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研究

2018-10-20宗杰陈红史丽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高校

宗杰 陈红 史丽萍

摘要: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方面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往的高校教育理念和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的培养模式和目标在不断更新。在十九大召开后的经济发展中,高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培育应用型人才,旨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新的教育理念,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依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重新定位自身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高校;学科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7-0013-03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断多元化,信息产业不断更新换代,世界化大格局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趋向多元,这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人才的激烈竞争使得高校开始思索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和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也是高校持续发展的核心,只有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所处区域不同,具有不同的历史性,因而有着不同的学科特点和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使得高等教育领域大跨步向前发展。但是,目前黑龙江省处于攻坚克难的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大,而当地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在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黑龙江省高校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对照本校自身学科专业建设问题,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步伐,这是黑龙江省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黑龙江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1学科专业建设由独立培养转向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一直以来,许多地方的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都是独立培养的,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专业优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新兴的学科、高新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等方面仍存在学术水平与师资力量不匹配的问题,所以需要不断探索新型学科专业建设模式。例如,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实施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以促进联盟成员的学科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区域间的交流障碍,创新了组织培养新路径。黑龙江省同样采用了这种创新模式,“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部分高校倡议,省内十余所高校参与组建,致力于发挥省内的高校学科专业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培育优质人才,这种学科专业建设新模式从高校的独立培养走向了联合培养,甚至部分高校和国外的高校共同培养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接受更多元化的知识,新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学科专业建设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

高校发展的基础是其学科专业,高校生命力的表现为它的专业能力和特色。因此,高校若想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则必须不断挖掘专业优势和特色,提高学科的水平和质量。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并不像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高校一样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但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毗邻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也使得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黑龙江省高校在学科设置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地探索优势的特色学科。在2017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紧紧围绕我省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和建设基础并重,统筹推进全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1]以往,黑龙江省在农业以及煤炭产业发展上具有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优势已经变成了劣势,急需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掘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黑龙江省的高校在学科设置建设上也在考虑这一方面,不断创新新的学科专业,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3学科专业建设更加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不同地域的高校由于其所处地域的不同、历史因素的影响,使其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中形成了不同的特色。高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社会发展需要培育人才,所以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标尺,不在于其拥有的名师和重点学科,而在于其学科专业是否依据本地区经济水平和需要而建设,要看其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满足本地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否能够培育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优秀毕业生。在2017年9月28日上午,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在主持召开的省内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看到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看到省内高水平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可以对提高龙江市场化程度、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发挥特有的重要作用,要从战略上补短板,大力加强学科建设。”[2]可见黑龙江省的政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的期望,对于学科建设的发展,不能仅仅地局限于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之间的交流,更应该注重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需要,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压力,更为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培养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4学科专业建设更加注重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微博、微信等微事物为载体的新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缩短了信息的时空差,使得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更多地了解国内和国际的事情,许多高校大学生早已使用网络了解世界,或者使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新变化对高校的学科专业授课模式提出了挑战。许多优秀的前沿理论在网络上就能找到,这对高校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黑龙江省地处内陆,由于其地理原因,更应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采用现代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应对挑战,积极利用新技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表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3]因此,地方高校要积极运用国家提供的网络和数字资源加强自身学科专业建设,这是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发展“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服务平台和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构建新型“互联网+”的教育模式,致力于打造教育资源丰富便捷的网络化校园。例如,许多学生平时会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平台了解本专业新的学术理论,在毕业时也会利用高校就业生平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打造優质的教育服务平台和不断更新教育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势在必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黑龙江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科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专业发展是高校发展的核心。”[4]我国许多地方的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都大同小异,彼此参考,甚至仅仅围绕中央要求按部就班,这样具有盲目性,没有凸显出自身的优势,与本地区的区域优势或区域急需产业之间联系得不够紧密。目前,黑龙江省去产能现状造成了经济面临新的发展局面,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对于黑龙江省的高校来说,还不能积极应对黑龙江省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无法抓住资源优势进行学科定位,设立与其契合度高的相关专业,不能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之间的矛盾,适应黑龙江省发展需求是众多省内院校所面临的严峻任务,许多学科专业与本地区、甚至与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这将会造成高校生毕业就业困难的局面。

2高校的学科设置还不尽合理

由于地域不同,地方高校的学科基础也不同,学科结构和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也不同。但是一直以来,国家对于地方大学并没有依据其地域特点制定学科专业建设的不同目标,反而无论是教材、教学计划还是专业设置都整齐划一,忽略了地方的区域性和特殊性,没有在互补方面和学科分工上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了浪费学科资源的现象。黑龙江省部分高校追求学科专业的多而全,忽视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科基础,忽视了学科的建设质量和学科内涵,从而导致部分高校的基础学科薄弱,学科设置具有盲目趋同性,导致学科结构缺乏均衡性。

3高校的学科专业团队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黑龙江省许多高校的学科人才队伍整体总量不多,缺少水平卓越的学科带头人,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学历、年龄、职称等方面都不合理的现象,学科专业团队缺乏创新能力。部分高校由于投入的经费不足,科研环境受限,因此导致学科专业建设模式不够成熟和完善,不能有效地整合教育的资源,影响了整体团队的水平。这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无法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等有关,而一些优秀的人才出于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考虑,也可能会选择具有更为广阔发展前景的南方院校和研究所,这使得黑龙江省的人才总体数量较少,人才留不住现象时有发生。

4高校缺乏学科专业的预警和退出机制

黑龙江省的高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整体来说,部分学科的方向稍显陈旧,缺乏优势和特色,尤其在研究和发展方向上;许多交叉学科的发展缓慢,与国家和省情相适应的新兴学科发展同样缓慢,即使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许多院系的学科研究间存在着相互重叠的资源浪费现象。应对这些现象,应建立学科专业的预警和退出机制,对于就业率不高,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应进行预警或调整,合理调配资源配置,将师资和资金用于发展优势专业。

三、加强黑龙江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对策

1构建符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

高校办学应当为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根据黑龙江省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性质,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培育产业需要的人才,发展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特色学科,这样可以更好地为本省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黑龙江省政府依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其中提出了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是扩大对俄贸易,同时作为农业大省,一直致力于面向市场,发展现代农业。那么省内的高校,必须了解省情,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在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寻找特色学科的生长点,比如加大对对俄贸易、农业电商的研究和发展力度,寻找和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需求,提升本地区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2科学规划学科专业结构

以往黑龙江省的许多高校都致力于建设综合性大学,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没有认清本学校的教学实际条件,反而盲目跟风增设了一些本身并不具备优势的热门学科,追求高校学科的全面,这就导致了学科专业建设的力量被分散,致使学科专业缺乏特色,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不高等负面结果。因而,在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上,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要注重优质且精致,注重科学地规划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黑龙江省的高校应当选择内涵式的发展方式,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合理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在开设新专业时,应当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不能忽略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水平,只有充分考虑办学实际,才能不会浪费资源,使各学科专业间做到协调发展。

3创新考评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助力学科专业建设

黑龙江省的许多高校作为地方高校,面临着学科专业团队的整体水平不高、学科基础薄弱、学术环境不优、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尤其是黑龙江省地处东北,经济不够发达,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创新教学和科研的绩效考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高水平人才。目前,黑龙江省的许多高校对于教师的考评方式都千篇一律,在人才引进机制上与发达地区的高校也有差距,只有努力创新,才能突破人才不足的瓶颈,促进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

4推进教育信息化,拓宽专业培养渠道

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实施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目前,已经有二百多门课程在央视网、网易平台等网站以免费的形式向全社会开放,已经得到社会上的良好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十三五”教育规划中,强调了要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推进国家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争取基本实现高校被互联网全面覆盖,同时要建设与教育基础数据相关、与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相关以及与教育管理相关的服务平台,这些都为黑龙江省的高校提供了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的途径,成为了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

5完善高校专业动态调整预警机制

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文件,扩大了地方高校在办学上的自主权,增强了学科专业建设独立性。但是由于许多高校盲目设立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资源浪费,教育质量和水平下降。所以,黑龙江省的高校应当依托本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依据本学校的办学条件,科学规划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规模,动态地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陈旧的、与区域经济不相符的专业,可以对其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裁撤取消。可以说,完善高校专业动态调整预警机制对于国家、本地区、高校、教師、学生等多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也需要招生、就业、人事等部门的协调,才能使这一机制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黑龙江省的学科专业发展应当在把握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发展学科专业特色,争取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体系,助力本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规[2017]9号)[EB/OL].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17-12-11.

[2]黑龙江省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建设座谈会[N].黑龙江日报,2017-09-29.

[3]王金泉.基于鄂尔多斯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0):7—8.

[4]徐世浩.经济转型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0(3):103—105.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mphasizes that we shoul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to achiev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process in China, the past educational ideas and patterns are gradually unable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society, the training mode and goa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onstantly updated.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Nineteen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hich aims to adapt to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and new educational idea. In this proce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orient the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cours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iversities;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責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高校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