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术式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8-10-17梁峰李飞聂双发高晓斌

西部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耻骨补片修补术

梁峰 李飞 聂双发 高晓斌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肝胆外科;2.胃肠外科,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腹股沟疝属临床常见腹部外科病,多出现于大腿和腹壁相交处,指腹内压力上升,导致腹腔内脏于腹壁缺损、薄弱处突出体表[1],包括斜疝、直疝、股疝等,发病率为2‰~4‰,老年患者居多[2]。腹股沟疝患者无法自愈,需通过手术治疗[3],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得到推广,临床应用较多的包括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illikan、Rutkow等)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Stoppa、Kugel等)[4]。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分别应用Rutkow术和下腹正中切口Kugel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指导腹股沟疝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Rutkow组(采用Rutkow法)和kugel组(采用Kugel法)。Rutkow组65例,其中男61例,女4例;年龄28~85岁,平均(67.18±6.41)岁;左疝31例,右疝34例;直疝7例,斜疝54例,股疝4例;原发疝62例,复发疝3例。Kugel组65例,其中男60例,女5例;年龄30~84岁,平均(66.87±6.62)岁;左疝30例,右疝35例;直疝8例,斜疝53例,股疝4例;原发疝61例,复发疝4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参照《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5](以下简称指南)中腹股沟疝的医学定义:①发病部位位于腹股沟区。②形成具有疝被盖、疝囊、内部容物、疝环的结构。③疝囊突出体表。典型患者可据体检、症状诊断;难以明确诊断可采用MRI或CT辅助检查。且本文中的分类均参照《指南》执行。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指南》中制定的腹股沟疝诊断标准[5]。②年龄≥18岁。③单侧腹股沟疝。④局部麻醉。⑤拟行手术治疗,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临床资料完整。

1.4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或造血功能障碍者。②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5 方法 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参照《指南》[5]采取相同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包括:①一般处理:术前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及心、肝、肾功能。若患者合并内科疾病,需在术前进行评估,对合并循环、呼吸系统病症者,应治疗病情稳定后行手术。②抗生素使用:对糖尿病、免疫力低下、高龄、肥胖等高危患者,建议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③行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方式如下。

1.5.1 Rutkow组 修补材料采用充填式补片(产自美国巴德),包括网眼补片及梅花瓣状片材。患者取仰卧位,行局部麻醉,于腹股沟处取6cm长斜向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各层切开,避免破坏髂腹下神经,至腹外斜肌腱膜行5cm切口,将其下叶与精索、上叶与腹内腱膜进行分离。提起精索及提睾肌纤维向上游离,找到疝囊将其高位游离,至高于颈部。若疝囊尺寸较小将其翻入腹腔,若尺寸较大则横断,远端不做处理,近端予以闭合,将其推送入腹腔,将网塞置入腹膜前、精索后(对于女性患者置于子宫圆润带前),并将其与四周组织缝合;再将平片置于腹股沟管的后壁,缝合固定至斜肌腱膜,并行燕尾状交叉法将精索固定。逐层关闭伤口。

1.5.2 Kugel组 修补材料采用聚酯补片(产自美国巴德)。患者取仰卧位,行局部麻醉,于耻骨起向上行5cm左右长下腹正中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各层切开,至腹膜前间隙,在耻骨后方至髂前上棘范围内充分游离间隙,并暴露出肌耻骨孔、输精管、髂血管、耻骨梳韧带等,找到疝囊,若尺寸较小可整体拉出至外侧,若尺寸较大则横断,远端不做处理,近端予以缝合,将内宽外窄状补片置入耻骨结节,补片尺寸需比边缘外扩≥3cm,尖锐端朝向髂前上棘,圆弧端定位至耻骨结节,隆起面指向筋膜,缝合固定,逐层关闭伤口。

1.6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以行完麻醉为手术开始,伤口缝合完毕为手术结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指患者恢复至可正常生活)时间[6]。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阴囊水肿、腹股沟区域疼痛、神经异常、疝囊积液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详尽记录,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7]。③术后疼痛及复发情况:定期随访或组织复诊,分别于术后当天、1月、3月及6月,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记录。分值为0~10,分值越大疼痛越剧烈;记录患者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Rutkow组术后阴囊水肿、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Kug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神经异常、疝囊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ugel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Rutkow组(P<0.01),且两组并发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未留下明显后遗症,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10-2)]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各阶段,Kugel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Rutko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Rutkow组共有2例复发,Kugel组无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n(×10-2)]

Table4Comparisonofpostoperativerecurrenceinthetwogroups

组别n复发未复发Rutkow组652(3.08)63(96.92)Kugel组650(0.00)65(100.00)22.031P0.154

3 讨论

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腹腔内压升高、腹壁薄弱缺损导致[8]。现代医学认为腹股沟疝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创伤、代谢、解剖、蛋白水解作用等多重因素有关[9]。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1887年医学界提出疝修补术,1988年以来无张力疝修补法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近年来研究热点包括修补方法、补片材料等,以期通过研究及对比,寻求镇痛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10-11]。以Rutkow法为代表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较传统修补法预后更好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法也存在诸多缺点:①植入材料为聚丙烯,材质硬且无法被机体吸收,可导致较为严重的局部增生及手术区域腹壁僵硬,甚至可由于网塞侵蚀导致肠梗阻[12]。②术后疼痛较为严重,网塞及平片在固定缝合时可能将神经误缝合;疝环填充物可对精索血管起到压迫作用,导致出现疼痛以及血流不畅[13]。③术后并发症较多,需游离精索、提睾肌等以及周围组织,可引发阴囊水肿等并发症[14]。④术后复发率仍较高,该法本质为修补后壁,网塞修补使得内环复发概率减小,若网塞填补定位不够准确,或与周围腱膜缝合不够牢固发生移位,易造成复发[15]。综上,此方法存在术后疼痛严重、并发症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问题,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耻骨肌孔、腹膜前间隙概念被提出。耻骨肌孔即为出现疝的腹股沟薄弱区,对其进行覆盖加强,是一种更符合解剖学的方法,且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疝环修补。腹膜前间隙为充满脂肪、易于分离的潜在腔隙,无神经、血管等,是补片定位的优选部位[16]。因此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得到应用,属于无张力修补术发展演化出的改良法。采用下腹正中切口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切口处神经、血管少,故损伤小;且更有利于切口愈合。②手术为直视操作,操作方便安全性高。③若在下腹部有手术史,可利用原有切口。④学习曲线短,无需特殊器械,便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17]。

本研究显示,Rutkow组术后阴囊水肿、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Kugel组(P<0.05),Kugel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Rutkow组(P<0.01),分析原因,Kugel组解剖范围小,避免了对腹股沟区的大范围切开,未对输精管、精索等组织进行游离干扰[17],因此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且两组并发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未留下明显后遗症,说明两组治疗均安全可靠。有关研究[19]指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本研究显示,术后各阶段Kugel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Rutkow组(P<0.01),与贺艳平[13]等的研究报道相似,究其原因可能为:①Kugel法补片位置隐蔽,避免对血管、神经的干扰和损伤,对正常机体结构影响轻,且所需缝合量小,术后异物感、疼痛感轻;②自然站立位时,腹腔脏器及容物的正常压力可使得补片更好贴合,更为稳固,降低术后瘢痕增生情况,减轻术后疼痛。相关研究[18]显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更低的术后复发率,本研究2例复发,Kugel组无复发,复发率低于Rutkow组,分析原因为:①Kugel法对耻骨肌孔可形成完整的覆盖面,治疗的同时有效预防复发。②术中暴露范围完全,有助于发现隐匿疝,可在术中一并处理,也可起到有效预防复发的效果。③可避免由于网塞定位、固定不足导致复发。相关研究[19]指出,对于腹壁薄弱区较小情况,Rutkow法复发率低,较为适用,若区域较大宜采用Kugel等方法,本文研究中,Rutkow组两例复发患者均为腹壁薄弱区域较大患者,与郑则宇[20]结论一致,但仍需更大样本的研究进行验证。

Kugel法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需对腹股沟区域的生理结构有熟悉的认知,并可精准解剖,实现腹膜间隙分离,且避免操作不当造成血管损伤。②补片对内环口的完全覆盖是关键。③补片需避免出现卷曲、皱褶等情况,需保证平展。

4 结论

对腹股沟无张力疝采用下腹正中切口以kugel法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安全性高,同时不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但对于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仍需大样本量、多中心、长期的研究。

猜你喜欢

耻骨补片修补术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100例晚期妊娠妇女正常耻骨间距超声测量