发生财务舞弊,公司的控制结构会削弱,公司治理的效率下降,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审计质量评估降低,将会严重威胁市场参与者对财务信息的信心,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1.政治动机

有一些企业受到政治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因为政府的相关政策变化使公司的财富发生转移,这些企业称为政治敏感型企业;而另一些企业受到政治的影响较小,或者几乎不受到政治的影响,不会因为政府的变动以及相关政策的颁布发生财富的转移,这些企业称为非政治敏感型企业。不同企业对政治的敏感度不同,政治敏感型企业对企业利润增加有强烈的政治动机,由于这些企业的高层大多拥有一定的政治身份,他们把自己的前途寄希望于企业的业绩上,因此,为了自身的利益,难免有些领导者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政治动机还体现在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和更大数额的投资资金,通过政治领域的官员牵桥搭线,利用法律的漏洞,在税法边缘徘徊,企业的目的明确,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增加财政收入,但政治动机出于何种政治目的,纯粹的政治关系还是利益集团的合谋,主动权在于企业高层领导的意见,但不纯粹的政治动机最后未必会成功,政府作為市场的监管者,既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也有维持市场秩序的义务,因此,能跨过门槛的企业只是少数,进入市场后,还会面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即使侥幸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适应丛林法则,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一环扣一环,步步为营,才能瞒天过海,只是这样的政治成本是否已超过企业当初预算成本,其中丧失的机会成本可能已经超过付出的沉没成本,这样的政治成本是否代价太大了。

2.利润动机

利润最大化是大多数企业的原则,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约束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从会计角度来看,利润是股东价值的来源,也是企业财富增长的来源。因此,企业为了最大的获得利润,会尽可能的增加成本,降低账面利润,减少税收,实现利润与成本之差的最大化。

企业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取的企业利润可能会反应在财务报表上,也可能会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以减少利润,进而减少税收;企业以不合理的方式取得的企业利润,不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以“私账”的形式存在,利润的动机驱使企业做出一系列的行动。

3.股市动机

对于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摘牌不惜虚增企业利润,因为一旦退市将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资金链的短缺,而重新上市又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于是,有些上市公司即使冒着可能会被发现财务舞弊的风险也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改动,表面上这不但有利于股东的利益,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实际上却潜藏了重大的财务危机。

不良的股市动机,对于股东和企业影响都是巨大的,股市的波动影响着众多股民的利益,社会影响反映强烈。

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难点

1.独立董事缺乏相对独立性

我国上市公司通常设立独立董事职位,他们不是公司股东,又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之外的其他职务,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控股股东及其选任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与公司进行的关联交易等进行监督。但是在现实的企业中,独立董事一般与企业有密切的关系,无法做到完全独立监督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造成了上市公司财务中的治理难点。

2.股权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有些上市公司由少数股东控股,形成了少数决定多数的决策机制,持有少量股份的多数股东没有话语权,得不到股东应有的权利,我国2004年的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绝对持股份额占总股本超过50%以上的有850多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80%,其中:89%是国家股东;75%是法人股东。有表明: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64%;国有股在非流通股中占74%,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形成了畸形的股权结构,使公司重大财务决策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3.信息披露失实,损害股东权益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实,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上市公司为了不影响股价,减少股价的波动性,在发布财务报表时修饰当期的利润,促使外部使用者增持该公司的股份,推动股价上涨,但这是以虚假的数据骗取投资者的资金,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注资,当股价严重偏离公司价值时,国家开始关注公司的财务结构,此时财务舞弊东窗事发,股价迅速下跌,最大的受伤者是广大的股民,信息披露的失实,是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能真实的作出审计报告,遵守客观性、准确性、独立性原则,则不会有严重的财务舞弊事件发生。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应对策略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发生财务舞弊最大的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如果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会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建立有效的公司结构是形成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

2.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

在现代经济中,拥有有效的内部公司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和外部治理机构相协调才能预防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公司外部的治理机构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疏忽导致审计结果与企业财务情况不符,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职业水平未达到行业水平,职业道德不高,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未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审计活动,事务所与内部财务人员联合进行财务舞弊,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发现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

3.行业的法规监督

在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时,行业的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阻拦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最后門槛,近些年来,我国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披露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企业信息的披露机制,我国现有的会计法规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会计法》,这是会计领域的最高法规;二是国务院制定的有关会计的相关法规;三是由地方政府和业务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它是以不抵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的。其他相关的规定也在逐步完善,以加强行业的监督,创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五、结语

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可能出现财务舞弊现象,为了有效的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企业应该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和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遵守市场的准入原则,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做到公正、客观、独立,同时政府应该加强行业法规监督,切实推动防范财务舞弊体系的建立,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氛围。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内部控制学[第三版].2017.1

[2]于慧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分析[J].中国商贸.2009.07

[3]代晋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防范对策研究-以欣泰电气为例.2015.12

[4]方国强.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基础[J].经济与发展.2003.3

作者简介:祝俞佳(1997.06- ),女,汉族,浙江桐乡人,本科,浙江农林大学,研究方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财务舞弊治理对策内部控制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分析及启示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